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将各种彩色纸剪裁成2厘米宽,10厘米长的小纸条,如图折叠起来,有颜色的这面朝外。这样折叠好的纸有一定牢度,用它可折叠成各种数字、字母及简单的图形。这种游戏供幼儿桌面玩耍最宜,可帮助幼  相似文献   

2.
<正>材料和用具水,一支吸管,杯子,白纸,小剪刀。我的准备在进行这个实验前,要耐心地做一条纸蛇。用剪刀把白纸裁成纸条,将纸条的前端剪成蛇头形,后端剪细一些,形成一条纸蛇的样子。然后,从剪成的蛇颈部开始折叠纸条,每隔1.5 厘米折叠一次,来回折叠,把纸条折成蛇的形状。这样,纸蛇就做好了。  相似文献   

3.
郑军 《河北教育》2009,(12):35-35
一天放学后,我正要下楼,阿月迎面走过来“张老师,这是阿楠让我交给您的”她递给我一张纸爷,便匆匆跑开了,“什么事啊,搞得神秘兮兮的”我一边想着,一边打开了那张折叠着的纸条。  相似文献   

4.
我的设计     
活动一我们的生肖目标:1.在集体中积极交流,了解周围同伴的属相,初步探索属相与年龄的关系。2.乐意与同伴讨论,尝试设计调查表。准备:1.幼儿每人一张小纸条、一支笔,3 ̄7的数字小卡片若干,十二生肖小图片若干(其中根据本班幼儿情况,准备较多龙和兔的图片)。2.用来设计调查表的纸、笔。过程:一、你们的属相是什么1.你们都是属什么的?请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2.请在小纸条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把自己的年龄和属相图片贴在小纸条上,先贴年龄再贴属相。二、属相和年龄有什么关系1.谁来告诉大家,你今年几岁了,属什么。幼:我今年6岁,属兔。(将幼…  相似文献   

5.
颜色赛跑     
为了让幼儿通过比较选出可做染色的纸,我和他们一起做了颜色赛跑小实验。即收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不同质地的纸,如画纸、旧报纸、铜版纸、宣纸、卫生纸、包装纸……将这些纸裁成一样长短宽窄的纸条,  相似文献   

6.
一张纸条     
张晨 《阳光搜索》2014,(1):M0003-M0003
一天,我领着三年级一个班的孩子在西操场实地观测风向。孩子们手持一个窄窄的纸条,高高举着,通过观察纸条飘动的方向判断风向。这个实验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我放心地巡视着.、突然,我发现一个男孩子蹲在地上,手里摆弄着纸条。他在干什么?我心生疑惑,难道是背着我开小差了?我快步上前一探究竞,只见他把两个纸条叠在一起,交叉着折叠,有一点像手工课里的“弹簧纸条”。  相似文献   

7.
设计意图
  区域活动时,美工区的幼儿正在专心致志地看图示折纸。突然,舟舟兴奋地叫起来:“看,我的纸‘站’起来了!”他的声音一下子引来了其他区域小伙伴的关注。大家围过去,只见舟舟将一张对折过的纸稳稳地竖立在桌面上。乐乐说:“这有什么呀,我的纸也能‘站’起来,纸上面还能放东西呢。”说着拿来一张纸反复折叠了几下,立在桌上,然后将一本图书放在纸上,果然,薄薄的一张纸折成立体纸品后竟然顶起了一本书。其他幼儿见了,纷纷去拿纸进行折叠。看着幼儿表现出极强的探索欲,我即兴问他们:“软塌塌的纸怎么‘站’起来?”幼儿很快回答:“要先把纸折起来,让它变硬、变出形状,就能‘站’了。”我继续提问:“如果这些‘站’着的纸的形状不一样,你觉得它们顶起的东西会一样多吗?”一下子,幼儿陷入了思考和争论。基于幼儿这一兴趣点而生成了科学活动“圆柱纸筒‘力气’大”,旨在让幼儿在讨论、比较、操作中探索并发现不同形状的纸筒承受力不同的有趣现象。  相似文献   

8.
一天放学后,我正要下楼,阿月迎面走过来."张老师,这是阿楠让我交给您的."她递给我一张纸条,便匆匆跑开了."什么事啊,搞得神秘兮兮的."我一边想着,一边打开了那张折叠着的纸条.  相似文献   

9.
金海宁 《山东教育》2003,(18):35-35
设计意图在以往的操作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编纸很感兴趣。因此,我从幼儿兴趣入手,引导幼儿在参照图示的基础上自己编出小乌龟,并能大胆设计画面,利用辅助材料合理布局。让幼儿在主动的探索活动中发展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活动目标1.学习向左编纸(符号图示:L)的基本要领,会看编纸符号示意图()编出小乌龟。2.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想像,创造性地利用各种辅助材料布置小乌龟的家。3.激发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活动准备1.教师教具:录像机一台,录像带一盘(儿童剧《小乌龟的家》)。编纸符号示意图一张,示范用纸条2根,编好的成品乌…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上,有人扔给我一个纸团,我打开看了一眼开头,再瞟了一眼结尾,就把纸条撕掉了。秦芸儿在纸条上写着:你背上贴着一张纸,纸上还画了一个八爪动物。我不动声色地看着语文老师一张一翕的嘴巴,考虑秦芸  相似文献   

