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社会因素对一个区域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能够产生重大影响。近十年来四子王旗6.9%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变化。旱地、天然草地和未成林造林地三者变化面积占四子王旗土地变化面积的96.67%。对1997-2002年的土地变化流向进行分析,发现了旱地和天然草地主要流向了未成林造林地。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是影响四子王旗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一个区域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不但受制于自然因素,而且社会因素对其也产生重大影响。近十年来四子王旗6.9%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变化。旱地、天然草地和未成林造林地三者变化面积占四子王旗土地变化面积的96.67%。对1997-2002年的土地变化流向进行了分析,旱地和天然草地主要流向了未成林造林地。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因素、农牧业发展因素和政策因素是四子王旗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3.
笔者以农牧交错带的核心地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为研究区,利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建立了武川县农业用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模型,对武川县农业用地利用变化的科技进步驱动因子及其作用机理和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年间武川县农业用地面积变化整体上处于减少趋势,科技进步是武川县农业用地面积变化的主导因素。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农业用地面积变化与农药使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水果产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农业用地土壤中镉、铜、铅等重金属的污染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分析,了解到污染因素主要是饲养所用的畜禽饲料转化为粪便作为肥料施用所致。因此,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饲养所用的畜禽饲料进行严格监控,以综合防治农业用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5.
《中国培训》2005,(2):57-59
(上接2005年第1期第49页)三、我国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中的问题成因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调查资料显示,各类企业对因结构性因素引发的技术工人流动认同分布如下:认为影响技术工人在岗人数增减变化的首要因素是企业经营和生产规模变化的占比为30.5%;其次是劳动组织和人事调整的影响,其认同度占20.2%:排在第三的认同因素是企业的技术进步与设备更新,占比为17.0%;产业或产品结构变化的影响认同排在第四位,为14.1%;最后,技术工人队伍结构变化因素的认同度占到11.7%;其他因素的影响认同度累计仅占6.4%。福利性因素的影响。在对以收入低、住房条件差为…  相似文献   

6.
中原经济区的粮食生产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本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了1985—2014年中原经济区县域粮食的生产变化.结果发现:粮食增产的县市占调查县市的78.22%,减产的县市占调查县市的21.78%,粮食大幅度增产的县市占调查县市的7.92%.从时间序列看,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农业技术投入等.从空间分布来看,影响粮食生产变化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水资源、耕地面积等.最后提出优先扶持中东部县域粮食产区,加大惠农粮食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业用地生产潜力是用于农、林、牧用途的单位面积土地上每年所能获得的最大可能产量 ,研究农业用地生产潜力对于绵阳市迎战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参考价值。文章构建了绵阳市农业用地生产潜力模型 ,计算了农业用地生产潜力值 ,进一步分析了潜力值对绵阳市农业生产实践的四个指示功能  相似文献   

8.
旱地的春天     
<正>旱地是南方红壤区利用最差、生产力低下、障碍因子多、退化严重、未受到应有重视的一类农业用地。然而,由于其作物种植类型多、面积占所在区域耕地面积的50%以上,在稻田生产潜力已得到较充分发掘的前提下,高效开发和合理利用旱地,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已成为南方红壤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国家需要催生科技创新。在2009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由中国农  相似文献   

9.
基于回归分析的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1990—2005年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以粮食产量为应变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和成灾面积五种可量化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模型对各个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对模型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关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可供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有关研究指出:影响身高发育的主要因素是遗传因素和后天的营养、运动及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对身高的影响比例为:遗传——占33%);营养——占31%;运动——占20%:环境——占16%。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影响身高的先天遗传因素仅占33%,而后天的作用和努力则占了67%。遗传因素来自父母的遗传基因。是出生之前就已经发生的,因此是无法改变的。后天的运动、营养、环境三因素可以改善,以促进身高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利用近十年绵阳市耕地面积的数据,对此期间的耕地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变动进行阐述;通过计算1960~2010年绵阳市的耕地增减率,利用SPSS对其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绵阳市经济发展,总人口增长对耕地面积的下降呈现负相关关系.对影响绵阳市农业产值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说明城市的经济发展对农业产值的提升较之耕地面积的波动有更大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分析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江西省上饶县为例,分析了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化和集中化趋势,并着重通过构建土地类型之间的转移矩阵和农地利用变化强度驱动因素的指标体系,研究了江西省上饶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下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受自然条件和经济水平的影响,上饶县土地利用的空间差异性明显。区内不同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和集中性程度高低不同。(2)上饶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总体上具有农业型特点。由于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单位土地面积的收益差距明显增大,导致农业内部耕地、园地、林地和水域之间的相互转换;同时,由于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衣用地,使得衣用地尤其是耕地(水田)面积不断减少,农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化。(3)上饶县衣地利用变化的波动性。衣地利用变化总的来说是迅速的,但在不同的阶段其变化强度也是不同的,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这主要是受到区内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据此,作者提出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四川丘陵地区农村经济发展 ,应以土地流转为契机 ,克服自然条件、基础设施、资金、技术等瓶颈。吸引资金、技术、人才流向土地资源 ,充分实现“三个转变”。合理选择土地流转模式 ,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期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变化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近期(1996-2003)我国粮食产量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中国的粮食安全重新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分析我国近期耕地资源变化格局的基础上,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探讨了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包括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的年际变化率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期中国粮食总产减少最直接的原因是粮食播种面积的下降,而粮食播种面积的下降一方面与耕地面积的下降有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等农业政策实施的结果,并由此提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广义灰色关联矩阵优势分析方法对河南省1990-2012年间的粮食总产量和粮食单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粮食总产量和粮食单产受各相关因素的综合影响基本一致,说明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的增产主要依靠粮食单产的提高;而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和农用机械总动力是提高粮食单产的主控因素,应发展有机化肥逐步形成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同时应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地貌因素 ,土地利用现状及耕地质量 ,水资源状况及其特征的分析 ,提出在商洛山区发展蓄水保墒农业的重要性 .并提出本区应以降水的高效利用为中心 ,蓄住天上水 ,保住地里墒 ;以优化农业结构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基础 .主攻雨水集蓄利用 ,协调水肥关系 ,推广综合农业技术 ,提高水分生产率 .  相似文献   

17.
水土流失是广东省广大山区存在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而五华县历来是省内严重水土流失区。由于长期的自然及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危害严重,由此给五华县的自然环境及经济建设带来了诸多问题,尤其是土地资源、农业发展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了五华县这个典型的农业山区县改善环境、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从五华县实际出发,通过建立相关的指标体系对该县水土流失进行评价、对因水土流失导致的经济损失进行初步估算,为今后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