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澳门是中国最早进行中西文化交流的桥头堡 ,也是西方了解和进驻中国大陆的首选 ,葡萄牙最早进驻澳门时 ,中国和西方世界处于不同的形式当中 ,两个世界有完全不同的文化观念 ,两国的政治形势以及当时世界的趋势 ,对葡萄牙进驻澳门的影响很大 ,而且也影响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形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 《职业圈》2007,(4S):65-66
文章分析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差异性,并对二者的统一性进行了理论思辨,旨在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提供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探讨19世纪末期,澳门华人慈善组织成立的理念及行善方式,并在与中国传统善会及西方慈善机构的比较下,探讨这些组织特殊的组织模式。发现既有中国传统善会与地缘及血缘结合的背景,也具备西方慈善机构全民共济的特色,故此这个时期的澳门华人慈善组织,具备了中西方文化共存的特殊背景,展现澳门独特的社会面貎。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在过去半个世纪中,双方在政治、外交、经贸、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中非交流与合作的意义已不仅仅局限于中非之间的利益,彼此间的相互理解与共同发展具有更深远的世界意义。然而,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非洲国家,长期以来均深陷于西方媒体刻板印象化的负面报道之中,并且非洲社会对中国发展及其与非洲的合作也缺乏足够的了解与认知。这不但限制  相似文献   

5.
正英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名诗人吉卜林在《东西方歌谣》里写到:"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东西方永不相逢,直到地老与天荒。虽然东西在两端,两个巨人面对时,不论种族与疆界,不分东方与西方。"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东西方两位最杰出的戏剧大师生活在同个年代,又同在1616年去世,因为两人的存在,东方的遂昌与西方的斯特拉福德市从此相逢、结缘、交流,展开了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对话"。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文化不断积淀,代代传承,日益博大精深,对任何一个民族或任何个体而言,认识自我尚且困难,认识异质文化更是不易。西方看待东方,认识中国和中国人如雾里看花;中国认识西方,了解西方文化同样困难重重。但是,在全球化的当下,文化交流势不可挡,它是团体、民族、国家之间合作交流的基础;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能缓解意识形态间的冲突,能弥补政治外交和军事外交的不足,更能扩大交流的层次和范围,因此  相似文献   

7.
德国传教士卫礼贤的《易经》译本是其译介中国典籍的巅峰之作,被公认是最出色的西方语译本之一,出版后在德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成为西方社会了解认识中国文化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力图通过对卫礼贤《易经》译本体例、翻译特点和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卫礼贤对《易经》乃至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及其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所谓“化安全”,既包括国家的化立法权、化管理权,也包括化制度和意识形态选择权以及化传播和化交流的独立自主权等,这些都是国家“化安全”的核心内容。随着资本运动的全球化及跨国公司的发展扩大至包括媒体产业在内的化产业,美国等西方经济强国依靠对商品输出的垄断,支配了全球以信息或影视为载体的化输出。经济上的支配力量衍生出化的强势力量,进而推行化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是当今化全球化的一个特征。为此,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都为了各自的国家与民族化利益,纷纷采取化保护主义政策和建立防范机制。[编按]  相似文献   

9.
<正>遥想两千多年前苍茫大海上舟船劈波斩浪、扬帆竞逐的情景,我们深感人类渴望交流所产生的勇气和智慧是何等巨大。兴起于中国秦汉之际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地球文明塑造史伟大的人类轨迹。越过苍茫大海,海上丝绸之路连接的国家之间、东西方之间,实现了货物、人员、科学、文化以及宗教方面的交流,航海技术、造船技术、港口建设和贸易管理等文明进步的至关重要技术得以发  相似文献   

10.
2016年,全球共有146个国家及地区以各种方式和活动纪念生于同时代、逝于同一年的东西方两位戏剧大师。该文通过汤显祖的《牡丹亭》演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在莎翁故居演出《寇流兰与杜丽娘》,打动英国观众;中英双方互访两位大师故里;汤显祖故乡江西抚州与他主政五年并创作《牡丹亭》的浙江遂昌的系列纪念活动,彰显中英文化交流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历时九个月的中国化年于7月2日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优雅谢幕,通过“古老的中国”、“现代的中国”和“多彩的中国”三大板块,向法国公众展示了中国形象。法国舆论界认为,中国化年有力地推动了两国政治,化和经济各个层面的交流与合作。日前,本刊记采访了法国《世界报》驻华首席记柏滨,请看他对开放的中国以及中法化交流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1999年 1 2月 2 0日 ,位于中国南海之滨、面积只有 1 6平方公里的澳门 ,一度成为全世界注目的焦点。那里举行着被诗人形容为游子回归母亲怀抱的盛典。社会公众所关注的也许只是这样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刻 ,而学术文化界对澳门的兴趣则更为长久和广泛。从 1 6世纪中期开始 ,澳门这个狭小的半岛 ,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扮演着深刻影响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角色。它成为中国与欧洲诸强交往、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舞台。在这块土地上上演了一幕又一幕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的历史剧。由此形成的澳门独具特色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  相似文献   

