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都对孩子倾注满腔的爱,但有些家长却爱的不得法,他们让孩子每次行动都获得成功,把成功看做幼儿行动的唯一选择,有稍微的不如意,家长也不给幼儿尝试的机会,而孩子只能选择大人的援助,在大人的帮助下取得成功。家长包办代替幼儿的活动,没有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意识,所以,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成了幼儿园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肩负着孩子启蒙教育任务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注重幼儿智力、能力的培养,也要在促进孩子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促进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要使幼儿健康发展,家庭和幼儿园应互相配合,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氛围,不断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下面谈谈笔者的想法和做法。一、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家里父母长辈对孩子影响最大,在幼儿园,老师对孩子影响最大。所以父母和老师都应时刻注意自己言行的表率作用和教育效果,要言传身教,爱而不溺,使孩子感到自己生活在温暖、美好、安全的环境中。二、环境应保持整…  相似文献   

3.
儿童入园"分离焦虑"问题矫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海芹 《教育科学》2003,19(6):56-57
小班幼儿刚开始入园时哭闹,是家长送孩子入园的一大烦恼。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和家长须紧密配合。家长可轮流送孩子去幼儿园,努力帮助孩子建立良性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规律。幼儿教师要爱孩子,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用他们喜欢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使之尽快克服分离焦虑,融入幼儿园生活。  相似文献   

4.
张丽萍 《云南教育》2001,(10):42-43
二十多年的幼教工作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只有把爱无私奉献给孩子们,才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热爱孩子是教育好幼儿的关键,爱儿童是幼儿教师做好工作的前提和起点。   一、爱,能使幼儿尽快适应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角色转换   幼儿未入园前,可以说是一个家庭的中心,两代人,甚至三代人围着他们转,可以得到多种角度的溺爱。进入幼儿园后,幼儿由家庭中心转变为班级普通的平等一员,得不到、也不可能得到家庭的多重溺爱,从而产生角色转换的不适应,出现怕到幼儿园生活,怕与老师、幼儿相处的情况。   为了让幼儿适应这个过程,我在…  相似文献   

5.
正幼儿缺乏独立性,一切都依赖父母,如在幼儿园布置的一些动手动脑的小作业都是由家长来完成。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小,这么做就是爱孩子;还有的父母对孩子做事不放心,怕孩子做不好,所以什么事都代孩子做,不放手也不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会养成了一种懒惰的习惯,形成一定的依赖性,独立性较差。所以,培养幼儿要从小抓起。一、活动是培养幼儿独立意识的源泉幼儿的独立意识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来的。三至四岁的幼儿,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喜欢自己去探索这个新奇的世界,凡事都有"我自己来"的要求。当孩子  相似文献   

6.
<正>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为池塘,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对孩子具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这样的话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在日常生活中,你必须了解班里的每一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家庭状况,从自身的点滴行为做起去爱他们,耐心地倾听他们童稚的语言,奇妙的想法,只有让孩子感受到了我们的爱,才会让他们爱上幼儿园、  相似文献   

7.
刘向正 《陕西教育》2011,(1):147-147
我们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孩子。他们像刚出土的小苗苗,需要教师用春雨般的爱去滋润,春阳般的爱去普照。这样才能和幼儿沟通,他们才会信任你。高尔基也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说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因此,我认为爱是和幼儿沟通的法宝。  相似文献   

8.
<正>《36岁儿童与学习发展指南》解读中指出:"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大专业性区别在于游戏,而不是上课。"由此可以看出,幼儿的学习主要来自于游戏。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的一切都充满了新奇,时刻激发着他们探索的兴趣。针对孩子的这些特性,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的需求,在平时与其的接触中观察其行为表现,发掘孩子的兴趣点,探索对孩子发展的隐形价值。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我们无法撇开生活谈教育,因为幼儿就是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当孩子踏入幼儿园就如同进入  相似文献   

9.
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是教师树立自身最佳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要做好幼教工作,不仅应具有一定的文化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要有一颗纯洁的爱心。 热爱孩子是教师实施教育的重要前提,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首先,我认为,爱是幼儿的一种迫切的心理需要。如:小班孩子在刚入园时,一些幼儿边哭边闹不愿离开家长,待家长离开他们时,他们却只要跟随着一个老师。这种“追人现象”,说明幼儿在新环境中会把对家中亲人的依恋感很自然地转移到教师身上,从而反映出幼儿对爱的迫切需要。 其次,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感情联系,能使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如:我班新来的马美芯小朋友没有上过幼儿园,刚来园时,情绪一直不  相似文献   

