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一路花香》是苏教版第七册第14课的内容,是一则寓言故事。文本解读:要展开寓言的学习,首先要突破的便是寓意的丰满性解读与本我性认同。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展开解读的时候,要有更多的弹性。像《一路  相似文献   

2.
很多老师对寓言类文本的教学解读往往存在着模式化、功利化的倾向。对此,笔者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中的《鹬蚌相争》为例,提出寓言类文本教学解读的一些基本原则。一、抓住寓言类文本的核心价值进行解读许多老师执教《鹬蚌相争》,往往先是读读演演,然后写写课后的问题:"鹬和蚌傻在哪儿?"课到这儿就结束了,不无遗憾。解读此类文本,我们首先需弄清楚寓言是什么?"寓  相似文献   

3.
《狐狸和乌鸦》《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姬昌学射》《螳螂捕蝉》《一路花香》……一则则寓言,如同睿智之海孕育出的一枚枚灿烂的精神珠贝镶嵌在语文教材里。寓言对语文课程有特别的价值,研究寓言及教材中的寓言文本,对于语文教学有现实的意义。寓言是一座渡人的桥寓言的一端连接着神,另一端连接着人。最早的寓言来自神话,神话的万物有灵是原始人对事物的认识,在寓言里就成为了一种拟人的童话色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本雅明寓言理论对《白色城堡》和《城堡》中的隐喻形象中所蕴含的寓言性进行挖掘,从而构架起文本理解通向寓言世界解读的桥梁,并试从文本中找寻到作者关于“城堡”的对于现实的关照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本雅明寓言理论对《白色城堡》和《城堡》中的隐喻形象中所蕴含的寓言性进行挖掘,从而构架起文本理解通向寓言世界解读的桥梁,并试从文本中找寻到作者关于“城堡”的对于现实的关照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一路花香》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故事里,以寓言的形式把寓意融在其中,这样的一篇语言通俗、流畅易懂的寓言.在教学时如何进行教学,课文的重点训练应落在哪儿?这篇文字的寓意如何表述呢?.  相似文献   

7.
教材版本 苏教版第七册第14课 设计理念 《一路花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意是:每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则寓言的寓意是比较抽象、难懂的,但此文对于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是非常有意义的。于是,我以破水罐的心理变化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谢芳 《现代语文》2006,(8):45-46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让我们看到了语文教学新的希望,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权威、作者权威被颠覆,一元解读被多元解读代替。我们欣喜地看到由于读者对文本进行创造性解读,从而赋予了文本新的、独特的生命力。比如选进语文课本中的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和刘心武的《十首足矣》就是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批判精神对文本所作的新的、创造性的解读。但是,欣喜之余,我们也不无忧虑地看到,在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任意解读甚至误读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教材简析 苏教版第七册中的《一路花香》是一则寓言,写的是印度的一个挑水工,用两只水罐挑水。一只水罐完好无损,另一只有条裂缝。后来当有裂缝的水罐感到惭愧的时候,挑水工与其对话,揭示出一个深刻的道理:世界上每个人、每样东西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只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就能给人类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是学生进行工具性训练和人文性感知的重要资源。依循寓言的文体特点,教师教学时要紧扣细节,夯实寓言文本的语言训练;搭建平台,提炼寓言文本的主题意义;多元解读,促进寓言文本的价值迁移。这样就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动物农场》是奥威尔创作的一部政治寓言体小说。小说以寓言的形式抨击了专制和极权主义。本文从本雅明的寓言批评理论着力分析解读《动物农庄》的多义性、破碎性、忧郁性及救赎性等寓言属性。  相似文献   

12.
正《惊弓之鸟》是一则成语故事,叙述了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手更羸不用射箭,只需拉弓弦,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在教材多版本的当下,这篇文章被编入不同版本的教材,表明了其固有的文本价值与教学价值。一、《惊弓之鸟》的文本解读与教学解读1.《惊弓之鸟》的文本解读(1)文本思想内容的二元。《惊弓之鸟》是根据《战国策·楚策四》中的寓言改编的。文本本身存在二元价值:一是更羸的善于观察与推理能给人以启迪。更  相似文献   

13.
<正>设计理念《一路花香》是一篇清新质朴的哲理性短文,以寓言的形式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其中折射出的"欣赏自己""悦纳别人"等思想与"全纳教育"的理念是吻合的。在正确审视课文所体现的文学价值和所承载的语文教学价值的基础上,本设计试图通过对比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创设开放、自主的全纳学习环境,引领学生深入解读课文,在层层深入  相似文献   

14.
《阿诗玛》是云南彝族撒尼人的民间叙事诗,有多个诗歌版本以及电影等文本形式。文章试图重新进入形成“阿诗玛”的各种文本,从政治叙事、潜在的爱情叙事、民间寓言等角度对《阿诗玛》进行再解读。  相似文献   

15.
《一路花香》是一篇寓言:挑水工有两只水罐,一只完好无损,另一只有条裂缝。他在挑水时,发现破水罐总会漏出一些水,便在淋湿的道路一侧撒下一些花种,不久路旁就有了美丽的花儿。这篇寓言告诉人们:人不可骄傲,但也不可妄自菲薄,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娜拉》是个说不尽的话题,从《娜拉》莅临中国之日起,它就是作为一个负载着政治意蕴和思想内涵的复杂文本而被解读和接受的。围绕《娜拉》形成的一系列文本,互相缠绕纠结,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寓言系统。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一路花香》这一课的教学,教师要引领学生客观地分析课文,做到尊重差异,正确地认识自我。教学中可从认识完好的水罐、了解破水罐、解读挑水工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差异,肯定人生。  相似文献   

18.
徐洁 《教育文汇》2012,(2):42-42
《一路花香》是一篇寓言:挑水工有两只水罐,一只完好无损,另一只有条裂缝。他在挑水时,发现破水罐总会漏出一些水,便在淋湿的道路一侧撒下一些花种,不久路旁就有了美丽的花儿。这篇寓言告诉人们:人不可骄傲,但也不可妄自菲薄,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自身的特点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路花香》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一篇寓言故事。这则寓言写的是印度的一个挑水工,用两只水罐挑水。一只完好无损,另一只有条裂缝。后来当有裂缝的水罐感到惭愧的时候,挑水工与其对话,揭示出一个深刻的道理:世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鹬蚌相争》是苏教版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六册24课《寓言二则》中的其中一则寓言,重点是通过对寓言故事的解读,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因为完成本则寓言教学任务只用一课时,所以,指导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