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才能使经济新闻变得清新活泼,能够充分唤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吸引读者的眼球呢?我们常常说要创新,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我认为,经济新闻的重要创新就是贴近读者,向读者靠拢.  相似文献   

2.
正经济新闻是关于经济生活中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它解读经济政策,服务经济活动,挖掘经济现象,传播市场信息,内容相当广泛。搞好经济新闻,不仅是新闻单位自身做大做强的现实需要,也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这就需要把握经济新闻的特殊性、规律性,顺应时代,以创新的手法,贴近读者的形式去报道。用创新思维选择经济新闻报道角度,要着重从与读者心理上的接近性、利益上的相关性两个方面去寻找,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贾红雨 《新闻采编》2010,(3):11-11,16
经济新闻相对于社会新闻,虽然都是新闻,但是它没有社会新闻好读。这是经济新闻受众面窄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运用创新的手法,改变经济新闻"数字枯燥"、"行文专业"等弊端,经济新闻就可写得活泛起来,给读者以亲近感,从而增加其可读性。  相似文献   

4.
查琦 《新闻世界》2008,(9):57-57
经济新闻要通俗化,都市类报纸经济新闻虽然写的是经济领域发生的新闻.但一般不从介绍工作经验和生产流程等纯经济角度人手写作,而应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市场的角度落笔,尽量抓住读者的兴奋点,和读者的工作、生活挂钩。要使经济新闻告别行业性、程式化、公文化的弊病,就要在选材、角度、写法上力求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经济新闻枯燥、生硬、记者不好写,读者不爱看。改进经济报道,写好经济新闻成为近年来新闻改革创新的课题。怎样才能写好经济新闻,让百姓爱看、大众接受呢?笔者认为,将经济新闻“民生化”就是一条创新的可行之路。 把经济领域中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作为主题内容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闻的一种类型,经济新闻因其事关国计民生受到读者广泛关注。但是,在实践中,经济新闻的读者面却比较窄。究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新闻的固有特性所限。因为这类新闻报道的对象是经济,专业性强,一般读者理解起来难度大。二是经济新闻的采访难度大,不易捕捉到读者感兴趣的元素。记者在采访经济新闻时,被采访者往往因商业机  相似文献   

7.
让经济新闻充满魅力!越来越多的读者发出这样的呼唤。有读者曾感慨地说:如果看经济新闻能像看社会新闻一样轻松,像看小说一样有趣就好了。当然,经济新闻不同于小说,但是,新闻的重要、及时、新鲜、真实等特性往往比小说更能吸引读者、震动读者,这就是新闻特有的优势。因此,作为一个报道经济新闻的记者,应该学会运用新闻这一优势,认真研究经济,研究生活,研究读者,在经济新闻的判  相似文献   

8.
张晓博 《新闻三昧》2008,(10):31-32
有人说经济新闻乏味,是因为色给读者留下的是一个个专业术语,一串串呆板、枯燥的数字;年复一年的“冬运生产开门红”、“首季”、“半年”、“全年”几个时段的成绩快报。经济报道很难活起来,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经济报道难,难在其工作性、综合性、专业性上。实践证明,好的经济新闻必须要讲究创新。  相似文献   

9.
经济新闻乏味,是因为它给读者留下的是一个个专业术语,一串串呆板、枯燥的数字;尤其是有些企业报年复一年的“生产开门红”、“首季”、“半年”、“全年”几个时段的成绩快报,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经济报道难,难在其工作性、综合性、专业性上。实践证明,好的经济新闻必须要讲究创新。  相似文献   

10.
新闻姓“新”,新闻不新无以成为新闻。新闻也只有善于创新,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赢得读者青睐。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然而新闻有两个重要属性,即客观与真实,只有充分尊重这两个属性,创新才有意义,新闻才能彰显出其内在的价值。因此,新闻创新不能脱离求真  相似文献   

