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斯维辛是波兰南部一个只有4万多居民的小镇。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在那里设立了它最大的集中营。从1940年开始,大批来自欧洲和其他地区的犹太人被源源不断地送往奥斯维辛,在踏上火车的那一刻,他们并不知道他们乘坐的火车正在驶向地狱。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了60多年,曾经发生的惨痛的记忆却不会轻易被时间风干。本期"课文配读"栏目就带领大家乘坐一列开往奥斯维辛的列车,去了解那段历史,了解那里曾经发生过的,了解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明白我们以后应当做的。  相似文献   

2.
奥斯维辛是波兰南部一个只有4万多居民的小镇。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在那里设立了它最大的集中营。从1940年开始,大批来自欧洲和其他地区的犹太人被源源不断地送往奥斯维辛,在踏上火车的那一刻,他们并不知道他们乘坐的火车正在驶向地狱。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了60多年,曾经发生的惨痛的记忆却不会轻易被时间风干。本期"课文配读"栏目就带领大家乘坐一列开往奥斯维辛的列车,去了解那段历史,了解那里曾经发生过的,了解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明白我们以后应当做的。  相似文献   

3.
奥斯维辛是波兰南部一个只有4万多居民的小镇。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在那里设立了它最大的集中营。从1940年开始,大批来自欧洲和其他地区的犹太人被源源不断地送往奥斯维辛,在踏上火车的那一刻,他们并不知道他们乘坐的火车正在驶向地狱。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了60多年,曾经发生的惨痛的记忆却不会轻易被时间风干。本期"课文配读"栏目就带领大家乘坐一列开往奥斯维辛的列车,去了解那段历史,了解那里曾经发生过的,了解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明白我们以后应当做的。  相似文献   

4.
奥斯维辛是波兰南部一个只有4万多居民的小镇。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在那里设立了它最大的集中营。从1940年开始,大批来自欧洲和其他地区的犹太人被源源不断地送往奥斯维辛,在踏上火车的那一刻,他们并不知道他们乘坐的火车正在驶向地狱。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了60多年,曾经发生的惨痛的记忆却不会轻易被时间风干。本期"课文配读"栏目就带领大家乘坐一列开往奥斯维辛的列车,去了解那段历史,了解那里曾经发生过的,了解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明白我们以后应当做的。  相似文献   

5.
奥斯维辛是波兰南部一个只有4万多居民的小镇。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在那里设立了它最大的集中营。从1940年开始,大批来自欧洲和其他地区的犹太人被源源不断地送往奥斯维辛,在踏上火车的那一刻,他们并不知道他们乘坐的火车正在驶向地狱。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了60多年,曾经发生的惨痛的记忆却不会轻易被时间风干。本期"课文配读"栏目就带领大家乘坐一列开往奥斯维辛的列车,去了解那段历史,了解那里曾经发生过的,了解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明白我们以后应当做的。  相似文献   

6.
美国华盛顿“大屠杀纪念馆”是纪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国纳粹屠杀的600犹太人的博物馆。 参观人群中,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者,叙述了在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危难时刻,一个19岁的姑娘勇敢机智救了13名犹太人的动人故事。 1942年德国法西斯不断向苏联前线增派兵力的同时,疯狂地屠杀犹太人。波兰东南部有个小镇叫  相似文献   

7.
秋天.波兰南部气候宜人。从克拉克夫市坐车到小镇奥斯维辛只需一个多小时.沿途的田野宁静安详,蓝天白云,空旷无人,偶见牛儿游荡.远处的农舍漂亮整洁,色彩鲜艳。  相似文献   

8.
我们是一群在柏林留学的中国学生,相约在复活节假期到来的时候,一起去波兰。我们12位同学、老师从柏林出发,乘火车横贯波德平原而华沙,再南下波兰旧都克拉科夫,再前往克拉科夫近郊的奥斯维辛。为什么去波兰对于一个学国际关系的学生而言,波兰,不仅在近现代国际关系中,拥有浓墨重彩的一页,对于10世纪以来的欧洲史,也有形塑与透视  相似文献   

9.
位于耶路撒冷的大屠杀死难烈士和英雄纪念馆是为纪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德国法西斯残杀的600万犹太人而修建  相似文献   

10.
树站在那里,看到过大大小小的事情,它们不再沉默。●我在奥斯维辛的地狱中幸存下来任何一个木匠都会告诉你,我用的木头很结实。我是一棵坚硬的波兰橡树,习惯了严寒的冬天。我的不快乐的命运,起源于我生长在波兰军营的入口。德军入侵之后,1939年9月,  相似文献   

