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石油地质学"是资源勘查专业的主干和核心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引领课程思政,不仅增加了专业课学习的活力,也让思政教育增加了"亲和力"。"石油地质学"课程思政建设在把握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特征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课程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结合各章节原有的教学内容,通过油气勘探历史、油气勘探实例和石油地质基本原理的讲解,有机地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开展"学石油、爱石油、奉献石油"的专业教育、"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的石油精神教育、"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教育和"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教育,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育中,把课程思政教育和专业课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同向而行,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教育,从而达到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推进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新农科教育"树新标""开新路""育新才"的目标,高校农科类专业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本文以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为例,从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课程思政的目标、具体规划和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等方面入手,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讲授中,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是"四个自信",把大学生培养成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由于对"课程思政"内涵把握不准确,从而导致其在实践中存在诸多误区。通过构建"三维坐标系里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成效逻辑框架图",来说明"课程思政"育人成效与3个影响因素:"‘课程思政’教育评估状况""‘四个自信’融入专业课程度"和学生参与度之间呈现的正比关系。据此,将"课程思政"育人成效分为4个层次:初级层次、中级层次、高级层次和最高层次。从而认为对"课程思政"育人成效最好的教育评估就是教育实验,它是检验一项教育活动是否达成其目标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珂  郑中华 《大学教育》2022,(1):104-106
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能否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取决于能否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达成。各类课程深入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在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实施过程、课程教学效果反馈等环节有机融入课程思政,从而达成课程三位一体教学目标。课程思政建设能够与各类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发挥协同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的意义,可以体现在:"带来更多活动设计素材""突出活动设计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分析"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相关问题,可以带给相关教师更多启发.主要围绕"课程思政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策略""'幼儿园教育活动设...  相似文献   

6.
以英语专业选修课"批判性阅读"为例,探讨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专业课程教师要开展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必须以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经典案例作为融入点,搭建"脚手架",创新教育方法和载体,加强思辨能力培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要达成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关键是建设具有扎实专业技能和高超思政技巧的师资队伍,把思政教育自然和谐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7.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如何规范管理社团运行,既保障社团活力,又使社团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一直困扰各大高校的难题之一.当前,学生社团开设广泛、管理自由、形式多样,但也面临诸多发展困境.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成人高校坚持"小社团,大思政"的思政育人理念,推动社团课程化建设,从"理顺关系,突出学生主体参与性""顶层设计,健全社团课程化建设体系""借力引智,优化社团课程化师资队伍""精益求精,推进社团课程化高质量发展""强化保障,全方位服务学生社团课程化"等方面入手,探索学生社团课程化可行性路径,为成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开拓新思路、释放新活力.  相似文献   

8.
李正兴  聂敏 《科教导刊》2021,(3):124-127
针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不同程度存在的"组织实施不易、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重叠、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我们探索实施了思政课"一课一品"实践教学模式.对应高校思政课"原理""概论""纲要""基础"等四门课程,设计开展"经典研习""社会调查"红色体验""道德践行"等四类实践项目,着力打造思政课"一门课一品牌"的实践育人格局."一课一品"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全程开展""全员覆盖"和"规范实施",也有利于形成"两个课堂"有机贯通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具有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学前心理学中积极推行课程思政,可以更好地丰富课程内容,使课程目标更立体,使课程体系更贴近社会.主要围绕"课程思政对学前心理学的影响""学前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问题""学前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措施""学前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注意事项"这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分析,重点结合课程思政,探究新时期学前心理学教学改革问题,旨...  相似文献   

10.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近年来,浙江省桐庐县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紧围绕新时代县域如何构建思政教育体系这个命题,积极开展探索实践,力求通过"县委牵头,构建思政育人格局""‘四团’助力,厚实思政育才队伍""精神赋能,打造思政鲜活课堂",让思政教育旗帜"立起来"、内容"活起来"、效果"实起来",努力做到让思政教育"有意义"更"有意思",从而构建桐庐范式的思政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抗疫斗争中形成的以"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为内核的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最新成果.抗疫精神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宝贵资源,有助于引导大学生传承和弘扬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推动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从目标、内容、形式、队伍等多维度找准着力点,以充分释放抗疫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课程思政旨在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时代命题,通过达成"道器合一"的课程理解,实现理性与德性融通,建构以思想范导、情感认同和精神涵育为核心的三重育人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要实现这一愿景,必须把课程思政的理念与目标融入课程与教学设计全过程、深挖善用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全面提升学生知识学习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在应用型高校开展课程思政,以"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正成为目前课程教学改革的共识。文章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视角,以《光电子学》课程为例,结合专业和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该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当中,以实现在对学生知识传授过程中价值观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4.
<正>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着力培养具有行业气质、专业精神、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南信学子。学校党委从顶层设计、马院建设、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易班"网络思政阵地等多方发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构建"5+1"网格化"三全育人"体系。"5"指打破学校部门分界,分别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为主题,组建五大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进行系统设计、协同推进和持续改进。"1"指依托"智慧南信"平台,集成学生学习、生活、行为大数据,构建网上学生发展中心,指导学生全面发展。2019年,中宣部宣教局调研组对学校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言教"方式,教学话语是实现思政课教育目标的主要媒介和工具。目前,思政课教学话语的"失语""失真""失效""断裂""滞后"等话语困境导致思政课难以入耳、入脑、入心,未能充分实现国家、社会对思政课的期待。思政课教学话语困境的消解需加强对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历史发展研究,从教学话语内容、教学话语形式和教学话语质量三者关系出发,构筑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的品质结构,并以生成机制、传播机制和反馈机制为主体创新思政课教学话语机制。用有情怀、有温度、有力量的教学话语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基于"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特点及教学问题为依托,提出在工匠精神视域下与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效融合的必要性、现有基础与保障以及基本思路,同时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作为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石油工程岩石力学”是石油工程类专业核心课程,蕴含着深厚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深入认识该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剖析该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现状,创新该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方法,探索“石油工程岩石力学”课程德育和智育深度交叉融合的新教学模式,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石油人才,为相关理工科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是教师立德树人、传承知识的内在要求,也是课程教学的点睛之笔.着眼于"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对教学目标、教学素材、载体建设及思政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方案,并指出教师是思政教学的"第一素材",为高校课程育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是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个问题展开探索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改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功能弱化和思政课教育孤岛状态有一定作用。但这项改革在职业院校还只是处于普及阶段,在学生配合、教师支持、学校管理等配套三方,都存在一定的障碍。消除障碍需要深刻把握"课程思政"改革的初衷和目标,积极主动从考评制度建设、师生素质培训、交流沟通机制和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三方联动,激发师生在课程思政改革中的担当意识,才能充分发挥各门各类课程的蕴含的育人功能,形成全学科覆盖、多科目共振的局面,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丁磊宇 《成才之路》2022,(9):142-144
艰苦奋斗精神的科学内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文章依次从"艰""苦""奋""斗"四个方面论述新时代艰苦奋斗精神不畏艰难、不惧困苦、奋发进取、敢于斗争的品质内涵,分析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巨婴"、虚荣攀比、不劳而获和"躺平"等不良现象及其成因,对新时代艰苦奋斗精神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传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