11.
正一提到金融新闻,读者眼前常会浮现出现代化的金融电子设备、高端气派的办公大楼、专业精干的白领队伍等画面,理所当然地认为金融新闻多是聚焦缤纷多彩的现代都市生活。金融新闻能否更贴近基层读者,也散发出泥土的芬芳?《南阳日报·金融时空》专版对此做出了有益探索。该版大胆创新,转换视角,积极策划社会活动,将新闻触角深入偏远山区,用故事代替说教,用百姓语言讲述经济新闻故事,打造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的新经济异彩纷呈,经济新闻是报纸的主打产品之一。如何使经济新闻走近读者,如何使普通读者对经济新闻产生阅读兴趣,是媒体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我们要不断提高经济新闻的可读性,吸引读者、拥有读者,从而在报业竞争中占领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新闻的生命力就是与时俱进,时刻保持与读者的近距离。一我认为,当前经济新闻写作中有三大矛盾亟须解决。一是大量的经济新闻是数字的罗列,读者感觉乏味。在一个社会中,经济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由变动着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进程、状态和指标构成。变动产生新闻,于是有了许多话题…  相似文献   

13.
经济新闻是地方党报新闻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张好的地方党报,离不开好的经济新闻的支撑。但长期以来,经济新闻却广受诟病,“内行不稀看,外行看不懂”,经济新闻的生、冷、硬面孔一直令读者生厌。因此,如何强化经济新闻有效信息传播,让读者喜欢并乐于接受经济新闻一直是我们从事经济新闻编采人员不断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邹敏 《新闻实践》2013,(7):64-65
从2012年1月开始,嘉兴日报推出精心策划的《图说经济》专栏,把枯燥的数字化为简洁明了图表,将干巴巴的经济新闻变为形象而又直观的文本.经过一年多时间50期的实践检验,这种创新的新闻样式已赢得读者喜爱,且为同类型媒体提供了改进经济报道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同样,新闻报道也要借助语言这一工具,它是新闻的“衣裳”。语言艺术的高与低,直接影响新闻的宣传效果。时下,随着经济建设中心地位的巩固,经济新闻在新闻中的分量逐渐加大。面对读者对枯燥、呆板经济新闻的抱怨,我们不得不从新闻的语言艺术着手去探寻。经济新闻的语言艺术,已成为当今新闻界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语言贫乏的作品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作品,语言贫乏的经济新闻不可能成为出色的经济新闻。目前不少经济新闻为何不吸引读者呢?原因之一是新闻语言死板,千篇一套腔,篇篇一种味。有人统计,各级党报经济新闻发稿量占报纸版面的一半以上。但是不少经济新闻是“时髦语句+事情经过+统计数字”,读者对目前报纸上的经济新闻不满意。新华社曾做过调查,喜欢看经济新闻的读者,仅占20%左右。  相似文献   

16.
经济报道在地方党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经济新闻所占比重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地方党报的质量。当前,地方党报经济新闻写作中有三大矛盾亟须解决:一是不少经济新闻是数字的罗列,读者感觉乏味;二是经济新闻见物不见人,读者感觉沉重;三是经济新  相似文献   

17.
当今,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分析性经济新闻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这是因为读者了解信息的方式、关注问题的角度和了解新闻的渠道都在变。因此,当前经济报道不仅要报道动态的新闻,增加信息量,而且要在深度上做文章,多向读者提供比动态新闻更为详尽的具体的事实和背景,给读者一点思考。让读者在阅读报道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经济新闻已经成为各新闻媒体的重点报道内容,同时经济新闻大量的数据罗列,以及它的枯燥,却很难吸引更多的读者。本文通过对经济新闻前沿的宏观取材,然后到中间的理性系统分科,最后到下面走进读者的描写,致力于打造创作经济新闻的立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19.
经济新闻的指导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样,趣味性也是经济新闻必备的品格。当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改革的深化,增强经济新闻的趣味性,使读者爱读,不仅要解决理论上的问题,而且要解决实践上的问题,只有这样,经济新闻才能引人入胜,为读者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20.
新闻的写作需要不仅在内容上创新,在表现形式上同样需要创新,特别是语言文字的表达和结构的组成都应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新闻中特别是消息,写作方法大多形成格式化、公式化的模式。写作手法的模式化让读者生厌,成为新闻中的八股文。散文式新闻写作的运用,使新闻稿件的语言既生动活泼又严谨凝练。在事实的基础上运用贴切、形象的语言文字,软化硬新闻,变生硬为优美,通过细腻化的语言娓娓道来,让读者在阅读稿件中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