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建筑文化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特征,受民族历史传统、民族心理、民俗、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制约,是社会文化总结构中的一个局部层次,具有自己的对象和内涵。徽州民居表达、折射出的中国传统建筑空间观,融合了儒家和道家哲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观,反映着历史上我国人民对建筑空间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
孙辉 《科协论坛》2007,(5):193-194
本文通过对徽州传统民居的意境之美进行总结,表现了其高妙品格能给现代人提供高格调的文化熏陶与情感的迷醉。  相似文献   

3.
休宁万安老街,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它所在的万安镇,地处徽州之域世称"中国第一状元县"的休宁县海阳城东,是古徽州四大名镇之一。万安镇位处黄山南麓、齐云山北边、横江之畔。万安老街是徽州一条最古老的街、最长的街、最有特色的街、至今保存原貌最完整的街。由于这条街的特别,乡间一直流传着"小小休宁县,大大万安街"的民谚,以此赞誉万安街当年比休  相似文献   

4.
刘汉杰 《百科知识》2012,(22):28-30
正影壁,是立于传统建筑大门里或者大门外的一堵装饰性墙壁。由于出入大门的人们都会与这堵墙壁打上一个照面,因此影壁又称"照壁";又因为它曾经是古代天子、诸侯宫室的"肃敬"之墙,也曾被称为"萧墙"。作为附属建筑,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影壁出现早、分布广、式样多,成为普通民居、皇家宫苑、庙宇道观等传统建筑的重要构件。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徽州传统民居文化元素的内涵、表现形式及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从中找出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与现代室内设计之间的契合点,设计出新的造型加以运用,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民族的魂魄。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民居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多处中国传统民居的审美文化特征,分析了中国传统民居规划、设计、建设的理论依据。论述了中国传统民居发展形成的独特建筑装饰艺术形式。指出了中国传统民居装饰室内设计的核心概念与现代人们住宅观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叶倩辉  董强 《百科知识》2014,(17):36-38
正牌坊又名牌楼,是特有的中式建筑,最早由棂星门演变而来,是旌表功勋、科甲及第、德政廉明、忠孝节义的标志物,不仅昭示着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而且兼具祭祖、敬天的功能。除了北京的牌楼外,最驰名遐迩的莫过于徽州牌坊。一座座巍峨耸立的牌坊宛若数点星辰,散落在徽州古村落间,它镌刻着历史沧桑,传承着徽州人的血脉。徽州牌坊的由来古徽州原属于百越名族,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置于秦王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徽州古民居村落的人文支撑,徽州古民居村落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再现了徽商故里经济繁荣时期的盛况,透过徽州古民居村落的建筑形制,能够揭示出程朱理学、宗族文化、"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及徽商文化是徽州古民居村落形成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9.
高娟 《科教文汇》2008,(23):259-259
本文以游记的形式,通过对新疆民居的考察、选取了几个较有特色的民居进行介绍、分析了新疆民居的建筑形式特征和民居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北地域性民居建筑特色鲜明。数千年来,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各族人民摸索出了一套最有效的利用资源、最经济的进行建设的适宜性技术,建造出了各种类型的民居建筑。了解和借鉴传统民居建筑所采用适宜性技术,传承先人的生态智慧,达到适应环境、保护生态的目标,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使西北民居建设得以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在日本的一次学术报告会上,刘加平的报告刚一作完,一位日本学者突然站起身来:"你知道青木志郎吗?你知道宫野秋彦吗?他们都对中国窑洞进行过长期研究.你要研究什么呢?"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刘加平的回答简单直接:"日本学者研究的是窑洞的‘昨天'和‘今天',我要研究的是窑洞的‘明天'。"日本人从猎奇的角度.对窑洞建筑的历史演变、性能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但作为中国建筑学者,刘加平更关注的是居住在窑洞中的4000万中国农民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住上安全、舒适又不失传统特色的新型生态民居。20多年间.刘加平的脚步从陕北到云南,从西藏到汶川,对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生态民居建筑进行着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师晶 《科教文汇》2012,(32):F0003-F0003
徽州,位于安徽省南部,古称新安,自秦置郡县,距今已有2300年.悠久的历史渊源孕育了独树一帜的徽州文化,形成了以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为代表的独特的历史文化体系.雄踞徽州的国之瑰宝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是徽州文明的历史遗存,古建筑体现了徽州远古的繁华和富荣;矗立的牌坊代表着徽州人的精神家园;横亘黄山南北的新安江、太平湖,更增添了黄山水之灵秀.  相似文献   

