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英国的一篇报道披露,1985年一年内英国有1404名大学教师、研究人员离开英国到其它国家的企业或大学工作,其中大多数到美国。单是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一个组织去年就吸收了1001名迁居美国的英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坎特伯雷肯特大学副校长说:“事情很清楚,美国各大学企图通过聘用英国高校的教师来解决师资方面的困难”。 英国知识分子向往美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工资待遇。美国教师的工资比英国高得多,英国专  相似文献   

2.
曾看过一篇文章——“孩子有什么权利”。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的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薇拉小姐教的。”这位母亲表扬了孩子之后,一纸诉状将薇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字母之前,能把  相似文献   

3.
马莉莉 《上海教育》2009,(19):53-54
批评本来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常用手段之一,何必由教育主管部门“赋权”?理应包含的权利为何却不被教师使用呢?在我看来,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教育尊严的失落,教师教育权利的削弱,甚至是剥夺。最近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情,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它首先是一种人学。”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涌动的生命体。作为人的自然存在.自然就拥有一个人的诸多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如做人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研究的权利、创造的权利、享受的权利、发表不同观点的权利、说话的权利等。尊重其人性的尊严、人格,使其感受到人的应有价值的存在,决定了师生间最基本的关系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由于教师对这种基本关系认识上的缺乏和模糊,导致对学生的侵权行为经常发生,剥夺学生的话语权就是教师侵权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5.
匆忙中,第22个教师节到来了!每一年,《中国教师》早早就在思考:教师节,除了道一声“节日快乐!”我们还能用什么来表达对教师的敬意与祝福?本期主题“解读教师惩戒权”——一个平静如水的话题——看似丝毫没有节日的气氛。但是,我们试图在教师节,通过这一话题来倡导全社会能够“相信教师,还教师权利”!2005年,在“教师节的礼物”一文中我曾写道“在一个开放与民主的社会里,教育权利的拥有者应当是广泛的,即使是在学校教育当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削弱甚至是剥夺教师应当拥有的教育权利。近年来,教师的惩戒权、一些教育教学的方式、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滕朝阳 《教育》2012,(8):11-11
洛阳一所中学的一名初一学生,被该校以“民主投票”的方式予以劝退,引起舆论强烈反弹。 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国家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也是每一个适龄少儿的应享权利。在人人得而言说权利的今天,一名学生即使被委婉地劝退,也很可能激起基于权利的义愤,以“民主投票”的方式来剥夺一个学生的受教育权利,自然会使义愤变得更普遍而强烈。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内华迭州,有一天,一个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0”。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薇拉小姐教的。”这位母亲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工作的地方——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象力,因为她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幼儿园教她认识26个字母后,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幼儿园对此负责,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结果幼儿园败诉了。因为,陪审团被这位母亲在辩护时所讲的一个故事感动了:  相似文献   

8.
有位老华侨给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打电话,想找人帮他翻译文章,校方推荐郭安瑞,老华侨当即就给郭安瑞打电话,他从电话里听到一口非常标准非常柔美的普通话,便断定这姑娘是从中国来的。老华侨知道郭安瑞是美国人时惊叹不已,将信将疑,“她真的是美国人?是在美国长大的?”“真的是,她的父母都是白人医生。”我说。“咦——真是成精了!”说郭安瑞是“汉语通”犹嫌不足,得说她是“汉语精”,我和她开玩笑,干脆把她叫作“汉语妖精”,有位教授复印了一大堆中国古人的草书,托付郭安瑞帮她辨认。郭安瑞沉浸其中,几乎彻夜不眠,只有个别字没能辨认出来,她…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内华达州,有一天,一个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薇拉小姐教的。”这位母亲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工作的地方——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它首先是一种人学”。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涌动的生命体,作为一种人的自然存在,自然就拥有一个人的诸多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如做人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研究的权利、创造的权利、享受的权利.发表不同观点的权利、说话的权利等。尊重其人性的尊严、人格,使其感受到人的应有价值的存在,这就决定了师生最基本的关系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一位年轻的教师刚给她班里的一个小男孩讲完羊的故事,说有一只羊因为离开了羊群被狼吃掉了。“明白了吧,”她说,“如果这只羊老实,不离开羊群,它就不会被狼吃掉,对吗?”  相似文献   

