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笑话     
《出版参考》2014,(5):27-27
虚惊 3头小猪为了躲避大灰狼的追赶,建了3座小屋,被大灰狼不费劲地摧毁了。小猪拼命跑,但还是被大灰狼追上了。小猪绝望地说“你看着办吧,我们放弃了,随你怎样。”大灰狼大笑,流着口水说:“快告诉我小红帽在哪里?”  相似文献   

2.
1月8日,《人民日报》在读者来信版发了一则微博.向网友征集“你最反感的官话、套话”。10天后,该微博的转发超过万次.网友留言多达4000余条.新浪微博“推荐话题”有关“官话套话”的信息已达10万多条。其中“高度重视”“亲自过问”‘积极、及时、立即、确保”等用语被网民评为“最反感”。  相似文献   

3.
今天你“围脖”了吗?已悄然成为了一句流行问候语。“围脖”是网友对“微博”的呢称。“微博”借奥巴马参选的西风,崛起于江湖。随之微博在中国也形成一股潮流,饭否、叽歪、嘀咕等微博网站涌现,随着门户网站及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加入,微博的发展摆脱了单一的效仿模式,逐渐融人了中国本土元素。“青海玉树地震”微博成为救援及报道的新阵地。许多人在微博上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微博已不再仅仅是普通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它秒播救援情况,充当信息枢纽,传递大爱无疆,它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它正作为一种媒体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2010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元年,微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播。由于信息源丰富、传播速度快、扩张力度强、影响力大.微博正在带来一种新的媒体格局。短短百余字.就将身边的一件事.用微博体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成为一种“新新闻文体”。毋庸置疑.作为“全民记者”所创造出来的“微新闻”.肯定不如专业记者所采写的新闻那样“规矩”。但作为一种新兴传播载体.微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微博的注册用户是1.4亿.访问用户规模已经突破了2亿。这足以说明“微新闻”存在的价值和作用。那么.今天我们军队新闻工作者应该向“微新闻”学点什么呢7  相似文献   

5.
徐澜 《新闻实践》2012,(2):70-70
主持人小甘:“你微了吗?”盘点刚刚过去的2011年,经两岸470万网友投票,“微”当选2011年度汉字,微博以140字的娇弱身躯撼动虚拟世界,推动社会文明。记者首当其冲做了马前卒,但纠结的是匿名开博,是纯粹做个“自媒体”,还是实名认证不忘角色谨慎发言?说白了,即“记者开微博,私人空间有多大?”  相似文献   

6.
正如人具有多面性一样,微博也是同样的道理,它的特性是复杂而多面的,而“口水化”只是一个比较随意的说法,并未揭示微博特质的全部,更不是微博这种新兴媒体的本质。首先,它的传播是即时便捷的。其次,它对字数的限制使得人们的网络表达必须简洁,在有限的篇幅里言之有物。能不能在140个字里把话说清楚,这对人们的表达习惯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7.
信海光 《视听界》2011,(3):10-11
你在玩微博,还是微博在玩你?那些上百万粉丝的草根微博背后是谁?谁在瓜分那些著名的微博账号?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人们用“地球村”来形容彼此之间距离的拉近;而现在,以Twitter为代表的微博,已经让地球人成为同一社区的居民。微博使人际关系更加扁平化、更有人情味,并给予了每个人被关注的感觉和成为明星的机会。在微博上,你也能感受到这个社会并不如我们想象中冷血:  相似文献   

9.
“课本骗了我们70年”,“60多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你也许看过以此为标题的网帖。“民国时期京沪铁路全程仅需8小时”,“淞沪会战国军炸沉日舰‘出云号”’,“张学良晚年后悔发动‘西安事变”’……你也许看过类似的微博。它们大多以“重述历史”的方式.对20世纪前半叶的知名事件进行“再演绎”,得出的往往是与公众既往认知截然相反的结论。对它们,你该相信几分?  相似文献   

10.
眼下,微博风暴正席卷中国,迅速成为国内互联网传播媒介的焦点话题。尤其在2011年的春天,一场轰轰烈烈的“微博打拐”行动,将微博推上了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风头浪尖。通过“微博打拐”,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比起论坛、博客等网络交流工具,微博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平等、自由和民主的对话平台,甚至是“草根阶层”也能“通过参与种种议题设置,逐渐介入了社会事务的处理当中。”仿佛“电子鸟托邦”就在不远的前方,令众人为之雀跃。事实果真如此?本文欲通过对“微博打拐”事件的分析,分析微博的传播模式及其特点,打探“乌托邦”浮云下的“微博”力量。  相似文献   

