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图片新闻     
《新闻与写作》在军营我是连队宣传委员兼报道组长,今年订阅了《新闻与写作》,从而我连板报上每期都有了“写作之友”专栏,栏目里的内容都是我从《新闻与写作》中摘编的。这激发了报道员和战士的写作热情,渐渐地《新闻与写作》深受战士所爱,我连通讯员每次取回杂志,战士都争先抢阅。图为,我连训练归来,恰逢通讯员取回《新闻与写作》第六期,两个战士马上抢去阅览,当时我发现这场面很好,立即去拿了相机,回来后又多了两个人,  相似文献   

2.
离开我蹲点采访的“临汾旅”一营二连已经有段时间了,仍时时有“梦回吹角连营”之感。3月13日至25日,我有幸作为人民前线报社派出的首位记者,在具有光荣传统的“神枪手连”二连蹲点采访。10多天时间里,我睡在排房,吃在饭堂,和士兵兄弟站在同一个队列里,以亲历式报道形式,采写了《郭班长“解梦”》、《徐连长巧煮“夹生饭”》和《做战士的“成功之母”》等3篇稿件,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亲兵、爱兵、带兵的主题。睡在我上铺的班长竟然听得懂梦话我所蹲点的二连是一支英雄连队,1984年被南京军区命名为“神枪手连”。一走进连队,门前雕塑“我是…  相似文献   

3.
七月中旬,我去看望重庆市的老领导孟广涵同志,他把他刚出版的小说《莽原传奇》送我指正,我说我一定好好拜读。返家后,连饭也顾不上吃,看了内容简介,又一连看了“单骑遇险”,“上任伊始”,“王府巡礼”,“不速之客”,“绝处逢生”和“王府遭袭”六章,我不仅为《莽原传奇》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所吸引。晚上我爱人放弃了看电视节目的老习惯,捧起了《莽原传奇》一直看到深夜。第二天一大早,她说孟书记的书太好看了,孔冬的人生太传奇了,她争取尽快看完。  相似文献   

4.
石翼 《军事记者》2004,(11):71-71
函授学员刘功华报道:“感谢您对大熊猫的慷慨捐赠……”日前,一封从四川卧龙大熊猫俱乐部寄来的感谢信飞到了兰州军区某通信总站六连。去年9月,该连官兵从《中国青年》杂志上得知该杂志社、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正在开展“让我们共同养一个熊猫宝宝”活动。团支部为此专门开展了“保护大熊猫”主题团日活动。  相似文献   

5.
如今,做“秀”似乎比全民健身还普及,连讨要自己血汗钱回家过年的农民工也做起“秀”来了。如网上报上电视上都说《广东农民工讨工钱频演跳楼“秀”》。不肯“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回家之前却非从楼上跳下来,媒体说这也是“秀”。  相似文献   

6.
我的老伴袁秀英,今年75岁了,一辈子没进过学校门。但她却对《新闻爱好者》情有独钟。 1990年我离休后订了《新闻爱好者》,刊物上所登文章我篇 篇必读,从 而学 到了 不少 写作知识。10年来,我在各级新闻单位发稿千余篇,多次受到县、市领导部门表彰。我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学教师,成了全县闻名的“优秀通讯员”、“特约记者”和“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当我把市委宣传部颁发的“好新闻奖杯”捧回家时,老伴笑眯眯地说:“你得这荣誉,可是《新闻爱好者》的功劳呀!” 一天,我想找一本《新闻爱好者》查个资料,翻箱倒柜,竟连一本…  相似文献   

7.
今年4月,我投给《新疆日报》社一篇小稿,题为《不必神经过敏》,没想到7月份出刊的《新疆新闻界》第二期上登出来了。我深知这是一份知识性、理论性都很强的专业刊物,我的“狗尾”能在上面“续貂”,确有受宠若惊之感。惊喜之余,又有所思。我是普通工人,各方面的知识都较贫乏,写的稿件水平也低,常因浪费编辑的宝贵时间而感不安。所以我的稿子一般都写得很短,有时连附信也  相似文献   

8.
我爱河南日报《生活周刊》专页,我特别喜欢这个专页上的“生活琐谈”。它似生活海洋里一朵晶莹的小花,给我知识,给我甘甜。“生活琐谈”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又是教你学习生活,热爱生活的良苑。在这里,有教你怎样生活的《靠家庭是耻辱的》,有教你怎样对待人云闲言的《治一治“闲话篓”》;有教你怎样对待爱情婚姻的《不必拘泥于“第一印象”》和怎样处理家庭琐事的《要当开明“_法官”》等。就连为人处事,节日娱乐等也讲得头头是道。这样的小言论我看的多了,自身修养有  相似文献   

9.
“我这篇稿子已发出半月多,还未见报,恐怕又‘吹’了。”这是笔者常听到的一句话,特别是初出茅芦的新秀,说这样话的人更多。 或曰:“我和编辑不熟,我的稿子他们不会用的。”还有作者说:“我要和编辑、总编都熟,或给他们打点‘砣子’,我的稿子就畅通无阻了。”如果你向外省和中央新闻单位投稿。两地相距数百、数千公里,去你都未去过,你和编辑怎么熟,“砣子”你又怎么打?以我为例:《鄂西报》、《北京晚报》、《西安晚报》、《新民晚报》、《中国交通报》、《少年文史报》、《棋牌周报》、《大江南北》、《江汉考古》、《中州今古》等报刊杂志上都用过我的稿子,他们编辑、总编连姓氏我都不知道,何谈上熟,更谈不上打“砣子”。可能还有作者会说,《孝感日报》、《湖北日报》用你的稿子多,你一定和他们熟。这句话勉强算你说对了。我从事“笔耕”40  相似文献   

