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博渊 《教育》2012,(2):58-58
郑板桥是清朝乾隆年间的进士,扬州八怪的领袖,诗、书、画三绝,在读书方面应该算一个成功人士了。他是如何读书的?他的读书法有哪些可以借鉴的?  相似文献   

2.
郑板桥读书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不仅诗书画“三绝”,而且对于读书也颇具研究。他提倡读书贵在带而不在博。郑板桥曾写过这样一首诗:“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流富儿,颇为用钱芳。”他还说:“五经,二十一史,藏十二部,句句都读,便是呆子,汉魏六期,三后两宋诗人,家家都学,便是合才。”由此可以看出,郑板桥强调的是读书求多是无用的,而应当征选出自己有用的书,要学而致用。仅农田览群书却不消化,那读书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因此,郑板桥说:“彼务问,我务专,安见专之不如博乎!”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的一…  相似文献   

3.
<正>记得郑板桥在七十岁时曾经写过一副书联:霜熟稻粱肥,几村农唱;灯红楼阁迥,一片书声。上联描摹出了秋收之后,农村热闹欢快的场景;下联展示的是,深深的楼院里,家人挑灯夜读的自在闲逸。有收获,有书读,这应该是郑板桥向往的幸福生活吧。读书就是幸福?是的,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是一种情怀;读书,更是一种幸福。你喜欢读书吗?你喜欢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吗?如果你回答是的,那么你就能享受读书的趣味。"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  相似文献   

4.
郑板桥是清代名士,他的诗、书、画被誉为“三绝”。他的读书方法也与众不同,概之有“五怪”。人们皆以过目成诵为能事,他独非之  相似文献   

5.
(五)学会用问答的方法归纳段落大意要求在读了一篇文章以后,可以提出几个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的答案连成一句话或几句话,作为段落大意。帮你提升我们需要在把握全文的主要意思的基础上,根据段落的具体情况提出问题,然后再回答问题,最后将问题的答案串连成这一段的段意。实例讲解郑板桥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堪称“诗、书、画”三绝。他的诗大多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  相似文献   

6.
我国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他不仅书画独具风采,而且推行倡导的读书方法也别具一格,颇有新意。慎选精研法郑板桥主张读书者要慎选书籍,以“精”为本。他在《板桥自序》中说:“板桥居士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惟精乃能运多,徒多徒烂耳。”古往今来,书籍浩如烟海,人的精力也极有限,如果读书者不善选择,势必导致“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了。郑板桥认为“精”,不只是精读,还要在精读的基础上去发现书中各种疑点和问题,评论文章的真伪优劣,从而提出高于原文内容的新思想和新观点。默诵于胸法郑板桥主张读书…  相似文献   

7.
扬州“八怪”中最为人推崇的郑板桥,在谈论读书时有一句至理名言:“求精求当,当则粗皆精,不当则精皆粗。”他认为“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徒多徒烂耳。”因此,他很注意对书的选择,一经他确定为“当”的书,就无不细读,潜心苦习,“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筋,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也”。郑板桥的“求精求当”、潜心  相似文献   

8.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扬州城中的大盐商马程远亲自来到郑板桥的家,许诺千两白银求郑板桥的一幅字画,却被郑板桥一口回绝。为什么呢?原来郑板桥不喜欢结交马程远这样的豪绅富商,认为他们的钱财多是不义之财,往往是囤积居奇、压榨百姓得来的。这些豪绅富商就是出再多的钱请他作画,他也不干。而对那些穷苦平民,他非常同情,愿意和穷人来往,常拿钱周济他们,有  相似文献   

9.
郑板桥改诗     
清代郑板桥的诗、书、画,当时被人称为“三绝”。他的诗言情叙事,真切诚挚。他读书喜欢动脑筋思考,不拘泥于旧说,不随波逐流,总要提出自己的看法。郑板桥小的时候,有一次跟着老师和小伙伴到野外去玩耍。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走过一座小桥,看见桥下有一具少女的尸体。大家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老师作了一首诗,就念了起来: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小伙伴们听了,都连连说好。郑板桥听了,脑子里却立即浮现出一个个的问号。他对老师说:“老师,您的诗不对!”“怎么不对?”老师问。小伙伴们也都惊奇地看着他。郑板桥不慌不忙…  相似文献   

