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毕飞宇《雨天的棉花糖》具有独特而鲜明的叙事特色。在叙事视角方面,小说的第一人称限知视角常常有向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转换的现象。在叙事时间方面,尽管小说显现出时间的倒错、颠倒、跳跃的景象,但其张弛有度的叙述并不会使读者产生晦涩感与理解障碍。在叙事语言方面,毕飞宇创造出极具思辨性、哲理性、诗性的叙事语言,增加了文本的可读性与观赏性。  相似文献   

2.
《尘埃落定》是以”傻子”为叙述者的第一人称叙事,但它同时又超越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形成了一个作为叙事主角的”傻子”及其叙事补充”翁波意西”这一显一隐的叙事窗口。傻子以表面上的失聪状态和翁波意西在主体意识中话语权力被剥夺的情况。二者潜移默化,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的一显一隐叙事主体串联于作品的叙事情节之中,形成了一种串联式叙事,从而使《尘埃落定》的叙事结构错落有致,有条不紊。递归式隐喻的运用,更使作品语言极富张力。  相似文献   

3.
俄国作家莱蒙托夫在其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的创作中,其叙事角度有别于传统的全知叙述视角,而是运用了第一人称“我”的有限叙述角度,通过多个第一人称叙述者的视角力量,全方位地塑造了毕巧林这个人物形象。对《当代英雄》的叙事角度进行解读,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当代英雄》在现代性叙事文本中的地位,而且也可以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不同的视角地位对塑造人物产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4.
《红桃Q》体现了苏童短篇小说高超的叙事技巧:运用童年视角和第一人称的回顾性叙事,构成了对当时主流、宏大叙事话语的某种反驳,有效地规避了成为主流意识传声筒的可能;红桃Q和死亡构成的叙事悬念,增加了叙事因素的多元性和叙述效果的戏剧性。  相似文献   

5.
从叙事时间、叙事情境以及叙述声音三个方面,对《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叙事策略进行了分析,作发现该本的叙事时间运用了时间倒错的手法,章各部分形成圆环式叙述结构;本中作叙事视角,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以及人物叙事视角相互转换;叙事运用了多重叙述声音,这些都体现了福克纳独特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6.
从叙事时间、叙事情境以及叙述声音三个方面,对《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叙事策略进行了分析。作者发现该文本的叙事时间运用了时间倒错的手法,文章各部分形成圆环式叙述结构;文本中作者叙事视角,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以及人物叙事视角相互转换;叙事运用了多重叙述声音,这些都体现了福克纳独特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7.
《状元媒》是满族女作家叶广芩在2012年的新作,作品在叙事结构上独具匠心、似散非散,同时运用别具特色、似俗还雅的叙事语言和似我非我的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推陈出新,以一种新形态的审美丰富了小说的结构方式、话语形态以及叙事形式,创造出自我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8.
《活着》之所以成为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不仅在于其主题内蕴的深邃,还在于其精湛的叙事策略。余华通过回忆视角下的第一人称叙事、双重叙述关系的设置、叙述过程的"中断"等叙事技巧建立了其长篇小说叙事的新形式,而这种种叙事技巧又蕴含在质朴凝练的语言之中,显示了余华卓越的叙事能力。  相似文献   

9.
《朝花夕拾》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回顾性叙述,在叙事视角上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叙述者从目前的角度来观察往事”的“叙述自我视角”和用“当时的经验眼光”来观察的“经验自我视角”;而“经验自我视角”在《朝花夕拾》中又具体分为儿童视角和成人以后的“我”的视角。鲁迅在《朝花夕拾》中,细致地区分和使用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事,用极具文学性的文字,完成了对人生的一次自我剖析和反思。  相似文献   

10.
论《远大前程》的叙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州师专学报》2015,(5):26-29
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叙事内容等三个方面对狄更斯小说《远大前程》的叙事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分析。狄更斯在《远大前程》采用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述,并对经验自我视角和叙述自我视角进行交替使用。同时,他注重叙述结构整体的张弛平衡,与情节中的道德内涵紧密结合,并通过对两主人公之间联结、远离和再度联结的详细叙事,揭示了关注人性和道德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微神》在叙事策略上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借鉴传统故事模式,同时运用象征手法、意识流技巧进行创作,架通了中西方艺术融合的桥梁,使现实与梦境、梦境中的幻境、幻境中的现实达成了一种水乳交融的至境。  相似文献   