11.
美术在目前幼儿园教学中成了单一训练幼儿美术技能的课程,幼儿思维训练常被忽视。由于受到教师框架式思维的限制,幼儿的思维受到压抑,美术作品成了教师思维的翻版。我认为:美术课应注入整体观念,通过与各科教学的综合,来达到训练幼儿美术技能和提高幼儿思维的目的。下面介绍我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幼儿还原能力发给幼儿几何图形纸,如长方形,让幼儿自由折叠,然后展开沿折线剪成若干部  相似文献   

12.
幼儿很喜欢帮大人做事,特别是帮老师做事。如洗手的时候他们会争着说:“老师,我来帮小朋友打肥皂!”“老师,我来给小朋友浇水!”类似现象举不胜举。这些都是“雏鹰学飞”的好现象。我体会到要创造条件让幼儿多一些锻炼的机会。如在美工课中,教幼儿用纸折花篮,在折之前需要把长方形的纸裁成正方形,裁下来的小纸条留着做花篮的提手。按惯例是教师先把纸裁好。但我做了一个改动,我只提  相似文献   

13.
一天,我在清理储物库的时候,发现了6张折叠得很好的纸条。这些纸条都是用撕开的打印纸写的,蓝色的墨水已经褪色,但是每张纸条的结尾都清清楚楚地写着:“爱你,妈妈。”  相似文献   

14.
一天,我在清理储物库的时候,发现了6张折叠得很好的纸条。这些纸条都是用撕开的打印纸写的,蓝色的墨水已经褪色,但是每张纸条的结尾都清清楚楚地写着:“爱你,妈妈。”  相似文献   

15.
我愿意     
一天早上,我刚进教室门,晨拿着一张纸条来到我跟前:“老师,我昨天生病请了半天假,早上我一来就发现抽屉里有这张纸。”我接过纸条一看:晨最好天天生病,病死最好,死无葬身之地。歪歪扭扭龙飞凤舞的几行用黑色水彩笔写的字如病毒般侵蚀着我的每一根神经——要有多怨恨才会写出如此狠毒的咒语!而它竟是出自班里孩子之手,咒骂的同学该是怎样...  相似文献   

16.
一、写作区材料的提供: 在日常观察中我发现,幼儿较喜欢用便签纸和带格子的纸进行"写作",有的幼儿在格子纸上一个格子写一个"字",把一页纸写得满满的,有时还将他们的作品送给其他小朋友.从这里可以看出幼儿对文字已有探究的兴趣及知道"格子"是用于写字的,他所写的就是"字",可以给大家看.所以在写作区我不仅提供了大小各种白纸,我还提供了各种便签纸、格子纸、各种电话本、日记本及一些已印过一面的纸给幼儿,幼儿在使用已印刷过一面的纸时,有时还会描写纸上的字,这对发展幼儿的书写兴趣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美工课上,我教幼儿做小青蛙,小青蛙是从纸工材料上剪下来的,色彩鲜艳,折叠后还会按一下跳一跳,很是生动形象,小朋友们都很感兴趣,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看着孩子们这样高兴,我也很开心,马上发给他们每人一张材料纸,让他们满足一下自己动手的欲望。轮到松松了,我还像往常一样拿出  相似文献   

18.
数年来,老师对角色游戏中货币的使用问题是不大重视的。有的随便裁点白纸条发给幼儿,有的把硬币垫在白纸下印出纸硬币,有的则用积木、花片代替,没有考虑到不同年龄的幼儿对货币的认识存在着差异。我认为,应为幼儿提供一种与数学要求相结合的货币。 小班幼儿已会用右手食指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地点数实物了,那么老师为小班孩子提供的货币可以是这样的:裁好的长方形纸条,上面画有或印有5  相似文献   

19.
赵景丽 《班主任》2015,(2):31-33
一、纸条背后的求救信号我是一所普通高中的心理老师,同时兼着文化课。一次我上文化课,在学生做课堂练习时,有个靠窗而坐的男生,草草在纸上划了几笔,然后抬起头,不时用眼神跟随我的身影。专业的敏感使我感觉到,这三分躲避后面还有七分被关注的渴望。于是我故作随意地经过他的桌边,他顺势把手上的纸条展开,摆出一副"尽管来看吧"的神气,同时眼中又有一丝游移不定。他大胆的  相似文献   

20.
那天我在女儿的抽屉里发现了女儿写给同学的纸条,还有同学写给她的纸条。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了自己那些传纸条的青葱岁月。记得初中二年级时,我和我的好朋友玲都喜欢用纸条来告诉对方自己的一些心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