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信息化时代,人们对承担社会责任的新闻媒体有着不同的心里期许。任何一个新闻媒体都有其特定的报道领域和报道风格,尤其是作为专业新闻类报刊来说,要改变外行人看不懂,内行人不爱看的老大难问题,只有将专业新闻通俗化才能与受众的期许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件的解读与阐释,不能仅仅以消息或信息的短平快形式来反映,而应适应新时期受众对社会事件思考与评价的需求,注重深度报道,更好地承担起新闻媒体“解疑释惑”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3.
朱俊良 《视听界》2007,(4):103-104
电视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件的解读与阐释,不能仅仅以消息或信息的形式短平快地反映,而应适应新时期受众对社会事件思考与评价的需求,注重深度报道,更好地承担起新闻媒体“解疑释惑”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4.
浅谈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潇 《新闻世界》2011,(6):133-134
民生新闻及公共新闻,因其"受众本位"核心,一直深受公众认可,而随着新闻传播渠道的延展,受众媒介素养提高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新闻传播理念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从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入手,解析新闻媒体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迟之禄 《新闻三昧》2003,(11):32-33
新闻工作者抓“活鱼”,把鲜活的新闻奉献给受众,以深度的报道启迪受众,以形象报道宣传受众,这不仅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素质、新闻媒体对自身的业务要求,更是广大受众迫切的需要。以下就谈谈在日常新闻报道中,如何抓好“活鱼”、深度及形象报道:新闻敏感抓“活鱼”新闻之所以姓“新”, 是“易碎  相似文献   

6.
何砾 《新闻知识》2005,(7):58-59
近些年来,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各新闻媒体越来越重视新闻策划,力争拿出最有新闻价值的报道,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NHK地震报道是新闻专业主义实践的一个范本,在灾难事件的新闻报道中,提供真实、客观、公正以及具有社会责任的信息显得尤为重要,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成为衡量突发事件信息报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NHK作为公共媒体,弥补了政治与市场制约下的关乎公共利益的信息传播不足,其自主性消解了来自权力体系的制约,资金来源消解了新闻消费主义受众...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新闻媒体上的会议新闻过多过滥,报道手段、报道形式又单调俗套,广大受众叫苦不迭,甚为反感。因此,改进会议新闻的报道,让会议报道摆脱俗套已成为广大新闻从业人员和亿万受众的共同心声。作为新闻从业人员,更应该改变会议新闻的报道方式,深入采访,精心写作,在报道角度、标题拟定、导语、主体写作等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使会议新闻耐看,观众愿意看,使会议新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经得起考验。  相似文献   

9.
客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工作只有真实地报道客观存在的事实,才能使受众获得准确、有效的信息,才能确保受众的知情权不受侵犯,才能实现新闻事业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经济报道已发展成为各新闻媒体的重点报道内容。在经济新闻的采写中,我经常觉得自己象一个生活捕手,每天在享受生活的同时,更多地是在承担一份责任,那就是捕捉住、采写出充满生活气息、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经济新闻。经济报道一般不像社会新闻那样具有  相似文献   

11.
陶伟峰 《新闻传播》2013,(12):25-26
受众收看电视新闻的习惯和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只有新手法、新形式、新语言采写新闻报道,进行新闻创新,才能不断推出受欢迎的新闻作品,让电视新闻与受众全方位对接,切实担负起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经过时代变革,由解释性新闻蜕变而来的深度报道,已经发展成为报道领域极为宽泛的一种新闻写作样式,其写作手法也日益多样化。随着报道领域和写作手法的不断丰富,深度报道已经成为新闻媒体加强舆论监督、增强竞争力、扩大社会影响、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有力手段,而深度报道中凸显的人文关怀也使其更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13.
新闻传播是新闻媒体向受众传递社会新闻事件的一个交流的过程。没有受众的存在,新闻媒体就失去了其报道的意义和价值。受众是新闻传播存在的重要前提。基于此,就受众在新闻传播中存在的特点与重要性进行论述,以期促进新闻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社会新闻因其具有浓厚的平民色彩和较强贴近性,能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在新闻媒体竟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采写刊播社会新闻成为各家新闻媒体争夺受众,扩大影响力的主要运作手段和追求的目标。在社会新闻中常有一些诸如车祸、火灾、坠楼、溺水、遭  相似文献   

15.
张勇 《传媒观察》2003,(10):59-59
随着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新闻改革的逐步深入,广大受众已不仅仅满足媒体对某一社会事件作动态性报道这个层面上,而与事件相关的背景介绍、前因后果、专家观点等,也是读者急于了解的内容。而新闻媒体为了打造新闻“航母”,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也在想方设法改变以往的报道模式和表现手法。于是,“新闻套餐”应运而生。笔者以为,所谓的“新闻套餐”,就是针对某一新闻事件或某一社会现象,运用各种新闻手段,通过整合相关的新闻资源,形成整体上相对集中、个体上相对独立的新闻大板块。实践证明,这种“新闻套餐”以其内容丰富、结构灵活、服务性强而深受各阶层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6.
写出别人没有写出的独特观点 追求独家报道,抢发独家新闻,长期以来,一直是新闻媒体追求的目标,希望以此作为制胜的法宝,确立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最大的市场份额。但在高度开放的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渠道十分发达,新闻操作日益透明,某一家媒体企图垄断或封锁新闻来源几乎不太可能。各家媒体对发生在本地、本国、以及国际上的重要新闻事件,几乎都能同步作出快速反应。因此,在众多媒体都尽其所能抢发新闻的今天,受众可能很快就从多家媒体上看到对同一新闻事件的相关报道,这时受众关注的焦点并不在于哪家首发…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报道经济领域最新变动的经济新闻,在各种新闻媒体的报道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由于经济新闻往往蕴含着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最新信息,因此也日益成为广大受众关心和关注的热点。 然而,作为经济新闻重要组成部分的工业新闻,地位却在江河日下。工业生产建设的成就、经验与模范人物等依然具有报道价值的方方面面,已很难构成能够引起新闻媒体重视并赢得强烈社会反响的景观。 这种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既有国家经济全面发展、产业结构重新调整、工业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  相似文献   

18.
赵琳 《新闻窗》2007,(3):110-111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经济新闻日益成为新闻媒体报道、关注的热点、焦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受众对于经济信息的需求,使得经济报道在新闻领域中日渐占据重要的位置。虽然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了一批专业性较强的经济类报刊,如《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等,但是普通受众更多地还是从大众类报刊获取经济信  相似文献   

19.
刘翎 《军事记者》2002,(9):40-42
近年来,以记者亲身经历所撰写的新闻报道在新闻媒体中刊播后,以其真实可感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表述而大受读者和观众的欢迎,亲历式报道也因此而成为记者大显“英雄本色”、媒体成功吸引受众“眼球”的重要武器。其实,亲历式报道作为一种新闻报道样式,早已有之,只是由于我们的记者长期习惯于以一种第三者的身份转述、评析新闻事实,而全然忘记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看重的不是记者的观点而是新闻事实本身。所以亲历式报道因将新闻事实以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涉及老年人的话题日益成为社会热点,因此涉老新闻应该报道什么、如何报道,值得新闻媒体和全社会共同思考。报道原则为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发挥服务社会与公众的作用,新闻媒体在报道涉老新闻时须坚持以下原则和理念。1.报道事实须理性客观当前,老年人与社会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范围不断扩展,程度日益加深。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