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提高学生素质、摆脱应试模式的束缚,是当前语文教改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在几年的教改实践中,认识到努力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着眼学生素质训练、注重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方式,能取得明显的效果。美国心理学家吉福尔特提出的“智力三维结构”的观点中,认为发散性思维具有独特、流畅、变通三个特征。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不依常规,通过变异,从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培养出一代开拓型和创造型的人才。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逆向思考,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特性。一般人思维…  相似文献   

2.
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本文拟就发散思维的特征以及数学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问题,谈谈粗浅的认识. 发散思维是一种沿着不同方向去析取和重组信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根据吉尔福特的观点,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徐静 《学苑教育》2012,(21):53-53
思维发散是一种从多方向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最大的特征就是拥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灵活多变的,开放性的,具有创造性能力的一种思维模式.思维发散是人的智能结构的最高层次,而思维发散的获得在于培养.通过数学教学培养的思维发散,是具有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思维模式,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力的主要手段.它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力的特质.与创造有直接关系.强调“从同一起源生发结果的多样化和数量”。提出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三个特征.也就是说,发散思维就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进行不同的信息重组.形成尽可能多的发掘问题解决途径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要点所在。  相似文献   

5.
造就一大批有创造志向、创造才干和创造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教师的职责。许多学者认为,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是培养具有创造力人才的重要手段。发散思维有哪些内容呢?英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三个维度,即一、思维的流畅度,主要是指发散的量;二、思维的变通度,指发散的灵活性;三、思维的独创度,指发散的新颖性。一些教育学者认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首先应当创造一个刺激学习发散思维的环境,积极为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从发散思维的三个维度入手,逐步  相似文献   

6.
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靠常规浔求变异,思维方式朝着多样化的方向演进,从各个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一直是数学教学中所关注的问题,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环节。我们应根据小学数学的具体情况,小学阶段应着重形象性发散思维的训练。本文主要结合小学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的经历谈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从以下三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训练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是每位教师的职责。本针对发散思维的三个特征,在数学教学中提出了一个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是培养发散思维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永恒的主题。基于此,从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深刻性三个特征出发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邱琳 《成才之路》2009,(26):33-34
本文从发散思维的含义特征入手,探讨了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的训练途径,并且要求教师根据知识之间的渗透和迁移规律以及学生思维的特点,采用机智灵活的方式进行教学,从多方面展开发散思维的训练,以达到开拓思路,引导学生发散思考的目的,力求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立的新信息的一种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不因循守旧的思维方式。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必须首先了解发散思维产生的过程、活动规律及其特征。发散思维,是在问题提出...  相似文献   

11.
曾经有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性思维具有变通、流畅、独创三个主要特点。思维具有超乎寻常的新异,就是独创性的成分,因此,它更多表现的是发散性思维的本质。可以通过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问题,如"一事多写""一物多用""一题多解"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发散思维作为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从三个方面切入:一是培养学习兴趣,训练思 维的积极性,形成思维发散意识;二是多角度提出问题,培养思 维的开放性;三是一题多解,拓展思维。  相似文献   

13.
发散式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是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所谓发散式思维是指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追求多样性解答的思维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发散式思维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影响思维发散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怎样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这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出发,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思考,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新课程把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作为培养目标列入课程目标,而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阵地.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有流畅、变通和独特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15.
发散思维是一种沿着各种不同方向去思考去探索的多样性的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能增强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提高思考的深度,使学生从研究对象的广泛性联系出发,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事物。训练发散思维还能启迪学生悟性,使学生深入研究,洞察事物,力求认识事物的本质,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及未来。根据吉尔福特的观点,发散性思维具备三个特征:一流畅,二变通,三独特。它的思维方式主要表现为立体思维、旁通思维及求异思维。笔者试从发散性思维的特点及其思维表现方式出发,谈谈如何在作文指导过程中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做到有话可说,言之有物,言之常新。  相似文献   

16.
初中化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求得多种不同答案及解决办法的思维形式。它有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三个特征。针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方面特征出发,结合例题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诸方面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强化,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发散性思维是根据所给问题的条件,从多个方面分析、探索,以求得大量新颖思维结果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特点,以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发散思维是以某问题为基点向多方向多角度自由发散思考、追求多样性解答的思维方式,它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三个基本特征。我在应用题教学中,自觉地冲破以“计算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把重心转移到发散思维的培养上来。一、抓多向性训练,冲破思维惰性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必须克服在解应用题时一条思路,一个模式、一种解法的毛病。在教学中应抓多向性——正向、逆向、背向、纵向、横向的训练。使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协调结合,交给学生思  相似文献   

20.
发散思维又称为求异思维、开放性思维,最简捷的表述就是“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的思维”。因此发散思维又可表述为“从某一基点出发,然后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各种思维手段,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重组记忆中的信息和眼前的信息,去获得大量的新信息,然后从各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特征。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策略有优化课堂教学;注重物理实验;加强习题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