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有一次,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那是一只多么可爱的蝴蝶呀!翻动着小翅膀在花丛里飞呀飞,完全忘了自己是庄周。突然醒过来,却发现自己还是庄周。这就真不知道,究竟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这个故事非常精彩。原文是:昔者庄周梦为胡蝶(蝴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相似文献   

2.
一、"庄周梦蝶"——文学之美 《庄子·齐物论》讲述了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哲学故事——"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意是这样的: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蝴蝶觉得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相似文献   

3.
人生如戏     
每每看过一部喜剧,想象人生每天这么快乐该多好;看过一部悲剧,陷入悲痛中许久不能自拔;看过一部生活剧,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恍惚间,到底是我在看戏,还是我在演戏。我想起流传甚远的庄公梦蝶: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  相似文献   

4.
他的思想矿藏里包含了对自然、对人生、对历史的提问。他关注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对生命的存在进行哲学的思考。他的思想充满着东方的智慧。庄子有一天睡觉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只蝴蝶,忽上忽下,翩翩飞舞,非常快乐。醒来之后,庄子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到底是庄子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子?如果庄子没有做梦变成蝴蝶,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学里,有三个很有名的梦,即蝴蝶梦、邯郸梦和南柯梦。 蝴蝶梦出自《庄子》第二篇《齐物论》结尾,原文是:“昔昔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依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名庄周,此段大意是:“我有一天梦见自己变成蝴蝶,飞啊飞,真是自由自在。这时我只晓得我是蝴蝶。不晓得我是庄周。等到我突然梦醒,我变成庄周,不是蝴蝶。究竟当我做梦时是蝴蝶不是庄周,还是现在我是庄周不是蝴蝶?究竟蝴蝶是我,还是我是蝴蝶?哪一个是真…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史有三个很有名的美梦,是指点人生学的妙文。一个是庄子的蝴蝶梦;一个是邯郸梦;一个是唐人李公佐的南柯梦。蝴蝶梦出自《庄子》第二篇《齐物论》。齐物就是平等,而事实上世界万物不能平等。这一篇的最后,原文是:“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学,则蘧蘧然周与,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同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有一天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正在飞啊飞,真是自由自在。这个时候,我只晓得我是蝴蝶,不晓得我是庄周。等到突然梦醒,我变成庄周,不是蝴蝶。究竟梦里的蝴蝶…  相似文献   

7.
庄子与卡夫卡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思想方法的两位文学大师。表面上如此巨大的差异,却使他们在精神、艺术上的某些相通之处显得更加意味深长。庄子《齐物论》中结尾的一篇是“化蝶”,说庄子有一天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翩翩飞舞,自在惬意,浑然忘记了人间那个痛苦的庄周。忽然醒来,又恢复了庄周的身体和记忆,他感到迷  相似文献   

8.
蝶梦之辨     
庄子的《齐物论》里有个很著名的典故,凡是对中国传统学问了解一点的人都知道,那就是"庄周梦蝶":不知道是庄周在梦中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中变为庄周呢?它发生在战国时代,被作者展现于这篇文字的末尾,远比汤显祖和曹雪芹的梦更为古老而高深,早已获得时光赋予的独特灵氛,从而开启了一系列关于"梦"的玄远之思。庄子在《齐物论》的末尾提到这个蝶梦,他借助这个梦谈到了"物化",  相似文献   

9.
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大哲学家庄子做了一个梦,梦醒后发现,其实庄周可以是蝴蝶,蝴蝶也可以是庄周。庄周和蝴蝶,一为人,一为动物,怎么可以互换呢?庄子用四个字解释:“天人合一”。既然自然万物与人都可以融为一体,蝴蝶当然也可以。可是,从一个什么样的基点出发,人、物可以互换呢?我感觉,这个基点就是生命本身,就是作为人的庄周和作为动物的蝴蝶在生命流程中的一些共通之处。是的,我们的先人很早就开始通过身边的生灵来体悟人生,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已不再仅仅意味着一顿丰盛的晚餐,而成了人们精神上的启迪。人们在动物身上发现美丑,明晓善恶,于其有限而脆弱的生命中体验自己同样有限而脆弱的生命。科技的进步,工业时代的到来,方便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却也逐渐掏空了人们的心灵。于是,人们又回过头来,把目光投向了自然万物,投向了那从腐烂的鸟儿的尸体旁发出的第一声啼鸣,投向了那被困于笼中的迷惘之豹,以及奔驰在巩乃斯草原上充满着原始生命气息的马群,也许,从它们身上,我们得以反思,得以汲取力量前行。  相似文献   