12.
一股对教授终身雇佣制开刀的风气正在日本刮起。像著名的庆应大学,正在通过聘用校外专家来推动竞争。环境系主任齐藤说,校方决定聘用校外学者任教是因为这里每10位教师中就有8位是“无用人员”,  相似文献   

13.
一、创造性能不能教?《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描述了美国教师达林在中国之行中给她印象最深的是:不少中国教师请教她“在美国学校是怎样教孩子创造性的?”并再三要求她在课堂里作示范。不问“创造性“能不能“教”?只问“怎样教”?这说明我国教师是相信“创造性”能教的。达林感到很困惑:“‘创造性’怎么能教呢?!”她更困惑的是,“无论她怎么解释‘创造性’是不能‘教’的,中国教师都不知所云。”当达林回国,在实习汇报会上,说到这一问题时,黄全愈先生着实为之震动;因为“创造性”这个被中国教育界长期有意无意忽略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难得有空上网浏览,无意间闯进了聊天室,却被一个名叫“追星族”的“呐喊”震惊。显然这是位学生,因为追星到发烧的程度,遭到父母乃至老师的强烈反对,被剥夺了看演出、听CD、读娱乐版的权利,于是偷偷地上网发泄。她说:“无知与世故,幼稚与成熟在我体内急剧地碰撞,像正在蜕变的蛇,烦  相似文献   

15.
“大学教师终身教职”是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美国当前大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中围绕“大学教师终身教职”存废之争的讨论可以发现,终身教职已经成为美国大学教师学术自由权利体系中的重要话语。该制度所保障的学术自由权利是否受到损害,已经成为检验包括“大学教师终身聘任后评审制”在内的教师聘任政策改革得失成败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母亲上大学     
母亲常说她最大的遗憾是没有上大学。母亲小的时候,学习成绩很好,而且是班长,这是母亲津津乐道几十年的事。但在那个年代,因为有外公曾是地主的背景,正在上初中的母亲便被剥夺了继续上学的权利。那几年,外公家经济条件也不好,于是,母亲就回家开始务农了,从此再也没有踏进过课堂。母亲说她不知为此哭过多少次,她多么希望能继续上学呀!  相似文献   

17.
曾读过一篇《我以性命担保她行》的文章,文中描写了中美两位教师对同一个孩子的不同评价,颇让人深思———一个被中国教师批评为“没有数学脑子”的高三女生对数学丧失了自信和兴趣,然而在她赴美读高中4个月后,美国教师在推荐她上大学的信中却对她作了截然相反的评价:“一个优秀的学习数学的学生,拥有极高的数学才能。”“经常以自己优雅而且有创造性的方式解决难题,完成数学证明。”“我以性命担保她行。”这位美国教师说:“她在任何校园都会受到珍视。”这不禁让我们再次想到,我们究竟该怎样看待学生呢﹖首先,我们应看到学生还…  相似文献   

18.
解析美国高校教师聘用评价机制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聘用评价机制是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吸引优秀人才从教、激发教师积极性、提升教育质量的强有力保障。二流的大学在于拥有一流的教师,而聘用评价机制则是保证一流教师发挥作用的关键。美国高校一流的教师水平和教育质量正是源于比较完善的聘用评价机制。而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高校教师聘用评价机制亟待调整。有鉴于此,深刻剖析美国高校教师聘用评价机制的特点,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9.
1968年,在美国发生了一桩奇特的诉讼案:一位母亲仅仅因为3岁的女儿在幼儿园认识了字母“0”,而把她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女儿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0”之前,就能把“0”说成苹果、太阳、足球、  相似文献   

20.
陈宗远 《成才之路》2009,(20):45-46
一、以教师讲为主,变为以学生“学”为主 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数学课中注入式、一言堂的教学现象还普遍存在,课堂成了讲堂,教师成了“讲师”,学生则成了观众。这种灌输式教学。剥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这样的课是不成功的。数学教学效果,不是看教师“表演”的多么精彩。而是要看学生是否真正地参与了教学,教师要突破“自我中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中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