10.
几个月前,我看到一张小报上登了这样一条标题——《我看“职称英语统考”这东东》。初见“东东”一词,如入五里雾中,全然不知其为何物.尽管我已经吃了许多年的文字饭。看罢文章.方知这“东东”乃“东西”之意。于是我断定这是笔误.甚至抱怨那些编辑、校对怎么连标题上的错字也没有看出来。  相似文献   

11.
我订阅《新闻通讯》有六个年头了。在我的“新闻之路”上,《新闻通讯》就象一盏闪亮的明灯,把我引进了新闻这个辉煌的殿堂! 《新闻通讯》栏目众多,指导性强。随便翻开一期杂志,稿件都不会少于30篇,与杂志的订价相比较,还不到一分钱一篇。而其中的“通讯员促膝谈”、“新闻业务研究”等,则是广大通讯员最喜欢的栏目了。它通俗易懂,指导性强,这对众多还在新  相似文献   

12.
“呼朋引类”原作“引类呼朋”,意思是呼唤、招引气味相投的人聚在一起.语出宋·欧阳修《憎苍蝇赋》:“一有沾污,人皆不食,奈何引类呼朋,摇头鼓翼,聚散倏忽,往来络绎.”后多作“呼朋引类”.例如明·张居正《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夫专擅阿附者……然后呼朋引类,藉势乘权,恣其所欲为.”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有一等做举人、秀才的,呼朋引类,把持官府,起灭词讼,每有将良善人家,拆得烟飞星散的,难道不是大盗?”鲁迅《彷徨·孤独者》:“那地方几个绅士所办的《学理周报》上,竟开始攻击我了……连推荐连殳(连殳:人名)的事,也算是呼朋引类.”阳翰笙《风雨五十年》:“比如,省一中一个同学读农大,但不识五谷,却会呼朋引类,钻营追逐.”  相似文献   

13.
1983年,我开始写稿,一连发出30多篇,别说河南日报、省电台,就连河南农民报也没沾上边. 我心想,也许自己不是那块料,干脆不写了。自从县广播站编辑徐明法同志给我牵线订(?)《新闻爱好者》以来,我每月都能看到杂志上有不少通讯员下苦功写稿的动人事迹。比如在《通讯员园地》里刘志勇的秘诀和新闻敏感,总结了写稿要“腿勤”、“眼勤”、“嘴勤”、“脑勤”和“手勤”的体会.在他发表20篇  相似文献   

14.
信息与文摘     
《视听界》1989,(6)
观点要素在新闻构成中地位康兆强在《新疆新闻界》第一期上撰文认为,目前讲的新闻构成“五要素”、“六要素”,都是关于新闻构成有关事实方面的要素,而对另一大要素——观点要素很少提及和探讨。他提出,在新闻构成中,事实和观点是谁也离不开谁的“连  相似文献   

15.
《新闻知识》一九八六年第六期发表方明同志文章《新闻转轨刍议》,从论证新闻事业的服务性着手提出了新闻转轨问题,我认为这个命题是值得研究的。方明同志在《刍议》中提出了“新闻事业也是服务业”、“服务性与指导性相辅相成”,认为新闻事业的服务性既“是优良传统,也是新问题”等论点,我  相似文献   

16.
“面向实际、面向基层、面向战士”.是30多年前人民军队报社总结形成的并被总政宣传部向全军推广的办报理念。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我们按照中宣部“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要求.持续开展“到基层学基层写基层——本报记者业务擂台赛”活动,持续打造《基层服务窗》《军营大学生》和《战士眼中的新闻》等专版专栏.持续组织“记者走进边防连”“记者走进英模连”与“记者走进红军连”活动.赋予“三个面向”以新的时代内涵.在面向基层上锤炼作风、在服务官兵上形或了风格。  相似文献   

17.
学步一得     
人生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小时候,我羡慕作家,艺术家,却从没想到自己也会“舞文弄墨”。可不到十六岁时,《北京文学》发表了我的处女作《工业气压》,却给了我勇气和信心。尔后,我又和妹妹合作发表了中篇小说《恰同学少年》,并获得“《当代》文学奖”。我感到高兴,但更多的是惶惑。我需要加倍刻苦努力,而不可希冀天赋与运气。我马上就要高中毕业了,中学六年的生活历历在目。记得刚上初中时,许多事情与我想象的大相径庭。我疑惑不解,便把这些飘忽的思绪零零散散地记在日记本上,以期得到解脱。在我上小学时,课外活动很多,我学木琴,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家司法部法制宣传司与《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六家新闻单位联合开展的“12·4”全国第一个法制宣传日征文活动中,我采写的刊登在2001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上的作品《法律,改变了我的命运》征文,荣获本届征文大赛一等奖。国家司法部还为我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金。在此次征文活动中,全国共收到  相似文献   

19.
也许是当兵的缘故吧,部队里每天都要组织收看《新闻联播》。以后上了军校,因为学的是新闻专业,学院还特许我们连《焦点访谈》也一起看。因此,我便与《新闻联播》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动笔墨不读书,不作记录不看《新闻联播》,渐渐地,养成了习惯,每天的头条及重大新闻的标题必定是我专用记录本里的“座上客”。有空就请出来“聚聚”。我想,没准什么时候能用得着。 1998年夏季,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发生全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广大军民全力以赴,严防死守,日夜奋战在抗洪大堤上,全国各新闻媒体的记者也纷纷出动,  相似文献   

20.
我 难受我现在的生活。” 这从地下到地上的曲线,是中国“第 2001 年,彼时的贾樟柯刚拍完 六代”导演典型的成长轨迹。站台》,言词间满是焦虑。他的处女作 “第六代”贾樟柯的“地下”生活 《小武》只是一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