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电视民生新闻备受观众垂青,很多省市的民生新闻栏目都创造了收视奇迹。湖北经视开播一年的《经视直播》便是众多民生新闻栏目中的佼佼者, 它以超过6%的平均收视率高居当地同质媒体的榜首。学者李幸将民生新闻蓬  相似文献   

2.
王玮 《新闻传播》2010,(7):145-145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迅速崛起,成为各电视台新闻节目的一个亮点,受到了观众的欢迎,也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视民生新闻所独具的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3.
倡导民生视角、表达百姓话语、体现民生关怀的民生新闻,曾经是电视新闻创新的代名词,媒体提高影响力和收视率的重要利器。随之而来的观众和业界对电视民生新闻同质化、琐碎化、表象化、低俗化的批评也越来越强烈。电视民生新闻亟待转型和提升已成为业界的共识。笔者认为,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提升民生新闻的品质,提高引导水平是电视民生新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在短时间响遍大江南北,众多电视媒体都把它作为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的王牌。如何克服民生新闻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实现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笔者以《热线777》栏目为例,探讨民生新闻如何贴近观众,真实反映当下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5.
吴连华 《新闻传播》2009,(12):92-92
近几年,电视民生新闻风行全国,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成为各地电视台收视率较高的节目。  相似文献   

6.
电视民生新闻具有贴近百娃生活的特点而为民众所喜爱,但其题材的狭窄和收视率要求,民生新闻也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对现有的问题加以改造之后,民生新闻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电视民生新闻崛起原由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军 《新闻实践》2005,(7):54-54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1、催生——让民生新闻遍地开花。电视民生新闻,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被公认为第一尝试者。2002年1月1日,《南京零距离》开播,它以直播的形式,将社会新闻、生活资讯、读报、观众热线、现场调查等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内容,综合传达受众,收视率一路看涨。当时,AC尼尔森的收视调查平均达到8%左右,成为全国新闻类节目的奇迹。一时间,取经的同行纷至沓来。其后开播的较有影响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还有安徽台的《第一时间》、湖南经视的《都市一时间》、重庆台的《天天630》、福建台的《现场》和杭州台的《阿六头说新闻》等。至此,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8.
王瑶 《记者摇篮》2009,(5):52-52
随着最近一两年各省市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兴起,打造品牌民生新闻栏目已经成为了各大媒体竞相争夺的目标。民生新闻走群众和本地路线,以贴近性取胜,一些栏目推出后先后都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并且涌现出了以南京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安徽经视《第一时间》、湖南经视《都市一时间》等为代表的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品牌栏目。显然,在当今观众对节目的选择越来越向品牌集聚的收视环境下,打造品牌栏目已经成为电视生存不可回避而又亟待解决的命题。  相似文献   

9.
自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开播以来,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电视新闻界少有的热闹景象。重庆电视台《天天630》、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杭州西湖明珠电视台《阿六头说新闻》等一批民生新闻栏目,都受到观众的空前欢迎,成为当地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新闻栏目。电视民生新闻为什么一问世就广受欢迎,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在哪里?  相似文献   

10.
邹梨 《东南传播》2013,(7):71-73
目前几乎所有的电视台都开办了民生新闻节目,福建本土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就达到数十家。如今民生新闻的生存状态尴尬,普遍陷入了报道同质化、题材雷同化、观众审美疲劳的局面,本文以收视率屡创新高的综艺类真人秀节目的表现形式、互动手法为研究对象,结合电视民生新闻的自身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电视民生新闻《新闻达人脱口秀》的表现形式的创意和执行。  相似文献   

11.
民生新闻栏目的品牌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最近一两年各省市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兴起,打造品牌民生新闻栏目已经成为了各大媒体竞相争夺的目标。民生新闻走群众和本地路线,以贴近性取胜,一些栏目推出后先后都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并且涌现出了以南京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安徽经视《第一时间》、湖南经视《都市一时间》等为代表的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品牌栏目。显然,在当今观众对节目的选择越来越向品牌集聚的收视环境下,打造品牌栏目已经成为电视生存不可回避而又亟待解决的命题。  相似文献   

12.
电视民生新闻,可以说是未上星的省级台即各家城市电视台的主打品牌,由于它贴近基层贴近观众,因而在各自的传播范围内有着较高的收视率和较大的影响力。然而通过观察、收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会发现不时有有悖于新闻伦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金源  赵晴 《新闻前哨》2006,(9):70-70
民生新闻以其民生视野、民生态度和民生情怀日益成为新闻界的新宠,电视领域的民生新闻更是备受观众青睐。武汉电视台去年推出了该市电视新闻史上第一个民生新闻节目——《百姓连线》,如今收视率跃居武汉电视台所有自办节目的第二位,这证明它有助于地方电视台走出困境。但欣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表明电视民生新闻水平仍然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从产生到现在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在全国各地电视台形成了燎原之势。它立足于民,取之于民,服务于民,在贴近性上为其他新闻样式作出了很好的表率。虽然与同频道其他栏目相比,民生新闻的收视率尚可,但巅峰时期已过,收视率的下降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观众对民生新闻栏目的评价也转向冷静,充满感性的赞捧让位于深刻的理性剖析,一些批判意识较强的观众甚至对民生新闻存在的合理性及其道德倾向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5.
如何做好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苗苗 《青年记者》2009,(20):68-68
时下,取材软性、播报方式软化的民生新闻使中国电视界出现了耳目一新的景观。基于民生新闻的内涵和特征,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真诚、平等地表达,可以获得观众的认同,增强亲和力。然而,为了吸引眼球,提高收视率,一些民生新闻节目大量地运用悬疑刺激的故事情节、暖昧煽情的表达方式,来引发观众心理层面的猎奇与窥探。还有一些民生新闻停留在表面,  相似文献   

16.
电视民生新闻这些年收视率之所以比较高,是因为它报道百姓身边的事儿,比较贴近百姓的生活,获得观众的一致认可。但是它又呈现出了低俗化、娱乐化的发展倾向,本文分析了电视民生新闻在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确保民生新闻报道的基层意识建构,体现了媒体的基层意识。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全国各地方电视台掀起了一股民生新闻的热潮。以《经视直播》为例,据统计,在武汉观众市场占有率达48%,栏目平均收视率达到6%,当日收视率最高达到10%,其社会影响力可以想见。一、《经视直播》的栏目特色《经视直播》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心经营,栏目的收视率节节  相似文献   

18.
民生新闻历来是电视媒体的优势节目,自诞生之日起,由于其平民化选题、平民化视角和平民化诉求的报道方式,迅速圈粉,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但是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在改变传统媒体格局的同时,也使得受众的新闻接收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处不在的海量化新媒体新闻在民生新闻领域持续发力,不断分流着电视民生新闻的观众群体,使其收视率和社会影响力不断下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电视民生新闻要在新媒体语境下获得更好的生存空间,必须创新改变,积极融入新媒体,实现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黎宇文 《新闻世界》2009,(10):101-102
本文将“绿色收视率”理念引入到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提出通过培养“绿色”电视民生新闻生态环境,挖掘“绿色”电视民生新闻素材,创新“绿色”电视民生新闻报道模式,建立“绿色”电视民生新闻综合评价体系来促进电视民生新闻的价值提升。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电视民生新闻风行全国,从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到湖南经视的《都市一时间》、成都电视台的《成都全接触》。从吉林电视台《守望都市》的扩版到海南电视台《直播海南》的筹办,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武汉地区的民生新闻栏目也红红火火。湖北电视经济频道的《经视直播》经过一年的打磨,收视率也从刚开播时的不到1个点到现今已经突破10个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