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师提问要善于抓住契机,设置矛盾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孔乙己》一文,应抓住“孔乙己是站在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来设问,这句话看似矛盾,实则交代了孔乙己的特俗身份,在社会中的特殊身份也就预示了他的悲惨命运。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相似文献   

2.
王金祯 《甘肃教育》2008,(11):42-42
一、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会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3.
周应喜 《江西教育》2007,(12):16-16
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决这些“冲突”(问题1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  相似文献   

4.
课堂提问,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指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方向,引导学生理解吃透课文。而提问也有讲究。一、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提问凡是涉及到课文思想内容,意思表达(如重点词语)等方面的本质性问题,往往是课文的重点、难点。当学生熟悉课文后,如果避开现象性问题而围绕本质性问题提问,即抓住重点、难点提问,往往有纲举目张的作用,如教《三味书屋》,教师提问:“鲁迅为什么要在旧书桌上,刻一个‘早’字?这对他一生有什么影响?”抓住这一本质性问题即文章重点提问能引导学生正确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而个别教师抓住第二自然段中的…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是任何提问都富有成效,只有问得精、问得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一、提问要抓住重点教师每教学一篇课文都必须熟悉课程标准,抓住教材的重点和理解上的难点,去提问简短、明确的问题。同时,还要结合具体课文内容,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如《十里长街送总  相似文献   

6.
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推动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问呢?一、在教材内容中的“主问题”处提问 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应答式提问而言的,它是指对课文阅读教学过程能起主导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提问或问题。  相似文献   

7.
好的课堂提问可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由表层进入深层。中学语文教学提问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语文课堂教学拓展性提问更是必须的,也是有意义的。拓展性的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激情,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趣味性、激起学生丰富的想像、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启发学生心智;有助于学生联系生活。  相似文献   

8.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句话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显得尤其重要。由于小学生在年龄、记忆力、理解能力等各方面的特殊性,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要认真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地训练。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要有“度”。一、时度:提问时要找准时机,适时而提。提问要抓住时机,把握火候,将其“愤悱”之际。在思维的最佳处突破,才能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启迪智慧的火花,使提问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若没有抓住时机,提问就可能导致学生思维受阻,启而不发,出现课堂空…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自“新课标”推行以来,教师们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对知识进行探究,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手段更是运用得越来越多了。对问题的设置,或说从素质教育人手.或说从应试角度出发,或说二者兼顾,不一而足。最近一年来,我有幸多次听了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语文课,觉得老师们的问题设置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课文从头到尾处处设问。另一类是教师只设置极少几问,甚至只有一个问题,然后引导点拨学生南此引发开去进行思考讨论。而老师则像一位放风筝的大师,无论怎样风云变幻,无论风筝飞得多高多远,他都能应付自如地掌握着手中的线,让人觉得大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大将风范。  相似文献   

10.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师生互动交流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精心选择提问点,才能真正引发学生思考。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抓住课文的疑难处进行提问;抓住课文的关键处进行提问;抓住课文的空白处进行提问。  相似文献   

11.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提问策略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教师要读懂编者意图,在复习前面两篇课文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后阅读清单,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掌握新的问题分类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抓住最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解答,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王德勋 《中学教育》2002,(11):27-30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展性思维 ,也是人的思维活动中最为突出、最为宝贵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通过设疑问难 ,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有位教育家说 :“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即是说 ,借提问来启迪学生 ,使他们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有所认识 ,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所以 ,提问法是启发学生自己产生知识的“产婆术”。一、抓住“难点”提问 ,训练思维的深刻性。“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就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 ,启发思考 ,调动…  相似文献   

13.
一、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能激发学生对本文学习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3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  相似文献   

14.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抓住“提问点”对学生进行提问,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果。一、抓住兴趣点提问所谓兴趣点,就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和理解的知识点。抓住兴趣点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非智力因素对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曾有人认为:"教育学是最辩证的、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多样的一种艺术。"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成为当前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巧妙灵活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掌握  相似文献   

16.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它不仅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应在巧设提问、讲究提问和优化提问上费心思,使学生从外部到内部动起来,从而进入“愤”、“悱”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课堂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有人说:“学问学问,只学不问,越学越笨。”对教师而言,“知道了如何提问就等于知道了如何教学。”对学生而言,“学会提问是学习入门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一、抓住契机,设置矛盾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想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与学生成绩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培养、人文素养的提升有着直接的联系。美国学者史蒂文斯认为,课堂教学就是提问和回答的循环,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但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要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和选择,更要有一定的原则性。以下是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几点原则。一、目标性原则(一)抓住重难点设问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对一篇文章的所有内容进行研讨,应该在课文的重难点处提问,正所谓"提在关键点,问在要紧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比如在执教苏教版必修二《祝福》时,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一"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元凶?"这样就可以把文中所有  相似文献   

20.
教师,面对每一篇相对独立完整的语文课文,应调动我们自己的思维,运用各种方式,设计出新颖实用有效低耗的绿色提问。一.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现状1、随意的零碎的粗放式提问语文课堂最忌讳的就是完整的一篇课文被教师破碎的提问搅得浑浊不堪,全无铺垫的碎问只能导致教学目标的流失。随意提问,甚至流水式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