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凤芝 《精武》2013,(17):33-34
高山滑雪回转动作技术原理分析应该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对高山滑雪运动的技术进行分析,运动员的重心与雪板滑行轨迹的角度去研究滑行技术,本文对高山滑雪回转动作技术原理进行了分析和概述,并分析了国内外高山滑雪运动的研究进展,为提高我国高山滑雪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训练分期是对运动训练过程进行有目的和针对性的设置与控制模型。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在梳理越野滑雪、冬季两项、跳台滑雪、北欧两项、高山滑雪和单板滑雪运动员竞技表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评述上述项目的年度训练分期特征。在一般准备期,越野滑雪、冬季两项、北欧两项宜采用经典分期模式,可分阶段加入短期高强度耐力板块训练或高原训练;高山滑雪和单板滑雪宜采用不同素质板块分期组合的形式。特殊准备期,各项目的总负荷量均有所降低,其中越野滑雪提高高强度耐力并降低中等强度耐力;冬季两项减少力量和速度,并保持中低强度射击;北欧两项减少低强度耐力;跳台滑雪加强爆发力并避免体重增加;高山滑雪和单板滑雪在保持多种能力板块转化之后,以维持性训练为主。比赛期,各项目均以专项训练为主,但身体素质训练存在差异,越野滑雪可选择高低强度耐力训练的变化组合;冬季两项加强高强度射击并保持一定的低强度力量和耐力练习;北欧两项保持极限强度练习;跳台滑雪加强力量维持训练;高山滑雪和单板滑雪的训练密度和低强度耐力训练有所增高。  相似文献   

3.
正是滑雪的季节,你准备好了吗?学习滑雪技术,主要要掌握四种滑降技术、两种转弯技术,并了解转弯的要领,因为滑降技术是滑雪技术的基础,也是转弯技术的基础,而转弯技术则是滑雪技术的精华。高山滑雪入门一个初学者只要有一套高山滑雪器材,经过短期练习即可入门。首先学习直线滑降技术,它是滑雪技术中很关键的一部分。可以先选一个长一点的缓坡,身体微微下蹲,向坡下直接滑行,此滑行呈加速状态,这个阶段主要练习在保持雪板平行的滑动中如何保持身体重心,即做到滑行中不摔倒。第二步学习犁式滑降技术,将两只滑雪板后部向外推出,呈内八字状,两脚…  相似文献   

4.
在运动训练中,优秀高山滑雪运动员保持较好的体质、身体形态学、跟骨超声骨量对提高高山滑雪项目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是非常有好处的。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优秀高山滑雪运动员体质、身体形态学与跟骨超声骨量现状进行研究,为其科学运动训练提供借鉴。结果显示:高山滑雪运动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率、瘦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身高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高山滑雪女子运动员体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瘦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他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运动员体质方面男子高山滑雪运动员握力体重指数显著低于体育大学生,其他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女子高山滑雪运动员体质各项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山滑雪运动员跟骨超声骨量参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通过系统梳理有关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的英文文献,对高山滑雪项目的运动损伤特征、影响因素及主要预防策略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发现:(1)高山滑雪的损伤发生率高;膝关节是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手指、下背部、头面部等部位次之;损伤类型主要包括韧带损伤、应力性骨折、神经系统损伤/脑震荡等,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方面无性别差异;损伤程度一般为中、重度,最严重者可致使运动员停训或中断参赛超过28天;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中所面临的损伤风险相近。(2)影响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的基本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动员本身的竞技水平、技术动作、性别年龄、先天遗传等相关的内部因素,它是减少和预防高山滑雪运动损伤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因素;二是与竞训场地、器材、装备、气候等客观条件相关的外部因素,它们也对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特征产生一定影响。(3)对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可主要侧重于提高力量素质、优化技术动作、创新器材设备,并逐步加强多措并举、相互配合以产生综合效应的方向发展。本研究为加强与高山滑雪项目特征相匹配的运动损伤评价体系的构建,加大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的机制探究,探索新的预防手段和策略等后续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高山滑雪作为“冬残奥”雪上项目的金牌大项,是我国备战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的重点突破方向。冬残奥高山滑雪项目因为竞赛规则、参与对象、场地特点、运动器材等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具有不同于健全人高山滑雪的特点。了解冬残奥高山滑雪项目的发展历史及技术发展历程,研究冬残奥高山滑雪的场地及器材特点,有助于全面认识其项目发展规律。通过对坐姿高山滑雪技术研究现状的梳理,有助于未来在该项目的研究及技术发展上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7.
高校开展高山滑雪教学对培养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以及锻炼行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改变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质逐年减弱趋势的主要冬季体育活动之一。高山滑雪教学的理论授课是预防滑雪运动损伤的有效手段,从熟悉滑雪器材与掌握技术概念,遵守禁止在滑雪道上停留、掌控自己滑行的速度、不准许超速滑行、保持安全的滑行距离、按自己的技术水平选择滑行的滑雪道的滑雪规则,掌握安全摔倒的时机、方法等几个方面构建、设计高山滑雪教学理论授课的要点,在寓教于乐中灌输安全滑雪、终身体育的理念,提高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李野 《冰雪运动》2014,(1):82-84
高校开展高山滑雪教学对培养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以及锻炼行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改变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质逐年减弱趋势的主要冬季体育活动之一。高山滑雪教学的理论授课是预防滑雪运动损伤的有效手段,从熟悉滑雪器材与掌握技术概念,遵守禁止在滑雪道上停留、掌控自己滑行的速度、不准许超速滑行、保持安全的滑行距离、按自己的技术水平选择滑行的滑雪道的滑雪规则,掌握安全摔倒的时机、方法等几个方面构建、设计高山滑雪教学理论授课的要点,在寓教于乐中灌输安全滑雪、终身体育的理念,提高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李云峰 《体育风尚》2021,(5):134-135
回转动作的高效利用在高山滑雪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是滑雪运动员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但有些滑雪爱好者会因专业水平不高而忽视了掌握此项技术应用原理的重要性,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出现。本篇文章就高山滑雪回转动作技术原理展开相应论述。首先在技术的应用要点上进行了分析,如科学选择滑雪设备、注重回转动作训练以及强化运动员专业素质等,并在高山滑雪的安全意识上提出了一些个人观点:随后阐述了回转动作的技术原理,包括雪板受力原理、运动轨迹原理和交换区内动作原理,希望能对有关人士的研究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山滑雪从五十年代正式列为全国比赛以来已有30多年了.30年来,我国高山滑雪项目技术水平提高很快,目前已接近世界中游水平.但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为了迅速提高我国高山滑雪项目的水平,对高山滑雪技术的理论和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拟就高山滑雪技术中有关"体重交换"和"重力位置"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欢迎同行们批评指正.在高山滑雪的理论中,"重心交换"这一术语已被滑雪界所熟悉.我认为这种提法  相似文献   