13.
在建筑的百花园中,象征权力与地位的皇家宫殿建筑总是占据了主导地位,以自已横空傲世的姿态凌驾于所有建筑之上。而传统民居呢?她不仅挤身于建筑的百花园,而且总是以自己充满活力的灵性开遍了百花园的每一个角落,她永远是为百花园带来春天的花朵。传统民居,是地地道道地从大自然中生长出来的,是人们  相似文献   

14.
皖南村落园林与民居庭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南地处安徽的南部,古徽州的大部分地区都在皖南。境内奇山异水自然风光迷人。古村落和民居巧妙地布置在山水之间,整个村落便是一座园林,村中民居小巧精致的庭院是整个园林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现代出现的别墅项目,在民国以前,多以传统民居为主。从目前保留下来的民居看,富人住的房子,大多都是精品,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强烈的地域特色。但是,在鸦片战争前后,即在很多地方变成殖民地以后,殖民文化带来的欧美原版别墅建筑的植入,曾经一度改变了中国别墅的类型,并且逐渐成为有钱人住宅形式的主流。传统的民居逐渐被淘汰,留下来的大多是文物,很少再有达官贵人喜欢传统意殳的民居。  相似文献   

16.
正徽州宗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既有三越土著,亦有外迁客民。历史上有名望的徽州宗族有"新安十五姓"与"徽州八大姓",多"聚族而居,最重宗法"。在群山萦绕、溪壑连亘的徽州,宗法制度一直是维系宗族社会的基石,祠堂则成为血脉相承的纽带,尤以明清时期最为发达,呈现出"厅祠林立"的景象。修葺祠堂、编纂族谱、家族祭祀,已然成为徽州宗族必备的社会生活。宗祠的文化精髓祠堂作为宗族社会的标志,是徽州历史发展过程中浓  相似文献   

17.
郑海晨 《中国科技信息》2007,(7):181-182,184
建筑的语言所表达的是三维空间,采用抽象的表现手段和形态,用“力”的物态构成建筑语言进行造型,是内部机能理想化,视觉化的表现,是与机能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结果,是表现的艺术。本文从材料、功能、秩序三个层面来分析民居的建筑语言,使我们从一个侧面领略到民居的建筑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徽文化是上溯一千多年来徽州先人们劳动实践和智慧的凝聚、演化、结晶和沉淀,是产生于徽州本土的文学、艺术、建筑、雕刻、民风习俗等。特别是徽文化精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精美的"三雕"艺术、古村落建筑艺术及蕴含深奥哲理的古楹联、古题额、古书院、古牌楼、古祠堂等,不知糅进了多少徽文化的和弦,歙砚  相似文献   

19.
李东红 《金秋科苑》2009,(15):180-180,171
其传统民居具有既遵循传统形式又兼具地域特色的双性特点。本文通过对其建筑格局、空间组织、造型与装饰等方面的分析,剖析了王家大院在严谨的等级规范制度中寻求变通和创造自我形象的精神实质,从而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具有的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厚度,探讨和揭示了传统建筑价值对于当今建筑研究的意义。山西民居的建筑装饰是古代历史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载体,具有历史文化的,艺术的,科学的价值。是中国传统美学中极有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对民居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山西民居的独特风格是受北方高原气候、自然地理、村落聚积构成和中国传统理论等人文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李东红 《今日科苑》2009,(15):180-180,171
其传统民居具有既遵循传统形式又兼具地域特色的双性特点。本文通过对其建筑格局、空间组织、造型与装饰等方面的分析,剖析了王家大院在严谨的等级规范制度中寻求变通和创造自我形象的精神实质,从而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具有的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厚度,探讨和揭示了传统建筑价值对于当今建筑研究的意义。山西民居的建筑装饰是古代历史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载体,具有历史文化的,艺术的,科学的价值。是中国传统美学中极有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对民居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山西民居的独特风格是受北方高原气候、自然地理、村落聚积构成和中国传统理论等人文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