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不能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定历史时期是合理的,就否定剥削。生产要素所有权是价值分配的决定因素,用价值分配来否定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对劳动价值理论认识的退化。  相似文献   

2.
劳动价值论与分配原则有总必然的联系。劳动价值论必然导出按劳分配,生产要素(非活劳动因素)参与分配,并不能说明非活劳动因素是价值的源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因为非活劳动生产要素既是创造价值必不可少的条件,又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文章详细地分析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从而阐明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实体及源泉,其中心是论证商品价值的实体和源泉。  相似文献   

4.
为了准确理解和科学把握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需要弄清一个理论问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这里的贡献是指什么?有人认为是指各种要素都创造价值,都作为价值源泉所作出的贡献,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应当明确,十六大报告并没有用要素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主义的文献中,财富的源泉是指使用价值的源泉,与价值的源是不同的概念,二者不能相互混淆或取代。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商品生产消亡了,从而作为价格基础的价值不再存在,劳动不再成…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活劳动仍然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生产诸要素对价值创造都作出了贡献,因此,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具有合理性,这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各种生产要素都在价值创造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进行分配时,应该以各种生产要素在作用创造中贡献的大小作为收入分配的标准。活劳动作为创造价值的源泉,理应取得报酬,这就是按劳分配。但资本,生产资料,知识技术和管理作为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作为所有者凭借其所有权也应参加分配,获得相应报酬。  相似文献   

7.
不能用按生产要素分配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也不能相反。马克思科学地把按生产要素分配与资本主义分配制度区别开来 ,在分析和论证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瓜分剩余价值的同时 ,也分析和论证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产权主体的经济利益借以实现的形式和市场经济的重要原则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利用。要正确评价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主收入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生产要素价值多元论者认为 ,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要素都创造价值 ,特别是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有人据此认为科学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有人认为“十五大”提出按生产要素分配 ,也说明了创造价值的要素不是一元 ,而是多元。本文认为马克思第一次科学解决了价值创造问题 ,认为活动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今天坚持这理论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劳动价值理论研究是现实赋予的重要课题。为了从理论上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我们必须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与社会必要劳动区别开,把社会财富生产与价值财富生产区别开,把价值源泉同生产要素重要区别开,把价值创造同收入分配区别开,把决定价值的依据同生产要素分配依据区别开。只有这样,才能为推动和充实劳动价值理论提供研究框架,寻找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和理论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按要素分配则是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一种分配原则,学术界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争议颇多.劳动价值论与按要素分配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劳动价值论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逻辑起点,但价值的创造并不决定价值的分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因与价值创造的源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质是按照生产要素的所有权进行分配.  相似文献   

11.
产权是资本要素所有权。资本要素包含物质要素和劳动力要素。按资本要素分配,就是物质产权和劳动力产权之间的分配。“按劳分配”是劳动力产权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劳动者领取工资是劳动力价值补偿,不属于“按劳分配”范围。明晰产权关系,就是要明晰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力所有权的关系;明晰劳动力价值补偿和“按劳分配”的关系;明晰劳动力商品和劳动力资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生产要素是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的因素,它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信息以及管理才能等。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在理论上具有一致性。生产方式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决定因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在根据,市场经济使按生产要素分配成为必要和必然的选择。在弄清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要采取有效举措,努力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13.
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思维方法的认识,就能实现对劳动价值论本质规定的新理解。承认资本、技术等作为生产要素是价值创造的参与者,才能真正实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创造价值的劳动不是泛指一切劳动,而是指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不生产商品的劳动不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指抽象掉了劳动的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它不会因社会制度的改变、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劳动的具体形式的变化而改变。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即活劳动创造价值。在价值创造过程中,活劳动创造价值,是新价值的唯一源泉;物化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必要务件,是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的凝结和载体。  相似文献   

15.
四、对市场价值构成的深化认识 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虽然指出过企业管理者劳动和科技人员的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但他主要分析的是生产商品的物质生产劳动,并从劳动耗费主要包括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这两个要素出发,进而认为商品的市场价值是由物化劳动转移的价值和活劳动创造的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和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三部分构成,用公式表示是: W=C+V+M 然而根据我们上面的分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创造市场价值的劳动不仅包括生产有形商品的物质生产劳动,而且包括生产无形商品的服务劳动以及生产精神商品的科技劳动。而且这后两部分劳动创造的价值在市场价值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发达国家占60%~80%,我国已超过30%。因此,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公式需要结合新的实际进行深化认识。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对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公式进行深化认识呢?我们认为朱妙宽同志的研究成果具有很重要的启迪意义。笔者阐述的市场价值构成公式是在吸取朱妙宽同志的新价值构成公式(W=C+V+M+S=C_1+C_2+C_3+V_1+V_2+V_3+M_1+M_2+M_3+S_1+S_2+S_3)精华的基础上构建的。笔者构建的市场价值构成公式如下: W=C~*+V~*+M~* 式中,C~*=C_1+C_2;V~*=V_1+V_2;M~*=M_1+M_2。 本价值构成公式就是在马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从物质生产领域拓展到服务经济领域,是劳动价值论的深化;服务劳动是生产性劳动,是社会财富和价值的源泉,这是服务价值论的新概念;服务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创造过程有其特殊性,服务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产品以活动形态存在;劳动价值论从物质领域拓展到服务领域是经济学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17.
从价值生产过程看,管理劳动是一种强脑力消耗的劳动,是一种劳动力自身价值高,其补偿也较高的劳动,管理及创新活动可以节约预付的资本,从而相对增大商品的价值总量,因此,我们认为管理劳动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必须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核,并从市场经济的视角,深入开掘其内蕴。为此,有必要对有关的几个理论观点加以重新审视和深入思考。这些理论观点主要是:关于财富创造及其形成要素的观点、关于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观点、关于资本家作为生产指挥的活动也是形成商品价值的生产劳动的观点以及关于非劳动生产要素是收入来源,但不是价值源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价值的内容应包括维持劳动力占有者及其家庭生存所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及劳动力占有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耗费的费用;劳动力价值受纯生理因素、历史和道德因素以及市场供求因素的制约。在我国,合理界定劳动力价值,提升劳动力价格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