11.
以近三届冬奥运会高山滑雪中回转、大回转、超级大回转比赛中前6名男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研究法、数理统计法探讨国内外高山滑雪运动员年龄、体重、身高、克托莱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国外高山滑雪运动员的最佳运动年龄为25岁左右,运动员身材高大强壮;国外优秀的高山滑雪回转、大回转、超级大回转男女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李野 《冰雪运动》2013,(5):70-72
高校开展高山滑雪教学对培养大学生滑雪的兴趣、爱好,以及锻炼行的养成,达到娱乐与健身的目的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高校缺乏统一的高山滑雪教材,对开设的滑雪初级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未能寞现有效的共性认识,严重制约了滑雪运动在高校的普及与发展。提出在高山滑雪初级教学中应注意使大学生了解高山滑雪板的结构与性能,学会选用不同类型的高山滑雪板;选择合适的高山滑雪鞋与固定器,固定器的强度要求指标控制在4~5kg为好;高山滑雪服与滑雪杖的选用时注重性价比等问题,探索提高冬季高山滑雪教学质量之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体育院校高山滑雪课学生的体能状况和学习效果进行调查,并使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从中找出影响高山滑雪技术学习的主要体能因素,为体育院校高山滑雪技术教学的体能训练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从而提高高山滑雪课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调查等研究方法,以黑龙江省雪上项目注册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雪上项目不同年度注册运动员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越野滑雪、高山滑雪继续保持运动员数量上的优势;单板滑雪成为黑龙江省雪上项目的新亮点.年龄结构分析得知,雪上项目运动员的最佳训练阶段为15~18岁之间;黑龙江省雪上项目队伍梯队建设还不合理,高山滑雪运动员梯队比例形成“U”字形现象;单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项目二线运动员不足,形成了人才梯队培养体系的断裂.  相似文献   

15.
王洪雷 《冰雪运动》2011,33(5):60-64
高山滑雪是具有显著北方特色的运动项目,是北方很多高校体育院系的必修课程,在教学中如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已经成为滑雪教学改革的关键。利用教学实验法,通过"合作教学模式"开展高校高山滑雪技术教学。结果表明:合作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高山滑雪技术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观察分析滑雪技术、提高学生技能的掌握、教学评价以及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方面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对学生起到"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竞技高山滑雪运动交换区及回转动作技术原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立刚  巨雷  李美 《冰雪运动》2009,31(4):40-43
技术因素是制约我国竞技高山滑雪运动水平提高的一个主要因素。为加快我国竞技高山滑雪运动技术水平的发展,通过理论研究和运动实践等方法,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出发,对竞技高山滑雪回转中轨迹交换区进行设定,并对回转技术的基本坐标系及滑雪板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交换区的滑行技术动作,提出了交换区和滑行姿态应是等腰三角形或椎体型运动姿态等理论,以期为提高高山滑雪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训练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影响高山滑雪运动员滑行阻力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进行高山滑雪运动时,雪板与雪地之间的摩擦力、空气阻力以及推雪阻力都是影响高山滑雪运动员滑行阻力的主要因素。这些阻力可能来自滑雪者的技术、身体特征、设备及环境的影响。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影响高山滑雪运动员滑行阻力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一些减少运动阻力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卢正洪 《精武》2011,(5):16-16,18
技术因素是制约我国竞技高山滑雪运动水平提高的一个主要因素.为加快我国竞技高山滑雪运动技术水平的发展,通过理论研究和运动实践等方法,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出发,对竞技高山滑雪可倒式回转进行设定,并对回转技术的基本坐标系及滑雪板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交换区的滑行技术动作,提出了交换区和滑行姿态应是等腰三角形或椎体型运动姿态等理论,以期为提高高山滑雪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训练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现代滑雪运动,同其它运动项目一样,已进入摸索和加强专项技术训练方法和手段的新时期。高山草地(滑轮滑雪),就是高山滑雪运动员,在非雪期里搞专项技术训练的一种新的手段。过去,高山滑雪运动员在非雪期里搞专项技术训练,只能采用专项技术模仿和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等世界大赛的成绩统计,对此项目的世界发展现状和格局进行了研究。得出: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项目优秀运动员特点与高山滑雪优秀运动员的特点较相像,如最佳竞技年龄较大,而且保持最佳竞技状态的年限较长。提出:我国应瞄准此运动发达国家,高起点发展;注重项群理论指导,特别是高山滑雪的理论的指导,高效率发展;培养群众基础;加大宣传力度等发展措施。旨在为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项目在我国的全面高效开展提供理论专特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