11.
谢文娟 《文教资料》2010,(22):32-33
美国当代作家威廉·斯泰伦的长篇小说《苏菲的选择》讲述了波兰女子苏菲在极端境遇下的生死抉择。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苏菲面临着自己儿女的生死抉择,幸存下来的苏菲又要作出自己的生死抉择。在奥斯维辛,当生存只是一种奢望时,苏菲努力去寻找生存的机会。逃离奥斯维辛,当生存有了可能和希望时,苏菲又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亡。是什么让刚从地狱里爬出来的苏菲又选择了死亡呢?本文试从精神支柱的倒塌、罪恶感的折磨、爱与死的交织这三个方面来探讨苏菲之死。  相似文献   

12.
七月郑和开始下西洋(1405)英舰进犯厦门,民族英雄邓廷桢奋力退敌(1840)美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美望厦条约》签订(1844)波兰化学家发现维生素(1911)法西斯分子墨索里尼发表法西斯宣言(1919)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波兰是一场空前浩劫,约600万人在战争中死亡。对这一时期的波兰人口状况,学者多侧重于法西斯德国对波兰犹太人的种族屠杀进行研究,而较少全面分析。本文拟从德国占领时期波兰人口的状况、苏占波兰地区的人口状况和战后边界变化对波兰人口的影响这三方面,试对二战期间波兰人口的锐减和大规模迁移进行简要分析,以揭示战争对波兰人口所造成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样一篇优秀的新闻,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新闻报道的特点入手,划分新闻结构,引导学生认识法西斯的暴行,了解新闻的主要事件,再对课文段落进行细节探究,最后解决“为什么多次说没有新闻”“没有新闻为什么还要写下这样的新闻”等问题。以这样的教学模式来教授这篇通讯报道,学生学习兴趣淡漠,积极主动性不高。对此,我采用从“反差”入手教授这篇课文,效果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15.
在奥斯维辛解放60周年纪念活动的电视实况转播里,看到奥斯维辛正飘飞着鹅毛大雪,仿佛老天也为之动容,流下冬天的眼泪,洒下祭祀的白花。远处苍茫的背景下,奥斯维辛集中营那些处在低洼之地的木制和砖砌的营房和毒气室,在洁白飞舞的雪花中,静静地伫立着,无言地显示着历史的一份浸透着血泪的证明。触动我的不仅仅是纪念活动的场景,而是所有参加这一活动的人们一致要求,一定要把活动放在露天举行,虽然天正下着大雪。触动我的还在于,出席纪念活动的包括法国总统希拉克、俄罗斯总统普京、乌克兰总统尤先科、波兰总统瓦希涅夫斯基在内的40多个国家的…  相似文献   

16.
人生如诗     
悲怆1937年7月18日,洛德·霍夫曼降生在波兰的兹洛乔夫一户犹太人家庭。父亲是一名土木工程师,母亲是一名教师。1939年,法西斯德国入侵波兰,霍夫曼居住的波兰东部被占领。1941年,苏德战争开始,霍夫曼的家乡又被德军占领,浩劫从此降临了。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许多媒体上,南京大屠杀与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惨案、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并称为二战史上“三大惨案”,笔者无力考证这一说法起源于何时何地何人,总觉得把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与南京大屠杀、奥斯维辛集中营惨案并列在一起欠妥,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8.
班级:高一(9)班 时间:2009年11月7日 课时:1课时 师:同学们好!在上课之前,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投影:勃兰特在墓前下跪谢罪的照片及文字) 师:1970年12月7日,前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到捷克和波兰访问。其中有一个仪式,就是到波兰的犹太人纪念馆旁的纪念碑献花圈。献完花圈后,  相似文献   

19.
资本主义国家: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为了摆脱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缓和了国内矛盾;德日先后确立了法西斯专政。面对法西斯的疯狂侵略扩张,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法西斯斗争;英法美等国推行苟且偷安的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侵略。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新的世界大战日益逼近。苏联为了自保,与德国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德国也排除了两线作战的危险,于1939年突袭波兰,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20.
还债     
学者金雁在东欧作访问研究期间,遇到一个80多岁的波兰老人。她是一位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全家人都死在了集中营。1992年圣诞节,金雁赶去华沙探望这位孤独的老人。老人十分高兴,穿上圣诞节刚买的新衣给她看,请她吃圣诞节的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