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由Li Shishi等翻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英译文的严重文法错误,指出这类低质量的翻译对广大消费者及读者来说是极不公平、极不负责任的,而且践踏了法律的严肃性和神圣性,必须引起译界重视。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层面看翻译的限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从实质上讲是一种跨化交流活动.不同化的共性和差异性造成了翻译的限度问题.本分析了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产生的根源,并认为可译和不可译是相对的,不可译总是处于向可译的动态转化中.  相似文献   

3.
可译性和不可译性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需要从理论层面加以深化。同构理论解释了文化和语言是如何保证或阻碍跨语际交流的。文章也介绍了一些在英汉翻译中经常采用的把不可译变成可译的技巧和策略,这些技巧和策略就是翻译中的变通。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翻译应以异化为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归化与异化作为翻译的基本原则,是译界近年来所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人们对于归化与异化众说纷纭,见解不一。然而,在跨化翻译中归化与异化是译必须面对的选择,应该坚持哪一种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通过分析归化与异化的利与弊以及化信息的传递效果,认为跨化翻译应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  相似文献   

5.
经贸文献汉英翻译存在五类问题:一、用词和语法错误;二、术语翻译不当;三、省译、增译处理失误;四、对原文理解错误;五、忽视中外文化差异,译品丧失语篇功能。提高译者英文水平、培养其跨文化交流意识、规范翻译市场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宁泉 《培训与研究》2002,19(3):96-97
翻译理论的发展表明,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而且是跨化交际活动,其中译的主体性逐渐为译界所瞩目。本从学翻译的视角出发,阐述了译的主体性在本阐释中的地位,同时又探讨了译主体性的限度,以求最大限度达到学翻译的忠实。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种跨化交际形式;在翻译过程中,译必须具有跨化意识,跨越译入语与译出语化间差异的障碍,实现语言的转换与化信息的传递。本从化差异的角度对英汉词、习语和句法三方面作了粗略的比较,从而对翻译策略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陆萍 《海外英语》2013,(7X):119-121
《英汉翻译基础教程》是一本由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翻译教材,但其中一些翻译实例存在着一些问题。该文将其中错误译例分为语义层面错误、词汇层面错误、语法层面错误以及文体层面的错误四个方面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江苏省著名商标的英译现状,发现其存在翻译方法单一、过多使用拼音、译名缺乏独创性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等问题,易犯市场效果差、功能性翻译和文化性翻译错误。在对比分析中文商标英译成功译例的基础上,提出在音译、意译和文化意识上的翻译革新策略,以期提高翻译质量,可为今后商标英译研究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理解是翻译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表达源于正确的理解。错误的翻译主要有句法、教学、一词多译、习语、文化背景等五方面的问题。要做到翻译正确,除加强英语和汉语的自身修养外,还应扩大阅读面,开阔思路,养成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翻译活动繁荣的今天,中国无论在翻译理论的发展还是在翻译教学中,都没有给纯翻译理论以应有的重要地位.纯翻译理论优于特色翻译理论与应用翻译理论.从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发展来看,翻译教学过程中应大力开展纯翻译理论教学.  相似文献   

12.
翻译过程的有声思维实验及教学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声思维实验,对22名英语专业大三学生翻译策略及单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学生英译汉所用策略多于汉译英,且学生之间有较大个体差异;学生汉译英翻译问题主要是表达问题,但所用策略结构较为简单,显示出学生普遍缺乏翻译职业意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较多关注个别词语、语言表层信息转换等,没有认识到译文语篇性构建及翻译目的性和交际本质等。因此,翻译教学要从翻译策略、方法、态度、本质等方面对初学者进行指导,改进教学方法、策略和内容,引导学生从孤立的词语向语篇层次转向,从翻译表层向翻译深层过渡,从语言转换向交际互动转移,从学生身份向职业译者转身。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译界对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越来越多,但研究的视角局限于儿童文学翻译家、特定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儿童文学翻译技巧与策略等,其实,根据儿童年龄段、儿童文学体裁及国别分类的系统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儿童文学理论翻译的研究、儿童文学转译的研究、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等新视角对未来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化因素影响翻译质量。异化和归化是文化层面翻译的主要方法,也是译界久争不休的一个话题。在文化翻译中,异化和归化总是摆在翻译策略的第一位,《红楼梦》两种英译本饮食文化的翻译效果,表明在饮食文化及其他文化翻译时,应尽量采用异化,以促进文化的迅速及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已有很多机器翻译软件,旨在提高并改善英汉机器翻译系统的翻译质量的研究也正在进行。通过分析国内常见的机器翻译软件的翻译实例,研究英汉机器翻译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指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使其翻译质量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16.
文化差异在翻译实践活动中普遍存在。广告翻译不仅是语言的翻译,还包含着文化上的转换。因此,在翻译广告的时候,译者必须注意这些文化因素的影响,选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和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中西译学理论起源于宗教翻译,佛经翻译和圣经翻译实践分别为中西译学理论提供了理论思想,是其演进、发展的原动力。然而,由于佛经翻译和圣经翻译具有一些根本性的差异,从而使中西译论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中西译论因此有了不同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8.
等值作为翻译标准和理想,相对于传统的翻译标准更加准确、具体,它有助于使信息量化,更好地处理有关结构、意义、文化、认知和语用等问题。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翻译理论家们对翻译等值论的研究,对与其相关的有争议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如等值的界定、等值的可行性和相对性等等,同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启示以及有关翻译等值研究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描述翻译学的研究方法,首先分析辜鸿铭英译《论语》过程中导致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叛逆"现象的翻译策略,既而运用翻译目的论揭示"叛逆"现象背后的因素。目的论将"翻译充分"作为评价译文的标准。在翻译目的论框架下考察该《论语》英译本预期功能,译入语受众和译本产生的动机等,发现该译本是符合翻译目的,翻译充分的译文,辜氏所运用的各种增补、删除和重排的翻译方法是实现其翻译目的的合理手段。本研究的启示在于:文学翻译中的"叛逆"现象可以从翻译目的论角度给予合理解释,译者对原文的"叛逆"是实现其翻译目的的选择,而评价译文的标准则是看其是否有效实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20.
全译与变译是翻译领域中新立的一对翻译范畴。翻译中译者一般采取增、减、编、述、缩、并和改等七种变通手段。全译和变译相辅相成,在信息的传播中都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