10.
上幼儿园是幼儿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对幼儿来说,走出一个整天被爱包围着的家庭环境,而进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生活,这对孩子来说是一次考验、一次挑战。在刚入园期间,孩子在心蝉上、生理上会出现诸多不良现象,这是由于幼儿刚入幼儿园,在情感、交往、生活、行为等方面还不能适应所造成的。在这样的一个关健时期,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要采取积极认真的态度,帮助幼儿顺利度过这个时期。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是幼儿接触社会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幼儿教师的言行很容易影响幼儿行为。幼儿教师不仅要关心很乖很听话的幼儿,更要耐心对待那些调皮的孩子,用一种欣赏和鼓励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幼儿,正确引导他们向着创新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爱幼儿是老师的天职,爱孩子是母亲的天性,这两种爱究竟哪儿不样呢? 在幼儿园,孩子是集体的一分子,老师把爱分给每一个孩子;在家里,孩子享尽独生子女的“特权”,妈妈把所有的爱给了自己的独宝贝。 在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在家里,对孩子的要求则根据孩子心情的变化而变化,妈妈会迁就自己的宝贝,处处让着他。  相似文献   

13.
<正>捷尔任斯基说:"爱,这是一切善,崇高,力量,温暖,快乐的创造者。"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幼儿教师,富有爱心是基本的职业素养,是做好幼教工作的重要条件。孩子的世界单纯而善良,所以只有在这个世界里营造良好的充满爱的氛围,才会使学生产生安全、轻松、愉悦、积极的情感和心理状态,他们才会更愿意在幼儿园生活,才会同样用爱心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因此,教师有责任用自己无私的爱营造  相似文献   

14.
<正>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就在于爱人。"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也证明: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缺少爱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因此,我们说爱是教育的真谛,是成功教育的灵魂。一、幼儿教师的爱是理解,是信任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愿望,成功能让幼儿产生强烈的自信。赞赏幼儿,鼓励成功,是师生感情的催化剂,并将激发幼儿学习的内动力。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幼儿犯错误,就将错过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班长一职在幼儿园并不大,它所领导的只有两位配班老师。但说它小,它却不小,因为它所起的作用关系到班级工作能否开展的有声有色、几十名幼儿的身心能否得以健康发展、各位幼儿家长能否安心本职工作的大问题。多年来的班长工作,使我在“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方面逐渐积累了如下一些经验。一、班级管理工作,要心中装着一个“爱”字。陈鹤琴先生说“一个不热爱儿童的教师,是不会时时刻刻想到应该如何指导儿童的生活、如何使儿童得到更合理的教养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对幼儿充满爱心。爱孩子,爱每一个孩子。因为只有教…  相似文献   

16.
有些新入园幼儿总觉得在幼儿园不如在家里那样自由,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各项纪津等都使他感到很不习惯.有的不愿到幼儿园,有的成天哭闹.为使新入园幼儿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与教师应当相互配合,尽量做到以下几点:一、家长对孩子的爱要适度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这一点表现得更加明显.然而,父母对孩子的爱要适度,不要过分溺爱,使孩子变成家里的“小皇帝”.要吃什么就给什么,要玩什么就买什么.要骑马,父母就得爬下让他骑.一切部按照孩子的要求去办.慢慢地便养成他任性、执拗的不良习惯.这样的孩子入园后就觉得处处满足不了自己的要求,不乐意在幼儿园学习、生活,厌恶幼儿园.这就要求家长做到,在孩子进幼儿园前,让孩子知道:不是任何要求都能满足的,如买东西,有需要和可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朱湘萍 《考试周刊》2013,(91):193-194
作者通过多个角度来阐述"玩是孩子的天性,是他们生命的组成部分"这句话的意义。孩子的玩和成人的玩是不同的:对成人而言,玩是消遣、娱乐,这种玩与工作、学习对立;而对孩子来说,特别是学龄前孩子,玩能给孩子一种愉快的体验,它是孩子应用最自然、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法。玩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高频率、长时间的活动,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有巨大影响。作者通过幼儿园生活中的几个案例阐述"玩"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也把"游戏活动"作为一个重要命题,同时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去小学化"和"去学科化"。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要让孩子从经验中获得知识,而孩子的重要生活就是游戏。《指南》也指出:"幼儿园有必要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崔晓红 《学子》2015,(1):60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游戏活动之中。"如何在幼儿教育中渗透德育,为孩子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我们每一个幼儿教师都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这也涉及发现幼儿情感和幼儿的品德教育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将德育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及其各个环节中去呢?一、在儿童的行为习惯养成中加强德育大家都知道,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我们的责任,也是  相似文献   

20.
李晓燕 《福建教育》2010,(7):128-128
幼儿教师是一份需要爱心的职业。教师要用心地去爱每一个孩子,在生活的细微之处让孩子们感受到爱。生活中一些看似寻常的细节,却往往能给幼儿的心灵带来莫大的慰藉和温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