10.
《板桥家书》是郑板桥写给亲人、朋友的一封封书信的合集,情真意切,内容丰富,有很强的文学性。家书不仅包括板桥的治家思想、读书与教育后代的思想,而且包含着板桥的政治思想。板桥用简短的文字,在"家书"这一特定的文体中表现了自己的思想主张,意义深远。当今,通读《板桥家书》,他的爱人重农思想、治家教育思想、读书思想等,仍然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相似文献   

11.
读书与人格: 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秆新生竹,直似儿孙。 清代画家郑板桥爱画竹,他写给子女的对联也和竹子有关。上联一语双关,指出读书一方面可做精神食粮,一方面可赖以谋生;下联则寄厚望于子女,希望他们像竹子那样虚心而正直。  相似文献   

12.
悟,而后得     
古刹,檀香,木鱼,青灯古佛之下,满头银发的智者,手持佛珠,面一柱檀香,参悟关于生、关于死的真理。悟,是一种境界。郑板桥有言"书到疑处幡成悟"。读书有疑,故而凝神苦思,进而辨别是非,领悟书中内涵,方可有所收获。读书如此,人生  相似文献   

13.
为帮助小读者提高阅读效率,特集纳一些中外名人的读书方法,供同学们参考。朱熹的“循序渐进”法读书要有个先后顺序,读通一书,再读一书。就读一书而言,则要逐字逐句逐段按顺序读,先读的未弄懂,就不能读后面的。这样才不会生吞活剥或杂乱无章。读书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从近到远,急不得,也慢不得。而且要进度适当,方能见效。朱熹认为有些人读书收效不大,是由于在“熟”和“精”二字上下功夫不够。“读书不可贪多,且要精熟”。郑板桥的“攻探学问”法郑板桥说:“善读书者曰攻,曰扫。”“攻则直透重围”——只有层层剥进,才能抓住要领。这样就…  相似文献   

14.
<正>郑板桥是人们熟知的一位名家,相传在他10岁时候,他在私塾里读书,勤学好问,聪明伶俐,老师特别喜欢他。  相似文献   

15.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素有“三绝”之誉。所谓“三绝”,是指他的画、书、诗皆臻精妙。传说郑板桥罢官回乡,寓居扬州后,以书画自给,名重一时,有缙绅李某寄赠一联,上联云:“三绝诗书画”,板桥按纸沉思其下联,良久不得,展视乃“一官归去来”,叹为妙笔。由是郑板桥三绝之名更噪。但是板轿的“三绝”中,人们对他的书与画最为熟悉。二百多年来,人们对郑板桥的“六分半书”和他的兰竹画,几乎是家喻户晓,寸纸尺楮,皆争宝之。而对于他的诗词,相对地说,就不怎么熟悉,知  相似文献   

16.
板桥妙联多     
<正>郑板桥,名燮,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他是清代"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其诗、书、画时称"三绝",楹联也为后人称道。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上联说读书要选择,要全神贯注。咬定,这里有抓住要旨、深入体会的意思。对于有用书中的要旨,须精思涵咏,一旦领会其义,其乐陶然,可  相似文献   

17.
板桥巧断案     
成水 《良师》2011,(5):62-63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为人就像他画的竹子一样耿直不阿,因此虽然满腹经纶,一身才气,却郁郁不得志,只做过山东两任知县。在做知县期间,郑板桥为当地人民办的许多好事,至今仍广为流传。下面讲的是郑板桥巧断鸡案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也是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清官。在读书问题上他强调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特别是他强调读书要精选精读,要寻找贯穿串,读有特识,自竖旗帜等重要的读书观,对今人仍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值得我们作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阅读板桥自叙郑板桥板桥居士,姓郑氏,名燮,扬州兴化人。父立庵先生,以文章品行为士先。教授生徒数百辈,皆成就。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匙著,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相似文献   

20.
陈晨 《下一代》2014,(4):12
正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在我们的生活字典里模糊起来。有人不爱读书,有人没时间读书,有人读起书来"不知是他读书还是书读他",也有人认为,现在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触手可得,为什么还要读书?在一些地方,政府下大气力建起的农家书屋里,渎者寥寥无几。那里的常客,只是个别老人,还有放假的学生。其他人为什么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