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造句例谈     
造句,是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也是发展思维、学习语言的极好机会。最近我到一些学校听课,发现有的教师由于指导不得法,学生在造句练习中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学生对词语不理解,运用不恰当。如学生用“疾飞”一词造句为:“飞机疾飞,我很高兴。”二是多人一句、千  相似文献   

2.
一、分析综合法分析综合法就是先分析词中每个词素的意思,然后再把每个词素的意思联起来理解,最后达到理解词语的目的。如教学第五册《翠鸟》中的“鲜艳”一词,先引导学生分别理解“鲜”和“艳”的意思,鲜———鲜明,艳———美丽;然后引导学生把“鲜”和“艳”的意思联系起来理解,即“鲜艳”的意思:(颜色)鲜明美丽。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理解词语,不仅有效地减缓了理解词语的坡度,而且大大提高了理解词语的准确度。再如《会摇尾巴的狼》中的“凶相”,《海上日出》中的“奇观”,《赤壁之战》中的“调兵遣将”,《记金华的双龙洞…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词语教学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因为词语的解释 ,特别是多义词的理解更是疏通句子意思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通常使用的“定义法”、“同义互训法”、“反切法”、“分析词素法”等方法 ,固然不错 ,但有时也容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 ,因而搞错 ,词义运用时往往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那么 ,如何克服这一现象呢 ?我认为可以根据小学生阅历浅、理解能力较差的特点去入手。如果我们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加以比较 ,学生对词语的记忆就比较牢 ,理解就比较深刻。如解释“但闻人语响”(小语九册《鹿柴》)中的“闻”字 ,就可…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阅读课文,意义障碍大多在词语和句子上,而对句意的理解,又往往取决于对句中某个词语理解得如何。因此,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在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并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反复运用,逐步形成能力。 (一)从弄懂语素入手学生对词语不理解,很多情况下是因为对其中某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懂不理解的词语和对表现中心思想有较大作用的词语,以便他们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景阳冈》中的“挨”,就是这样一个词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的:首先,我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读课文最后一节:“课文最后一节是怎样描写武松打虎后下冈的?”这个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学生读后即可明白:“武松在石头边找到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一步挨下冈来。”我把“挨”这个字板书在黑板上,然后问学生:“挨”是什么意思?学生只能从字面上或查字典理解,认为“挨”是“顺次”“靠近”的意思。有的…  相似文献   

6.
一、对学生解题思路的指导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除了帮助学生巩固在本课或本单元中习得的字、词、句、篇等语文知识以外,还渗透了对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先提出要求,启发学生进行读书、分析、体会、理解后再回答问题。又如提示学生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锯字、词、句等。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中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课后练习第2题:“查字典弄清带点字的字义,再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这个题看起来比较简单,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实际上提示了学生理解词语的三种方法,也可以说是三个步骤,即:(1)通过查字典弄懂字义;(2)理解词语可以先弄懂其中关键字的意思;(3)理解了关键字的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就可迎刃而锯了。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第二学段词语教学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如何让词语教学充满灵性呢?一、借助表演,感悟词义教学《金子》时,我首先让学生从课文一、二自然段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让学生把这些词语写下来。结果学生自读课文后写出以下词语:“蜂拥而至、一无所获、扫兴离去。”通过朗读,在基本理解词语意思的基  相似文献   

8.
【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嫦娥奔月》第一教时。(指导学生朗读词语)师:通过课前的预习,你理解了哪些新词呢?生:我理解了“敬重”一词,意思是恭敬尊重。师:那读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后羿。生:我理解了“奸诈”一词,意思是虚伪、狡诈。师:你读这个词想到了谁呢?生:我想到了逢蒙。生:我理解了“贪婪“一词,意思是不知满足。师: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逢蒙。生:我理解了“接济“一词,意思是从物质上支援。师: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嫦娥。师:能结合课文内容,把这些词语适当归一下类吗?生:“敬重”是与后羿有关的,“接济”…  相似文献   

9.
教学《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如何通过分析情节的因果关系来揭示寓意,指导学生进行逻辑性的口头表达训练?有一位老师是这样做的. 首先,让学生查字典和议论,分别弄懂“亡羊”与“补牢”的含义,用词素相加的方法,理解“亡羊补牢”就是“丢了羊修理羊圈”的意思.理解题意以后,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弄清课文的层次,使学生对故事有个大概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在执教《黄山奇石》一课中,我从以下四方面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做了一些探索。首先是初读。要求学生标出自然段中句子的序号;同时,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其次是解词。教师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尤其”的意思,用造句的方式体会重点词语“好像”的意思,用图片、简笔画等直接解释“陡峭”“翻滚”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借助工具书,弄懂“仙人”等词语的意思。三是析句。分析句子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环节,也是指导学生自读会读的基础环节。教师要教给学生分析句子的方法、程序。如指导学生分析第二自然段时,要学生明确这…  相似文献   

