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羿神话在先秦典籍中呈现为丰富、多义的形态,然而到了唐宋时期,羿的形象和事迹却被凝固为一种简单意象或一个抽象符号,具有了固定的“善射”内涵与特指的“寡德”含义,这一方面使羿神话被定型化,在历代人的口耳相传中得以完整保存下来,另一方面却也严重制约了羿神话向文学移位时的多向展演空间。  相似文献   

2.
羿神话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对羿神话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如忽视从开放的角度对羿神话所隐含的文化意蕴作深入的剖析,很少从纵向上对羿神话发展、流变及展衍情况进行梳理与考察,没有从整体上挖掘羿神话在文学、美学、主题学等方面的价值。在未来的研究中,还可以从主题学角度探索其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对其展演情况作整体梳理、注重道教神仙思想对羿神话的渗透和利用等方面进一步开拓和深入。  相似文献   

3.
嫦娥、羿神话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巨大、流变最为复杂的神话之一,以其丰富深厚的内容、纷繁多样的形态载录于历代文献典籍中,对之进行钩沉和梳理,可以寻绎出其发展与流变的清晰轨迹:嫦娥、羿神话原本所承载的神话精神和内蕴渐趋衰落,但嫦娥、羿鲜明生动的形象、意趣丰饶的故事却转变为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焕发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屈原作品和神话有不解之缘 ,他善于利用神话来表述自己的心迹 ,因此 ,弄清他对神话中人物的态度就成了必要的事情。屈原作品中有关羿的神话出现在《天问》和《离骚》里。本文试图从原作出发 ,参以文献学和语法学的方法 ,对作品中有关羿的材料进行了认真的深入的分析 ,从屈原对河伯、羿对河伯的态度来分析屈原对羿的态度 ,从语法角度来分析屈原的感情倾向 ,从神话传说的角度判定作品中的羿的时代 ,从而确定屈原对羿的批判态度。同时 ,通过分析 ,我们发现屈原在《天问》里将尧时羿与有穷后羿混淆在了一起 ,对此 ,本文予以了自以为较公正的裁定 ,解决了一桩悬案。  相似文献   

5.
1.远古神话嫦娥奔月是一则远古神话."嫦娥"亦作"常娥",是神射手后羿的妻子.《准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初学记》卷一引古本《准南子》,  相似文献   

6.
支格阿龙是彝族著名英雄,其故事广为流传.而比照叶舒宪老师对中国上古英雄羿的神话原型分析模式对支格阿龙故事进行分析,则可知支格阿龙同样符合太阳英雄这一神话原型,但是在彝族文化视野中,支格阿龙故事中的神话原型又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7.
神话遗产是人类永远挖掘不尽的宝藏.通过对羿与赫拉克勒斯神话所体现的东西方不同的死亡观的分析,进一步说明了东西方民族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荣名的贝奥武甫与落寞的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备双重人文内涵的贝奥武甫与叛逆的文化英雄羿同是半人半神的英雄,皆以悲剧收场,却缘何斩妖灭龙的高特武士贝奥武甫被颂扬为“好一个大王”,荣名尽收;而羿虽为射日英雄,却坠入凡俗而终死于其徒逢蒙之桃棒,如此落寞?本文以此为切入口对比中世纪欧洲史诗《贝奥武甫》与上古中国羿神话,浅析两者之中的人文内涵,以期阐明缘由。  相似文献   

9.
嫦娥奔月的传说亘古有之,在《淮南子·览冥训》中更有"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的记载,这段美丽的神话引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极大兴趣,纷纷谱曲作诗吟诵传唱,我国最近发射的第一颗绕月卫星也因此神话被命名为嫦娥一号。下面,让我们沿着嫦娥一号的轨迹,一起进入飞天世界,进入飞行器设计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嫦娥奔月"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神话,许多学者对其多有关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颇为丰硕.然而,由于王家台秦简面世较晚,已有研究成果大多建立在传世文献的基础上,即使少数学者注意到了秦简所记载的"奔月"故事与传世文献的差异,也限于各自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而没有继续探讨这种文献差异的原因.其实,出土秦简不仅证明传世<归藏>的不伪,而且它还透露着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嫦娥"与羿在先秦本属于两个不相干的神话系统,二者直到秦汉时期才逐渐融为一体.经过研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嫦娥系从甲骨文的西母演化而来,后来,在诋毁"羿"的语境下,秦汉的神仙方士本着自宣其理的目的,将"嫦娥"与"羿"撮合到一起,从而无意间"创造"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嫦娥弃夫奔月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从神话角度入手,运用象征艺术理论对彝族服饰进行分析研究,阐述了纹样和色彩在彝族服饰上的应用,并从彝族服饰的神话符号思维模式探讨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以期清晰地了解彝族服饰上神话的真正内涵,更好地体会彝族的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12.
"洪水再殖型故事"是一个世界性的著名故事类型,彝族洪水神话是茂缅亚型的主要代表,彝族与他民族间在洪水神话这一主题上体现出诸多明显的联系与相互影响。纵观洪水再殖型故事,主要存在四类典型母题,而彝族的四大创世史诗之一《查姆》则统摄了这四个典型母题。现以《查姆》为例,从时空的角度,以纵向的历史观和横向的地理概念剖析文化的时间性和空间性。  相似文献   

13.
广泛流传于彝族民众中的洪水型兄妹婚活态神话以民间信仰为源头,并借助定期、反复的信仰仪式展演而不断活化和强化。民间信仰又运用口耳相传、文本记述、媒体录制等方式,唤醒并加深彝族民众关于洪水型兄妹婚神话的记忆。彝族洪水型兄妹婚神话中的主人公或神物即是民间信仰中的祖先神、崇拜物,在供奉、祭祀祖先的活动中人们的神话思想逐渐明晰,神话寄托愈加强烈。依托民间信仰这一载体,神话的自然传承便有序、顺畅地延续开来,所以说,神话与民间信仰水乳交融,难分彼此,两者在强化对方的同时也加强了它们之间的存续关系。  相似文献   

14.
神话是人性神格化的产物,加上受地理环境、彝族传统审美思维等文化背景的影响,支格阿鲁神话不但充满人性色彩,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表现了彝族先民独特的人本思想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人类起源与洪水灾难人类再生的神话故事是一个世界性的母题,许多民族都有此类神话传说。彝族也有人类起源与洪水灾难人类再生的神话故事,其母题与其他民族大同小异,这些神话大多保存在彝族的宗教经典中,成为彝族宗教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宗教或道德权威对人们进行宗教及道德教化或惩罚的神圣权威话语的依据,渗透了浓郁的原始宗教气息和强烈的彝族传统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16.
支嘎阿鲁在彝族神话、史诗、传说、故事、歌谣中广泛传颂,渗透到各种彝族文艺形式之中,形成了高大丰满的形象,在彝族文艺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支嘎阿鲁形象对彝族的认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人物或者形象都无法代替的。即使到了今天,支嘎阿鲁形象的影响仍然广泛而深远,承载着彝族的共同精神寄托,是彝族认同的重要纽带,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支格阿龙”是彝族人民的神话(传说)英雄,《支格阿龙的事迹比较》文本历史叙事比较客观冷静,叙事逻辑忠实于原文,叙事表述严谨,分析性叙事比较到位。《支格阿龙的事迹比较》一文叙事立场和方法是比较科学合理和符合彝族历史文化实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