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面向农村加强职业理想教育章敬炳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兼着牧畜兽医专业职高班班主任,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把培养热爱农村,建设农村的“四有”新人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目标。几年来,我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农村,优化“学农、爱农、献身于农”的职业理想,取得了一定成效,现谈几点体会如下。面向社会,多渠道开展爱农教育87年9月,我接任高二畜牧兽医班班主任,我发现:该班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城乡差别和其他旧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人献身于农,建设家乡的精神准备不足,总想跳出“农门”。于是,我意识到,克服学生的厌农情绪,强化爱农思想教育,启发他们建设农村的历史责任感,是班主任思想政治工作的当务之急和核心所在。于是,我主动面向社会,在班级开展“三情”(国情、县情、乡情)教育活动。请原兽医站站长陈子余给学生谈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方向和目标,请县农牧渔业局负责人给学生讲我县畜牧业发展历史、现状及农村建设的远景规划,还请学校驻地的乡长、村长来班谈农村经济形势。同时,我组织学生还乡开展“乡情调查”,学生利用节假日调查了29个村庄,我依据他们的调查报告,汇编成为乡情教育材料:《改革中的29村》。学生们从中看到了自己家乡经济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必须充分认识自然教学的重要性,力求把课本上所学的自然科学知识运用于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之中,为培养农村经济建设人才服务。1 利用自然环境培养学生实际能力 小学自然教材1~6册共112课,其中有61课与农业有关。农村学校又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们在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农教育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农村孩  相似文献   

3.
三盛玉镇中心校位于农安县西北部,现有教学班21个,学生610人,教职员工65名。1987年3月,学校接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农村初等教育整体改革实验”项目。在这项整改实验中,学校把对学生爱农务农、立志建设家乡思想教育,做为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整改中去,统一规划,抓紧抓实,从而促进了学生思想觉悟和学习成绩的提  相似文献   

4.
近期对农村中小学毕业生的社会流向进行跟踪调查发现,这些年来未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极少扎根农村从事农业劳动。国家教委颁发的《思品大纲》明确指出,学校德育要培养学生具有“五爱”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然而,一些有文化的中小学毕业生却不愿在农村这广阔的天地里施展才干。他们爱国不爱家乡,爱人民不爱农民,爱科学不爱农业科学。究其根源,除城乡差别,社会习惯势力等因素外,就教育角度看,一是农村中小学德育教材“一统天下”,爱农教育内  相似文献   

5.
教育文摘     
农村教改十大任务 一、改革农村小学教育,尽快实现普及; 二、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大幅度提高农、职业学校的比重; 三、改革高、中等农业院校招生分配制度,面向农村第一线; 四、改革和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学农、爱农、务农; 五、改革和加强农民业余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六、改革和加强师范教育,培养符合农村需要的合格师资;  相似文献   

6.
构建有"农村特色"的农村初中学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形式下农村初中学校的角色定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农村学校的任务,主要是提高新一代和广大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科学水平,促进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适应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劳动致富、渴望人才的要求,一定要引导广大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学好知识和本领."为此,农村初中学校在实施好义务教育课程要求的基础之上,还应当把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爱农村、立志建设农村"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是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劳动技能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为农服务能力的有效载体,是帮助改善学生生活、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渠道。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农村职业高级中学,应以振兴农村经济为己任,立足当地农村,着眼农业实际,心系广大农民,围绕“农”字作文章,有效地服务农村经济建设.同时,教育学生“学农、爱农、务农、兴农”,为农村的经济腾飞,做出自己的贡献.一、落实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9.
农村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应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扎实抓好 ?永安农业职业中专学校抓学生基础品行的养成,突出“三农” (学农、爱农、兴农 )教育主题,注重德育特色的深化,强化学生德育的内化,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德育之路,学校被评为“全国德育先进集体”。  一、突出“三农”教育主题,把握德育工作方向  学校坚持学生一进校,就把爱农的情感培养、学农思想巩固和兴农的使命感的激励贯穿于三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是大力宣传科教兴农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通过开设农业科技讲座,请学校的优秀毕业生、科技致富能手等回校作报告,使…  相似文献   

