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林 《宁夏教育》2012,(11):46-47
数学是人们在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生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在生活中用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让数学和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是数学教学研究的课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真实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构建来源于学生生活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3.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在应试教育观念下学生学习的背景是应试化的.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的背景是生活化的。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生活世界是第一位的.知识世界是从生活世界中分化出来的,是为生活服务的。所以我们要认真开展数学生活化学习,构建更开放的数学学习平台,鼓励学生“学好生活化数学,用好数学乐生活”.  相似文献   

4.
邓伟聪 《福建教育》2005,(7A):52-52
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让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能提高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诱发学习动机。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先请学生听火车行进时车轮滚动重复发出“轰隆、轰隆”的声音;再请学生看日历牌.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不断重复。  相似文献   

5.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数学。  相似文献   

7.
数学问题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让数学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走进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本文从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探讨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如何回归并服务生活,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9.
刘岩 《黑河教育》2011,(2):30-30
所谓数学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教学中,要把课本学习与生活数学挂起钩来,让学生认识到学数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为了得高分.而是为了运用数学,让学生产生没有数学就没有生活的强烈意识。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把生活实践与数学相割裂,学不能为所用.而现在教学就要求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去总结,去联系。那么,如何使数学课“生活化”呢?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人手.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来学习知识,让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这样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进而乐此不疲地学习。  相似文献   

11.
姜锡春 《今日教育》2007,(4S):46-46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恰当的教学情境容易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在情境中产生数学问题.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意义的建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理想的教学情境创设出来了,教学活动就成功了一半。  相似文献   

12.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根植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就需要使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通过对生活问题的解决来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从而实现数学学习过程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3.
黄琼 《学周刊C版》2011,(10):120-120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好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挖掘生活资源.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结合生活实际.促进学生自主探索:运用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4.
尤作义 《考试周刊》2009,(22):112-11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由此可见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增强他们对学习数学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理想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基于这一数学教学观点,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这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整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的小学数学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大胆放手,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学习,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以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课程标准的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教学参考》2006,(11):38-3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中组织数学学习。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走进生活数学的自由王国,感受生活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推进已经四年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到: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联系教学学教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教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不仅强调是否向学生提供了系统的数学知识,而且要关注是否向学生提供了具有现实背景的数学,包括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所以,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