10.
据史料记载,庄子曾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醒来之后仍觉两翅飞动,有蝴蝶之意。他便想,究竟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呢?他怎么也想不通。这种打破人与外物界线的方法就叫“走出自我”。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中国梦,这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一重大思想成果,还明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脉动.而当前关键性的工作在于对什么是中国梦?为什么提出中国梦?如何实现中国梦?个人梦、地方梦和中国梦的关系等一系列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正确把握.因此,就从本质内涵认知看中国梦、从核心价值认同看中国梦、从重要遵循看中国梦、从实现途径看中国梦、从地方表达看中国梦等方面作解析,必将有益于形成对中国梦的认知与共鸣.国家梦需要地方梦来表达,“中国梦六安表达”应该是基于中国梦而演绎出的“幸福六安”的个性表白、皖西人民凝心聚力地“转识成智”、地方经济社会劳动创造的发展表现,进而创造性地承载中国梦而地方担当.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性是指人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即人对活动客体处于主导地位。合理实现宣教者和受教者作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主体性,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进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一词迅速成为全国人民高度关注的焦点。什么是“中国梦”?它的本质和内涵是什么?实现“中国梦”又具有怎样伟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作为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基地,高校在面对“中国梦”这一理念时,又该怎样去理解、借鉴和运用它来进行思想教育?在实践中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强烈号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本文将从“中国梦”的定义、本质、内涵出发,以“中国梦”对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为指导,探讨高校如何在“中国梦”理念下进行思想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4.
以《庄子》寓言为中心,反思学术界对先秦“寓言小说”的追认,试图廓清以西方文艺理论视角考察中国古典小说时在本体观念和文体两方面产生的误读,并指出《庄子》对后世小说的影响更多出于中国本土小说观和子史观下的自身驱动。因此,考察《庄子》或《庄子》寓言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应重点在中国古代学术理念的语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15.
巴金身上表现出的清醒的启蒙思想、远大的理想信仰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构成其理性精神的核心。正因为有了这种理性精神,巴金的思想行为与20世纪中国革命趋于同步,他不仅成了20世纪中国革命的同路人,而且对20世纪的中国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巴金不仅是新文学的巨匠,而且是现代思想的巨人。  相似文献   

16.
广泛、深入开展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帮助在校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中国梦想,是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重点工作,结合中国梦开展《纲要》课实践教学不仅对大力推进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意义重大,而且对高校《纲要》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具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问卷调查的结论入手,结合中学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教学的难点,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外国文学教学的背景知识:外国文学作品怎样来的;外国文学作品是怎样产生的;如何面对外国文学作品?力图从文学翻译、文学创作与读者接受心理三个维度,提出外国文学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由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成为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在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喊出"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以后,"振兴中华"就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梦想。这个梦想历尽百年沧桑,经过十几代中国人的艰苦奋斗,已赋予崭新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当代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中国梦仍有重要启示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精神分析的有效性如何和独具的主体性导致"精神分析是否是科学"这一问题的产生。从释梦过程可以看出,精神分析的主体性包括:释梦对象——梦的主体性和不确定性;释梦的双重主体性——分析家和分析者及其相互关系;象征的揭示——释梦方法中的主体选择。精神分析强烈而又复杂的主体性质,使之呈现不同于传统科学的特质。但是,正是这种特质,使精神分析成为更为独特的尊重和理解人的主体性的科学。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埃莱娜·西苏、波伏娃等为代表的女权主义者提出的身体写作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以一种男女平等的信念,旨在反对包括性别歧视在内一切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在这种浪潮的影响下,我国女性文学迅速发展,充分的挖掘了女性躯体的革命性,同时也让身体写作成为一股女性文学的重要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