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电视新闻摄像记者外出采访前对摄像机要作好检查调试工作。由于新闻拍摄的机动性很强,摄像机必须随时处于最佳的“备战”状态,因此采访前设备的检查调试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假如你对自己的摄像机所处的状态了如指掌,那么你在拍摄时就能得心应手,随时随地抢拍镜头,抓住稍纵即逝的画面,捕捉到重要的新闻。本文以Sony公司生产的DXC-637P与PVV-3P组成的摄录一体机为例,说明外出拍摄前摄像机的检查调试工作。  相似文献   

2.
提起某团的新闻报道组,官兵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说,“牛”!办公室里奔四电脑、军内外长途直拨电话带传真、电视机、摄影机、照相机真是机机俱全、件件皆备。报道组的人员外出发稿也是十次起码八次有车坐。单凭这些,你说报道组牛不牛?一切都缘于这个团的领导对新闻工作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新闻中要说短小、信息性强、贴近读者口味或富有人情味,那就莫过于气象新闻。因为气象新闻就象临出门时热切关心你的妻子在你耳旁絮絮细语,关照出门时应带什么御寒衣物,防止感冒、着凉等等。所以现代社会中,气象新闻正像稻粱黍麦须臾离不开人们的生活,为此写好气象新闻已显得十分迫切与重要。写好气象新闻首先应密切注意气象与人们的心理效应,尤其是久晴不雨时,你的气象新闻的准确性、及  相似文献   

4.
采 访是获得新闻的基本手段 ,不论写作技巧多么高超的记者 ,如果他不是一个卓有成效的采访者 ,他也不会写出好的新闻。最有价值最有独创性的新闻作品往往都是来自成功的采访。总结十几年的新闻采访经验 ,对新闻采访技巧作一简单论述。技巧之一 :采访动机要正确新闻报道要客观、公正、真实。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把握好采访动机。为某一个人去“吹捧”的采访不宜搞 ;带着“敌意”的采访不宜搞 ;拿了人家钱的采访不宜搞。因为你带着这三种动机去采访 ,就不可能采访到真实、有价值的新闻。为吹捧某一个人去采访 ,那你就可能只看成绩不看缺点 ;带…  相似文献   

5.
沈阳军区某部政委张云林爱念他的“新闻经”。经过他传经的报道人员,像重新发现了自我一样,在新闻路上走出了劲头,也使该部的新闻报道工作长盛不衰。脚底板子下面出新闻——你不下,我带你下上等兵刘佳雪爱写故事,来报道组前就在《故事会》、《小小说》上发表过作品。小刘调到机关后,工作劲头特别足,经常看见他在电脑前“奋笔疾书”,报道组的灯光也跟着亮到深夜,可他却鲜有作品发表。一天下午,张政委来到了报道组对小刘说:“怎么样,刘大记者,最近发了多少大作了!”小刘惭愧地低下了头。政委说:“你底子很好,劲头也足,可新闻不是坐在报道组想…  相似文献   

6.
胡乔木同志在《人人学会写新闻》一文中说:“你在你的新闻里,每一次供给他详细的注释,纵断面和横断面的背景,色香声味,呼之欲出,人证物证,一应俱全。这样,你的新闻就叫做‘立体化’了,就叫做让人明了了。”  相似文献   

7.
"看标题就知道不是中国的新闻",这是一位网友在一条新闻后边的留言.新闻的标题是--<男子外出旅游故意遗落相机 考验他人诚信>,边上还有一行小字说明:最终相机回到手中.  相似文献   

8.
亦杰 《今传媒》2009,(12):57-57
“看标题就知道不是中国的新闻”,这是一位网友在一条新闻后边的留言。新闻的标题是——《男子外出旅游故意遗落相机考验他人诚信》,边上还有一行小字说明:最终相机回到手中。  相似文献   

9.
一条新闻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就会有不同价值的新闻稿问世。新闻的切入点选得好,新闻稿的质量就高;切入点选不好,就不可能写出好的新闻作品来。因此,要想写出上乘的新闻稿,就一定要选择能够体现事物新闻价值的最佳切入点。 记得刚当记者时,第一次外出采访,觉得什么都新鲜,  相似文献   

10.
社会生活产生新闻,新闻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如何不让有价值的新闻与你失之交臂,你必须要有新闻发现力,也就是要有一双慧眼.就像和氏璧故事,只有独具慧眼,才能识璞为玉,从平凡的事情中发现不平凡.不少新闻界前辈则把这双慧眼归结为新闻敏感.同样一件事情,旁人不觉得这里面有什么新闻,你一看,就看出新闻来了.  相似文献   