11.
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数学语言有助于学生透彻理解知识、正确运用知识,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简明有条理地口头表达的能力。怎样教学生掌握数学语言呢?我平时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讲清词义。要求学生掌握精炼的数学语言,首先要使他们透彻地理解有关的名词术误的含义。我常借助直观教具,通过观察、讲述逐步提炼、概括,说明名词术语的意义。例如讲解“分数的意义”,必须使学生弄懂“单位一”、“平均”“若干份”、“一份或几份”等关键词语的意思。教学时,让学生观察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直线段,再分别把它们平均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呢?下面是我在指导学生解释《将相和》中“负荆请罪”一词的做法.一、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弄清字义,在“负荆请罪”这个词语中,“负”与“荆”两个字是较难理解的.学生通过查字典,知道“负”是个多义字,这里应解释为“背着”“荆”是一种落叶灌木,是古时用来打人的一种刑具,应解释为“荆条”.学生弄懂了这两个字,就为理解整个词语打下了基础.二、读课文,以句解词.待学生弄懂了词语中的关键字后,我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有关段落,找出能具体说明“负荆请罪”的一句话,划上“~~~”.学生较快地找准了这句话:“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  相似文献   

13.
第二天的语文课是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走进教室,我就在黑板上写上“明天请你当老师”,学生顿时沸腾。一名学生问我:“是不是由我们自己上课?”我肯定回答:“是!”学生欢呼。我接着说:“你们认为上课前大家应准备好什么?”“查有关资料”,“弄懂文章意思”,“了解辛词的特点”,大家七嘴八舌。我说:“不错。你们还要发挥  相似文献   

14.
林晓劲 《陕西教育》2003,(10):37-37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从释题入手,引导学生弄懂“掩”、“盗”的意思。)师:请大家围绕课题,观察屏幕上的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15.
绘形。有些词语所表现的景物,生活中不常见,教师可通过简笔画,勾勒物体形状,让学生来理解这个词语。如教“帐篷”时,我画了一幅示形图,然后指名来解释词语,学生解释得很好。   绘色。用彩色粉笔简单描绘现实生活中的有关景物,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如教“苍”字,我用彩色粉笔画了一棵青松,然后问苍松的“苍”字是什么意思 ?学生答出“青色”的意思。   绘景。联系上下文意思设计简笔画,可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和作用,加深对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的理解。如教《咏柳》一诗,我设计了一幅简笔画…  相似文献   

16.
讲解词语,重要的是要把词语的含义讲准确,这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词语用法的基础。所谓把词语讲准确,就是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讲清讲准词语在具体课文里的真正含义,让学生对这个词语的意义和感情色彩都有正确的理解。在学生的作业中,由于他们对词义理解片面而造成词语运用上的毛病并不是少见的。譬如,我在学生的作业中看到这样的句子:“天汾小学是举世闻名的。”“下课了,老师溜出教室。”显然,句中“举世闻名”、“溜”两词都用错了。“举世闻名”就是名闻全世界,用它来说明—个小学是大词小用;“溜”,是偷偷地跑开的意思,含有贬义,用它来说明老师走出教室就不恰当。学生这种运用词语的毛病,是与教师没有真正讲清楚这些词语的意思有关的。怎样把词语讲解准确呢?我认为,认真备课,教师先弄懂课文里词语的含义,是讲清讲准词语的先决条件。在备课时,教学参考书上的词语解释可以参考,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因为在一篇课文里,  相似文献   

17.
一、自由读 ,找出文中概括桑娜抱回西蒙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学生在自读中找出了“忐忑不安”一词 ,并通过讨论弄懂了这个词语的意思。)〔从概括入手展开训练〕二、仔细读 ,想想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桑娜的这种“忐忑不安”的心情 ,再与同桌交流一下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学生仔细阅读了课文 ,找出了“她的心跳得很厉害……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他会说什么呢?……嗯 ,揍我一顿也好!”等句子 ,并通过讨论交流理解桑娜当时矛盾的内心和善良的本性。)〔体会课文的情感线索〕三、精读以上内容 ,想想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最能表现…  相似文献   

18.
《初冬》一文的最大特点是遣词造句非常准确生动.在教学中,我采用对比手法,品词赏句,并以此为契机,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词语(词组)的对比训练.如第二节中的“望不见”和“看不清”这两个词组准确地写出了作者观察的动作和观察效果.我先让学生“各个击破”,弄懂每个词的意思,再连起来理解词组的意思. 师:“望”是什么意思? 生:“望”是看的意思. 师:向哪里看用“望”? 生:向远处看用“望”,向近处看就用“看”. 师:(演示灯片)请小朋友看看灯片,再读一读句子,“望不见”与“看不清”有什么不同? 生:向远处看,什么都看不到,所以说是“望不  相似文献   

19.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年级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中年级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高年级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怎样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呢?一、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理解词是语言的最小单位,它具有概括性。一些词语的意义往往在课文中已表达出来了。因此,理解这些词语,可以用书中的语言文字去理解。如《说勤奋》一文中,有一段描写生物学家童第周刻苦学习的文字:“第…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对小班上期幼儿学习动词“飞来飞去、爬来爬去、游来游去、跳来跳去”的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寻找一条有效途径,不断丰富幼儿的积极词汇,尽快使他们既能理解,又会运用。一、力求弄懂词意1.在观察中引出词语。在引导幼儿第一次观察小鸟、乌龟、小鱼、小兔的动态时,你可提出问题:“它们在干什么?”幼儿将告诉你:“它们在飞(爬、游、跳)。”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