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京师同文馆的开办揭开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序幕.它的设立,表明中国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开始由观念变为现实.正是由于它的"头羊"作用,才有紧随其后一批外国语言学校的创立和众多其他类型洋务学堂的涌现.京师同文馆的创办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在洋务自强运动的浪潮中,学习西语、西学逐渐成为开明士大夫的共识。创办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作为洋务运动教育改革的产物,曾经红极一时。几十年间,它由最初的单一语言类学校发展成为涵盖多学科的综合性学府。随着1894年甲午海战中国的惨败,京师同文馆也受到很大冲击。虽然京师同文馆对于西方的学习不断深化,但它始终是以“中体西用”的思想来规划整个教育事业,缺乏对没落腐朽封建制度和专制思想的根本性变革,最终难逃失败的宿命。但是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仍有创榛辟莽之功,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3.
余迎 《兰台世界》2016,(10):137-139
京师同文馆的出现是对中国传统儒学教育和施教方法的一次大革新与大突破,从中国教育史的角度来看,京师同文馆的确是一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式学堂,它不仅具有全新的教育内容,还具有全新的管理模式。但也正是因为它的"第一",它在没有前人足迹的状态下所进行的开拓性工作,再加上清政府对教育改革的不彻底性,还有顽固派势力对京师同文馆进行干扰,也使得京师同文馆在管理上产生了一些漏洞,存在着如学生管理上的、学政与师资管理上的、思想教育上的弊端。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教育始于洋务运动时期,1862年清政府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外语学校,标志着中国近代外语教育的正式启动,首开我国外语教育的先河.本文通过埘京师同文馆创立背景、嬗变过程的探讨,重在说明其对近代外语教育产生的首发作用及其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晚清时期建立的京师同文馆,培养了大批英语翻译人才,也开创了我国近代馆办英语教学的新局面。本文从历史角度分析京师同文馆的建立背景,详细介绍了丁韪良与京师同文馆的渊源,总结概括了我国近代官办英语教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京师同文馆成立于1862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官办外语学堂。京师同文馆教学活动独特,师资配备较高,教学课程设置既传统又现代,京师同文馆的翻译教学经验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对我国近代翻译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林川 《兰台世界》2012,(30):63-64
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的新式外语学校,在中国外语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教育组织形式、教育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对晚清英语教育有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先创办的新式学校大多是外国语文学校,如京师同文馆,上海方言馆等.1911年2 月,利用庚款而专门培养赴美留学生的消华留美预备学校——“消华学堂”正式成立.清华学堂不仅在清末中美教育交流巾发挥了一定作用,同时其外语教育模式对近代中国的外语教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拟对此作简要述评,以为今天的外语教育教学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外语教育自1862年清政府创办京师同文馆开端,此后不断发展完善,至民国时期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的教育、外交人才,对中国近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近代外语教育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京师同文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外语学校,是我国近代英语教育的开端,京师同文馆建立后聘请外籍教师,构建雄厚的师资资源,采用"语法—英语翻译"教学法,培育了大量的外语翻译人才,满足了清政府外交翻译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11.
京师同文馆是为培养掌握外语和西方科学技术等方面知识的新式人才而设立的,是洋务运动时期设立的最重要的新式教育机构。京师同文馆具有近代高等教育的性质,其于1876年设立了辅助教学的博物馆。该博物馆是中国最早的国有官办性质的博物馆,也是中国最早的高校博物馆,其诞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形态中,因而也具有鲜明的过渡阶段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郭建荣 《兰台世界》2012,(27):39-40
成立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的京师同文馆,揭开了中国外语教育本土化的序幕,京师同文馆的创办不仅标志着一所真正的外语学堂出现在中国的国土上,更表明清政府向西方学习的决心与探索性的举措。  相似文献   

13.
京师同文馆的英语教育为近代中国外交、科技等领域培养了一大批复合人才,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大批翻译人才,为以后的英语教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的爆发使封建传统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并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作为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京师同文馆的设立表明向西方学习已由观念逐步转变为现实.在对近代社会发展的进程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中国近代英语教学的发展主要历经了萌芽、发展和维持三个历史阶段.英语教学逐步由被动走向主动,一些教师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英语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丁韪良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后,对同文馆的教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考察西方七国教育后,著成《西学考略》推介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在京师同文馆践行这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为晚清教育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丁韪良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后,对同文馆的教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考察西方七国教育后,著成《西学考略》推介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在京师同文馆践行这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为晚清教育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的制度化教育产生于19世纪中期,并产生了现代意义的学校。在鸦片战争后,大量的中国学者开始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旧的教育制度,创办了京师同文馆、上海电报堂、福建学堂等,并将其作为富国强兵的重要途径。这种洋务学堂的开办标志着近代中国新教育制度的出现。特别是20世纪以来,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学制交  相似文献   

18.
<正>近代中国大学英语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尤其是北京的京师同文馆与上海的圣约翰大学。京师同文馆是晚清最有代表性的英语教育学校,圣约翰大学是民国时期最成功的英语教育大学。这两所学校虽然时代相差较远,但有很多值得思考和借鉴的地方。本文拟从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活动、教学绩效的考评和师资选聘建设等方面研究它们英语教育的特色,以此展现近代中国大学  相似文献   

19.
宋丽萍 《兰台世界》2013,(19):133-134
<正>清代英语教育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开天辟地之功,京师同文馆就是清代时期中国英语教育发展的最好缩影,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所外语教育学校,随着洋务运动的结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留给人们的启发却远远超过了它本身存在的价值。它在我国教育和英语教育历史上,有许多开风气之先的历史功勋,有许多当代大学英语教育值得借鉴和采用的,比如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考查了京师同文馆翻译出版机构和职位的设置情况,统计了其翻译出版的主要书籍,进而分析了其翻译出版活动的主要特点,并总结归纳了此项活动所具有的重要贡献和意义。文章指出,对于京师同文馆进行的翻译出版活动,应给予其在近世中国翻译史和出版史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