12.
儿童视角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呈现出独特的叙事语调。在小说《英格力士》的叙事视角中儿童视角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往往有成人视角或隐含作者渗透叙事系统对儿童视角形成干预补充。同时,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拉进了叙述者与读者的距离,读者与叙述者平等对话,使文本颇具亲切感和感染力。文本中多处采用反讽叙事,不仅实现了从儿童视角、心理出发对成人世界中丑陋现象的批判,还使文本的意义阐释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3.
夏落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以第一人称视角的叙事。第一人称叙事的馋点是真实感强,不足是视角受限制。作者在小说中巧妙地安排了几个仆人角色,她们既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又丰富小说的内容,弥充了第一人称视角的局限。  相似文献   

14.
唐迎春 《德州学院学报》2006,22(2):23-25,30
毕飞宇《玉米》系列在叙事艺术上有着独到之处。其在叙事视角上独特的第三人称限制视角的运用,同时又暗含着“我”的在场使作者在叙述上获得极大的自由;在情节的设置上,独特的情节让人物的性格凸显;在语言运用上,民间土语、反讽、戏拟的运用让整个文本精致传神。这三个方面是《玉米》系列在叙事艺术运用上的三个突出点。  相似文献   

15.
黄卉 《考试周刊》2012,(30):21-22
毛姆的短篇小说《狮皮》讲了一个简单但却较为精彩的故事,故事结构复杂,各个层次环环相扣.体现出不同的关系。小说的叙事视角灵活采用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视角.但总体来说主要使用了传统的第三人称视角.对于第一人称视角的使用看似一笔带过,实则颇有深意。《狮皮》的叙事语言精巧,突出了语言在事物描述方面的有限性和模糊性。  相似文献   

16.
《寂静的房子》出版于1983年,是奥尔罕.帕慕克的第二部小说作品。小说创作在传统的内聚焦叙事上有所创新。既采用了多个角色均以第一人称视角切入叙事盲点,突破叙事限知的方式,又运用多种技术手法点明频繁变换的第一人称所指,引领读者阅读,显得颇为"超现代化"。是作家创作由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转换的一部重要阶段性作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自建小说《喜福会》语料库,以原文及其两个汉译本为研究语料,通过对两个汉译本的比较,分析译文对原文叙事视角的处理,发现《喜福会》总体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回顾性叙事,两译本都较好地保留了原文的叙事视角,但李军的译本较程乃珊的译本对原文的叙事风格保留程度略高。  相似文献   

18.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的名作《过于喧嚣的孤独》以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方式,讲述了废纸回收站的打包工汉嘉眼中自己平凡而奇特的一生,多次运用倒叙和预叙、时距调整、重复叙事等技巧,恰切巧妙地揭示了汉嘉凄惨自杀背后的深层原因,平淡之中给读者巨大冲击力。以热奈特的叙事学理论为主导,采用文本细读方法,从叙事视角、叙事时间两方面深入解读和分析这部小说,从而进一步挖掘和揭示该部小说独特的叙事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极花》,运用多种叙事技巧,讲述了被拐女性遭遇.在叙事节奏上,运用停顿、省略、模糊时间等手法和四个叙事空间的转换,调节叙事快慢;在叙事视角上,借用第一人称叙述、“不定多聚焦”、“条状”与“块状”结构,扩大叙事容量;在叙事道具选择上,借助“极花”“血葱”“空空树”“彩花绳”等整体与部分的叙述道具和空间,完成《极花》的象征与悖论,创造多维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20.
李锐《无风之树》的叙事策略与诗意营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风之树>在叙事上是独具特色的,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称变换视角的方法,不仅加强了作品意义的传达,而且形式本身也具有了意义,显现出民间话语与文革神话的对抗.叙事技巧的运用还使作品具有了冷峻凝重的诗意氛围,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称叙述的大规模运用、口语化叙述语言与音乐式节律的追求和自然环境的描绘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