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因性施教"的提法很容易误读,这里的"性"是"性别",不是"性"也不是"特性"和"个性". 任何教育方式和主张都反映出我们对教育的期待,"因性别施教"的讨论,反映了我们对男女孩差异的不同解释和不同的期盼.  相似文献   

2.
男女生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然而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忽视学生性别差异的现象,存在着性别偏见的问题.这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性别心理特性的偏见;教材文化中的性别偏见;教育科学中的性别偏见.要真正做到男女平等,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关注性别差异,实施"因性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哲学是一切科学的母体,教育学的研究范式也深受时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传统哲学是一种存在论和认识论的哲学,也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哲学化的结果.传统哲学型塑了传统 "科学范式"的教育研究.随着生存论哲学的转向,教育研究范式也开始从"科学范式"向"人文范式"变革,开始关注教育中的"人"和"事件".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有三大主导性范式———传统“教科书”范式、“实践唯物主义”范式和“回到马克思”范式。这三大范式揭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谱系的内在脉络 ,各种范式之间虽然具有不可通约性 ,但具有理论互补性与超越性。这样 ,清理当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谱系 ,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男女同校"主要沿用着男性教育思维,这是不争的事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和学前儿童性别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在学前教育专业教育中开展性别教育,以实现性别类型的双性化。本文以呼伦贝尔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和教育模式为例,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性别教育的缺失问题入手,论证该专业因性施教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机械论范式对自然的"客观辩证法"的反动决定了"绝对知识"的相对性和科学视野的狭隘性,进而决定了科学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性以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背离;因此,要使自然科学摆脱"普罗克拉斯提斯的床"、使之朝向"人性化"与"绿色化"的方向生成,就必须从根本上或源头上扬弃机械论范式,转向有机论范式,也就是要实现恩格斯所谓的"科学的哲学化"或科学的"理论思维"化;其方法论进路有两条一是彰显古希腊哲学中的素朴的有机论,二是颠倒黑格尔"颠倒的辩证法".这就是《自然辩证法》对当今自然科学的现代性启示.  相似文献   

7.
因“性”施教是在充分考虑学生性别差异的基础上对男生和女生施以不同的教育,实践中的因“性”施教大多存在着两种片面的理解:一是认为男生的智力比女生强,二是认为男生是男性化的性格,女生是女性化的性格。研究表明,学生的智力和成绩与性别关系不大,性别与性格不一定存在对应的关系,教师应该在对学生性格特征进行正确把握的基础上,施以科学的因“性”施教,解放人性,张扬个性。  相似文献   

8.
陈诗若 《新读写》2012,(9):24-25
单性学校的创办者们普遍认为:男女分校体现了当代社会“因性施教”的教育理念。平心而论,确实,男女分校从某种程度而言,使男女生从成长阶段就建立了一个明确的社会性别视角,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从而增强自信心。  相似文献   

9.
『哲学范式』下的我国高等教育学研究:嬗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库恩所谓的"完全哲学意义范式"关照我国高等教育学研究的转变轨迹,可以将之分为"工作范式"、"学科范式"、"实践范式"、"批判范式".进入21世纪后,随着研究视域更加复杂化,研究者研究旨趣的多元化和研究方法的多学科化和体系化,高等教育学研究逐渐向"整合范式"转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性别"在主流理论中的认同,法学教育必然受到重新审视,社会性别主流化理应成为实现性别平等的强劲动力,而且社会性别观念的引入和贯彻也是法学教育不断发展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的努力方向。法学教育中受教者与教育者的两性性别有着不同的意义。开设"性别与法律"这类的专门选修课程可以为合理的法律知识结构提供外在框架,将社会性别主流化意识渗入法学必修课可以为合理的法律知识结构提供实质内容,同时应以社会性别意识增订新的教材、审视和修订旧有教材。通过引进判例法教学方式,改革讲授法教学方式,培养教师性别平等意识,由因材施教而至"因性别施教"等方式,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培养新生法律人树立性别平等意识,从而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