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盛唐诗人王昌龄诗作久负盛名,是研究盛唐语音的重要语料。王诗用韵,近体诗可分21个韵部,古体诗可分32个韵部。大多诗歌用韵规整,合于《广韵》。支脂之微、萧宵肴分别合为一个韵部。而且出韵较少,偶有换韵,亦有韵字不避重复及特殊韵字。  相似文献   

2.
今韵说略     
章认为押韵是我国诗歌在形式上第一个特征和最重要的条件。时代在前进,语音也在变化,今日作诗填词必须改革诗韵,废除平水韵,另编新韵。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字法》为法律依据,主张按《汉语拼音方案》的韵母表分为15个韵部。分部后的各韵之间不宜通押,特别是前后鼻音不能通押。  相似文献   

3.
依照王力归纳的上古韵部微部常用字为材料,参照沈兼士《广韵声系》中的谐声系统,探析和总结出微部字的谐声偏旁,对上古韵部谐声偏旁的研究有助于还原古韵的全貌,对古韵研究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唐诗人卢纶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冕",其诗歌久负盛名,是研究中唐语音的重要语料。卢诗用韵,近体诗、古体诗均可分28个韵部,大多数诗歌用韵严整,其中东钟、庚青等部与《广韵》有所不同,但也是实际语音的反映。而且出韵较少,换韵自由,韵脚字亦不避重复。  相似文献   

5.
《西升经》是三皇经中的一部重要经典,关于其成书年代,学界众说纷纭.本文以《西升经》中的韵文与魏晋南北朝的文人诗歌用韵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用韵跟西晋吴地人士用韵相合,由此推测,《西升经》大概产生于西晋时期的吴地.  相似文献   

6.
利用统计归纳法,对两种《楚辞韵读》用韵进行统计,发现两种《楚辞韵读》用韵同中有异。相同表现为对某些韵例入韵及无韵处理相同,对大部分韵脚字的韵部归部相同,对韵例有否合韵现象理解相同。相异表现为韵部多寡存在差异,个别韵脚字的归部、对个别字是否入韵以及异文处理等方面不同。  相似文献   

7.
张九龄近体诗的用韵,可以分为22个韵部。支与脂之分韵;另外,受方言的影响,鱼虞模合韵,押支韵诗中偶见佳韵和齐韵字。  相似文献   

8.
诗人用韵的研究对于研究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历史语音特点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首先对南宋诗人叶适近体诗的韵系进行分析,然后归纳其韵部和用韵特征。叶诗的近体诗韵系分析、韵部和特征归纳分七组进行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9.
国家图书馆文津阁所存臧庸《拜经堂集》中收录清朝乾嘉时代经学大师钱大昕的一则书信,未见于目前已出版的钱大昕的各种文集中。书信篇幅虽短,但其中涉及到很多有价值的内容。包括钱大昕与臧庸等人的交游过程以及钱大昕关于“地”字上古音归部问题的观点等等。其中,钱氏关于“地”字古音归部问题的看法集中体现了他考求上古韵部的原则和方法,值得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10.
寒山诗歌用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寒山诗歌的用韵,可以分为18部。大多韵部即为一个韵摄。而且上、去常通押,韵字不避重复,换韵、出韵也听之。另外,浊上变去还未出现,佳韵已经分化,元部与臻接相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元代江西四位诗人1129首古体诗(含1970个韵段)的系联、考察,发现其用韵共分22部,对比《蒙古字韵》阴声韵与阳声韵的分部,与之基本一致,可以看出元代江西诗人基本上是以当时的通语读书音为基础来押韵的。元代江西诗韵也反映出江西方音以及南方方音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2.
郭睿 《绥化学院学报》2013,33(2):42-45,147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人们的作品也从各个角度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其中也有一定的音韵学价值。戎昱诗歌见于《全唐诗》,诗中用韵已渐趋成熟。此时诗歌用韵还在不断发展之中,戎昱等诗人的作品也是当时诗歌发展的一环,有其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诗中韵部的使用多合于规范,可为研究唐中期诗歌用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说文解字注》的灵魂是段玉裁的古韵十七部理论,段氏给每一个篆字注明古韵部,以此来校订文字结构、解释谐声读若、沟通本字借字、阐述许书声训、揭示音近义通、考证双字联绵、审核历代音切等。但是,段氏所标韵部中仍有一些属于今韵部,不是古韵部,这种假性古韵部显然妨碍段氏"古形、古音、古义互求"主张的贯彻施行,需要详加考辨。  相似文献   

14.
张金泉 《家教指南》2001,(1):151-160
1989年敦煌莫高窟B59窟发现了古韵书《排字韵》二叶。此韵书不见载,与《广韵》等比勘,当为唐五代以后的韵书。《排字韵》残存二叶52行,分韵依稀106部,是《广韵》略本之一种,并以《广韵》作了校补。  相似文献   

15.
陈湘红 《家教世界》2012,(14):80-81
本文就张衡诗文用韵情况进行探讨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其诗文入韵的391个韵段进行爬梳归纳分析,确定张衡诗文韵部为27部,其中阴声韵8部,阳声韵9部,入声韵10部。并对各韵部的归字及流变情况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6.
陈第是一位在古音研究上取得很大成就的音韵学家,其审音功力自非常人可比。文章通过穷尽式分析,统计出陈第古体诗歌327首,527个韵段。通过系联法、统计法归纳出陈第古体诗韵部共有25部并对其用韵特征进行分析。其古体诗的韵部通押情况为:先仙韵开合口通押,歌部豪部通押,职部薛部通押。其古体诗用韵特征还有:沃韵与烛韵读音有所不同,黠韵和鎋韵分属末部和薛部,入声韵尾的变化,阳声韵尾的变化,浊上归去等。该论文还进一步探究陈第古体诗歌用韵反映出的明代末年雅言通语的实际语音情况和福州方言实际语音现象。  相似文献   

17.
明代北散曲在承继元代散曲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着自己的发展特点。在用韵方面,它以《中原音韵》为宗,但有所突破;押韵方式上,种类有别,各韵部中平、上、去声字的合押情况也多有不同;用韵宽严方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遵守《中原音韵》韵部中韵字押韵的程度各有不同,超越《中原音韵》韵界不同韵部韵字合押的情况也各有特点。这反映出了明代北散曲小令的用韵特点。  相似文献   

18.
《北齐书》作为唐朝人撰写的有关北朝的史书,其中保留了不少有关北朝时期的语音材料。这些语音材料,反映了北朝后期和隋至初唐时期北方语音方面的一些特点,有声母方面的,也有韵部、声调方面的。有些材料所反映出的语音特点,与颜之推在《音辞篇》中所谈到的北人语音特点一致。其中几条特殊语音材料所反映的语音现象,似乎可以看成是"北杂夷虏"的遗迹。  相似文献   

19.
《魏书》作为现在流传下来的仅此一部北朝人所写的有关北朝的正统史书,其中保留了不少有关北朝时期的语音材料。这些语音材料,反映了北朝时期语音方面的一些特点,有声母方面的,也有韵部声调方面的。有些材料所反映出的语音特点,与颜之推在《音辞篇》中所谈到的北人语音特点一致。其中几条特殊语音材料所反映的语音现象,似乎可以看成是"北杂夷虏"的遗迹。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广韵》二0六韵、平水韵一0六韵、中原音韵十九韵部、十三辙中十三韵部和中华新韵十八韵部进行梳理,旨在弄清语音发展流变的过程,进而更好的掌握语音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