13.
2002年5月,我们中国外局一行9位编辑、翻译赴美国伊利诺伊州州立大学接受20多天的短期培训。这次培训安排了新闻写作、编辑原理、美国传媒产业、中国传媒认识等课程,既介绍了基本知识,又探讨了化差异,还交流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对我们了解美国、开阔思路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澳门拥有400多年的开埠历史,是久负盛名的旅游城市。澳门境内多山,如半岛上有东望洋山、西望洋山、大炮台山、妈阁山、青洲山、凤凰山等。绿色的山丘与蓝色的海水交相辉映,显出澳门风光旖旎,绚丽多姿。凼仔和路环两个海岛上也是山峦起伏,令人神往。  相似文献   

15.
《对外大传播》2005,(10):5-5
2005年9月12日至19日,来自诸葛亮、王羲之的故乡——山东省临沂(首尔),化周由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引起韩国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有数万人到现场参观展览,还签订了一大批合作项目。在12日举行的中国临沂(首尔)化周开幕式上,韩国国务副总理、教育人际资源部长官金振杓在致词时说,中国临沂和韩国有着隔不断的关系,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了解更多的与临沂相关的信息,并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促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6.
正大航海时代开启了人类文化全球大交流的序幕。此后,东西方之间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愈演愈烈。彼得大帝建造圣彼得堡,把帝国版图的中心从东部的莫斯科引向西部的圣彼得堡,面向西方。明治维新,日本发愤学习西方文化,谋求"脱亚入欧"。中华自晚清"睁眼看世界",郭嵩焘进言洋务,张之洞"中体西用"。两次世界大战后,东方文明也更多地为西方所接纳。本文撷取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中的一些掌故,希冀诸君温故而有所知新。  相似文献   

17.
化传播的力量有多大?这似乎是一个难以量化的命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进程中, 对外化交流与传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广泛和深入人心;因此,不断提升化传播的觇略地位,不断强化化传播的实施策略亦显得尤为重要。 21世纪是化交流的世纪。化交流与传播会成为一个趋势、一种时尚和一股推动力量。在此,我们特别策划和编发这组章,以期大家共同关注和探讨化传播这一课题。[编按]  相似文献   

18.
对外化交流是我国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节由于具备节目多样、时间集中、各界参与性强和影响面广等优势,在各国的对外化交流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已成功地举办了两届。通过举办剧场演出、剧目交易、艺术展览和群众化活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努力荟萃各国艺术精品,展示中国艺术佳作,汇集化方面精英,从而大大开拓了市民化视野,提升了城市品位格调,展示了中国、上海改革开放的良好形象,有效地促进了国际化艺术交流。就像孙家正部长所指出的“上海这座城市因为有了艺术节而变得多姿多彩,魅力四射。”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国门敞开,西方的化经济浪潮奔涌而来,中国也渴望与世界沟通。但由于距离遥远,能踏上东方大陆的人毕竟是少数,而发展中的中国非常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世界各国朋友的了解与支持。因而,对肩负着“向世界说明中国”出版任务的中国外宣领域的工作来说,走出去,让外书刊出版向对象国“靠岸”,进而落地生根,就显得格外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对外宣传工作“三贴近”的原则。怎样更加有效地向世界介绍和说明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依然是摆在我国外宣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工程。本刊的《大使访谈》栏目.试图通过对外国驻华大使的采访报道。解读出他们心目中的中国形象.他们对中国的认识、理解和感受.以及他们在东西方交流和传播领域的认知理念。同时也试图通过对我国驻外大使的采访报道.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他们对有关国家的认知和解读.他们在国外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工作和生活。我们已对埃及、古巴、冰岛、美国等国的驻华大使和官员进行了专访报道;同时.也对中国前驻纳米比亚大使、前驻联合国副秘书长、前驻马里大使和首任驻厄立特里亚大使做了专访报道。愿此栏目能为您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