11.
王健 《出版参考》2007,(6):45-45
什么叫做路径依赖?比如上海有些孩子就不怎么理解父母。像在座的企业家都比较成功,你们的孩子都羡慕你们能干,但现在上海有些当工人、干部的,由于工资少,被老婆骂倒也算了.有时孩子甚至也这样问:“爸爸.你怎么这么笨啊?”爸爸很惊讶:“耶?你怎么这样说话?”孩子说了:“爸爸.你就是笨。你想想看,今天隔壁老王到我们家来做客.我才知道老王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何亮 《军事记者》2013,(4):62-63
“认识你自己”这句铭刻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上的箴言.像一个神秘的召唤已回响了数干年。而一个人的“自己”或者说“自我”到底是什么.至今仍为哲学家们众说纷纭——它是一个可被审视被认知的客体吗?可是审视它认知它的那个主体又是什么呢?而如果它本身就是一个主体.它又如何能够客观地或不偏不倚地看待自身呢?  相似文献   

13.
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一个人最害怕什么7”“你以为呢?”老和尚含笑看着徒弟。“是孤独吗?”老和尚摇了摇头:“不对。”“那是误解?”“也不对.”“绝望?”“不对。”小和尚一口气答了十几个答案.老和尚都一直摇头.“那师父您说是什么呢?”小和尚没辙了。“就是你自己呀!”  相似文献   

14.
微博传播环境下舆论生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航  张婷 《新闻传播》2010,(6):148-148
作为新兴的自媒体形式,微博为人们表达自我、发表意见提供了便利的通道,并成为强大的舆论载体。本文分析了微博中舆论的形成过程.试图由此探究微博成为“最具杀伤力”的舆论载体的原因.为更好地引导微博空间中的舆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董正博 《新闻世界》2011,(11):92-94
如今,微博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随着微博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一些垃圾信息、虚假恶搞信息、谩骂等,被人们成为“微博乱象”。怎样才能在充分发挥微博的积极作用的同时遏制“微博乱象”,本文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网民和网站自身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钟瑛  黄琪 《网络传播》2010,(6):54-56
自Twitter在美国兴起之后,我国微博客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也纷纷开始试水微博,大有赶超博客之势。微博到底有多火,从很多地方可见一斑。“今天,你微博了吗?”已经成为新的网络流行语。在门户网站新浪,李开复、黄健翔、姚晨、易中天、俞敏洪、郭敬明、  相似文献   

17.
仲跻嵩 《新闻通讯》2010,(12):55-56
一、微博直播舟曲泥石流灾害——一个大二学生的“通讯社” “水灾、停电,几乎一幢楼的人们都围在这烛火旁”。2010年8月8日凌晨3点23分,一个名叫“Kayne”的网友,在新浪微博上,发出了一条19字的讯息。“仅仅几个小时,这条微博就被转发了5000多次。”  相似文献   

18.
高慧 《新闻爱好者》2010,(12):160-160
2010年2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上开通微博。一天之内吸引了14000多名粉丝围观,坐等主席发帖。"今天你微博了么?"已成为今天网络热议话题之一。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  相似文献   

19.
视窗     
《新闻实践》2011,(4):79-80
全国首个省级官方微博受网民热捧 刚刚过去的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去年12月29日下午3时33分,四川省人民政府“天府微博聚焦四川”(http://t.sina.com.cn/sichuantianfu)正式开通。作为国内首家省级政务信息公开微博平台,开通4小时后,“粉丝”数超过260个,这意味着平均每分钟就有1位网民成为它的“粉丝”。  相似文献   

20.
数字     
《新闻实践》2011,(7):79-80
2.3亿户 据中国广播网5月31日报道,随着微博的发展,“微革命”、“微创新”、“微时代”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记者从5月30日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微博大会上了解到,目前为止,微博用户增长到2.3亿的数量,从过去一年在网民中的成长性来看,所占用户比例从14.7%增长到62.5%。因而在用户成长方面来看,微博无疑是最火爆的。从去年3月份到今年3月份,与其他网络业务相比,微博的数量超过了其他任何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