11.
26年的军旅生活,你与政治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你不是专职搞新闻,却~直对新闻清有独钟。如今你是二等功臣、二等甲级残疾,右眼失明,可对新闻事业,仍是一团火。“新兵秀才”和“铁嘴指导员”1969年入伍到大别山沟的仓库,火热的军营生活触动了你,你旋即拿起笔,沤歌大山和士兵,当月就在《战斗报》见稿两篇。新兵连结束,上级选派你到湖北日报社学习,“淬火”之后,你再也没有停过笔,当年就上搞89篇。你一个新兵带一个连的民兵打山洞,竟自己一人办起了宣传栏,成了“连报”记者兼编辑,工程进度还名列榜首。宣传处长到仓库见了宣传…  相似文献   

12.
吴溜(浙江大学新闻研究所05 级研究生):我曾在《南方都市报》实习。南都的社会新闻做得好在业界是有口皆碑的。当时带我的报社记者是一个有极强新闻敏感的报人,她用最言简意赅的语言告诉我什么新闻会好看: “你想读者关心什么,就怎么写。把话说清楚,文章写完后要删到没有一个废字。”  相似文献   

13.
杨光 《记者摇篮》2009,(4):49-49
每天发生的新闻事件浩如烟海,每个人可能接受的新闻却极为有限。要想让你的新闻引起别人注意,让别人阅读、收看并记住你的新闻,你就不能不重视新闻前期和后期的制作。这就是说,同样是新闻报道,同样的新闻事件,不同的媒体,不同的记者和编辑制作出来的新闻,就会有不同的效果、不同的社会反响,因为你采制的新闻角度和深度与众不同,当然在新闻的市场中就会有更高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4.
社会各界从不同的角度对"一带一路"倡议做着不同的解读。2015年10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特别报道——"数说命运共同体",以新颖、别致的方式,由新闻主播欧阳夏丹带你穿越"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15.
数据挖掘,展现出乎意料的事实和真相
  “啤酒与尿布”,这个关于沃尔玛超市的经典“数据挖掘”故事被讲了多次。
  数据挖掘的真正魅力在于挖出一些出乎意料的结果--就像“跟尿布一起搭配购买最多的商品竟然是啤酒”。沃尔玛随后将啤酒和尿布捆绑销售,两者销量双双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我翻开你的“作品集”,看见你在《人民日报》、《湖北日报》等报刊发表的一篇又一篇的“大块头”,我诧异了。顺便和你一谈,发现在你身上似乎也有不少“新闻”。你说你一踏入军营,就在某部当上了一名炮兵侦察兵。之后,连队指导员、宣传科副科长、团政治处主任……一级一级地“升”上去。到了八七年底,你脱下校官服、戴着两枚军功章,回到了生于斯、养于斯的家乡,“升”为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于是,十多年没沾过新闻边的人,搞起了新闻;副团职干部“玩”起了报道员干的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新闻”! 在许多人看来,既然是新闻科长,就肯定是专职专用了。其实不然,一年中,你采访写作的时间还不  相似文献   

17.
新闻浮世绘     
你小子有种别带保皇l啊!你有病啊!白天没●瞎叫唤啥?成都一八哥见到美女问好,见到新闻浮世绘@郭竞雄 @言咏  相似文献   

18.
当越来越多的读者说"我要的新闻你没有,你做的新闻我不要",当越来越多的新闻人追问读者"你到底想要什么",那就毫无疑问,出问题了. 读者永远都是对的,群众永远都是老师,问题出在媒体和记者身上,该创新了.  相似文献   

19.
我大学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但从大二时就萌生了考研的想法,新闻传播的考研方向也一早就决定。假期一有时间,就跑到所在城市的党报去实习。其间碰到记者和编辑老师都很好,愿意引导让你去了解现实中新闻的特点和习性,你去慢慢发掘新闻背后的细节。  相似文献   

20.
张古真,你也想搞新闻? 那回团长带你下去,基层干部当你是大首长,叭地都朝你敬礼,你比团长胖哎。你乐呵呵地说:我原是炊事班长。炊事班长成了新闻系大学生,你咋倒腾的? “说起搞新闻,以前我总以为‘豆腐块’是小闹,谁都成。要写就来大的。“79年,我从自卫还击战场下来,捎回一脑门子悲壮故事。寻思:这是抢手货,写出来保准能登。腌咸菜的旧房子,那儿是我的‘创作室’,天天去。我写一篇寄一篇,寄出后就急着看报纸。结果盼热了肠子,也没个‘反馈’,把我气惨了。“后来,团里让我在关押坏人的禁闭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