10.
我校是一所创办于1983年秋的农村职业高中,现有七个班,四个专业。三年来,我们联系学生实际,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在发展学生的知、情、行(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过程中,始终突出职业理想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把职业理想教育与“四有”教育结合起来我校学生来自农村,求知欲望强烈,但由于城乡差别的存在,相当一部分人对献身于农村的精神准备不足,总想跳出“农门”。因此,对学生进行“学农、爱农,献身于农”的职业理想教育尤育必要。为此,我们把培养热爱农村,建设农村的“四有”新人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  相似文献   

11.
要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农村中学就必须加速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基础知识、有一定职业技能的新一代农民和各种建设人才,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也就必须为实现这个培养目标,进行必要的改革。我县一些农村中学在语文教学的改革方面,作了这样一些工作。一、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农、务农的思想教育。一些学校在上语文课时,把课文的思想性和知识性、工具性结合在一起,注意利用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耕读教育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分析耕读教育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的现状,分别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提出学校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及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教师自觉提升对耕读教育的政治认同感与教学能力、学生积极开展“知农”“爱农”“兴农”学习等路径,促进耕读教育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提高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李鹏总理在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教育要深化改革,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根据这个精神,农村教育就应适应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前一段,我市农村教育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相比,尚有很多方面不适应,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师资不适应.山区中小学合格师资奇缺.具有音、体、美特长的教师寥若晨星.真正懂得一点当地实用技术,能向学生进行"爱农教育"的教师更是微乎其微.更为普遍的问题是,有些教师为农村现代化建设而办学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实施的是"离农教育".甚至有的教师本人就不安心农村,千方百计想改行,想讲城.  相似文献   

14.
我校是一所农村职业学校,我们以服务农村为宗旨,培养新型农民为先导,全面育人,强化质量管理,走出一条适合农职业教育发展的办学路子。一、创建文明校园,坚定学生学农决心健全各项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创建文明校园。学校以忡学生守则》、《中学生一日常规》、《黑龙江省文明单位建设条例》为依据,制定了文明班、文明学生、文明寝室标准,利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创建文明校园。通过创建文明校园活动,使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突出专业思想,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学农、爱…  相似文献   

15.
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解困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离农的教育”还是“务农的教育”,“实施普通教育”还是“提供职业教育”,是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两个矛盾焦点。其根源在于对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价值取向的不同理解。依据“三农”发展趋势以及农村学生发展的需求,追求真正的“教育公平”,坚持为“三农”服务的课程价值取向,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课程文化,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发展之本,是化解农村学校课程改革困境的基本之策。  相似文献   

16.
一、有坚定不移为农服务的思想 要培养学生学农、爱农、扎根农村的思想,教师首先要有坚定不移的为农服务思想,以身作则地作学生表率,才能教育学生学农、爱农、为农服务,才能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使其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二、具有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 农学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面相当广泛,作为一个农  相似文献   

17.
洪俊 《中小学管理》2006,(10):18-21
进行“离农的教育”还是“务农的教育”,“实施普通教育”还是“提供职业教育”,是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两个矛盾焦点。其根源在于对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价值取向的不同理解。依据“三农”发展趋势以及农村学生发展的需求,追求真正的“教育公平”,坚持为“三农”服务的课程价值取向,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课程文化,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发展之本,是化解农村学校课程改革困境的基本之策。  相似文献   

18.
农业高职“点、线、面”三维度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志远 《教育研究》2013,(12):149-152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农业职业教育顺势而上,在人才培养、服务三农、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中依然存在学生不愿学农、学农不爱农、兴农能力不足等问题。对此,为了培养"学农、爱农、兴农"的现代农业创业型人才,学校在实践中研究探索"点、线、面"创业教育之法,从而实现了新型农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一、爱农教育的提出1、爱农教育是培养新一代农民的需要。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不发展,整个国民经济就不可能保持稳定协调发展。农村不稳定,整个国家和社会就很难稳定。没有农业现代化,也就没有四化实现的希望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因此,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农民,这是历史向农村学校提出来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是当前农村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搞好农村义务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农村学校进行有效教育的保证。同时,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实质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服务,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