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渊去问孔子,说我曾经去过一条河,这个是一个深渊,这个深渊名字叫觞深,我在过它的时候呢,看见那个划船的人,他摆渡的技术太高明了,我看到他操舟若神,他划这个船完全在他的手里很听话,不管怎么样的波峰浪涌,他总是能把这个船驾驭得如同有神助一般,我就很羡慕地问他,你看我学划船这件事能学得会吗?那个人很轻松就告诉我,说学得会啊.但是他又说了一个秘密,说如果你要是会游泳的话,你学这个船就特别容易,你如果要是会潜水的话,即使你从来没见过船,你拿起桨来就敢划。我就想不明白了,我要回去问问我老师,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老师听了以后说,  相似文献   

2.
父亲还是那句话:“吸死算了,反正我没这个儿子。”儿子说:“父亲从来就没有爱过我,我是他的累赘,我死了他就解脱了。”堕入吸毒的深渊为什么没有回头之路?  相似文献   

3.
据《论语·学而》记载,一天,孔子的学生向他请教.子路问:"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合乎义理的主张,可以立刻付诸于行动么?"孔子答道:"有父亲和兄长在,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另一个学生冉有问:"先生,我要是听到合乎义理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公西华感到迷惑不解.孔子笑了笑说:"冉有畏缩不前,所以我鼓励他积极进取.子路生性逞强好胜,所以我就劝他缓慢行事,多听取别人意见."这个故事,就是大家熟悉的孔子倡导因材施教的范例.然而,反复仔细品味这个教育故事,我觉得很有进一步推敲考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记忆犹如一个沿着海滨行走的孩子,你永远无法知道他会捡起哪一块小石头珍藏起来。——[美]庞德一、我的读诗经历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在我们这个有着三千年诗教传统的国家里,我却从小没有接受过诗教。我的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煤矿工人,他不识字,每天在漆黑的矿井下辛苦劳作。父亲只是希望我把书读好,将来不要下井去挖  相似文献   

5.
认识你自己     
庄子在《人间世》篇中教给我们一种认识自己的能力,总结成两个字,叫做“心斋”,就是用心的斋戒去真正反躬内省,看看你自己。这个话是庄子假托孔子说的。孔子的学生颜回对孑L子说:我想出去做事,我要去卫国阻止暴虐的国君的恶行。他的老师孔子特别不屑地说:你别去了。你去了以后,碰到这么暴虐的一个人,你劝不好他,反而就被他杀了。颜回说...  相似文献   

6.
“必也正名乎”,是孔子讲过的一句话,在“四人帮”横行时期,孔子被打下十八层地狱,“正名”就是他的一条罪状。孔子当初提出“正名”的本意如何?且留给历史学家去考察吧!我想到的是张春桥、姚文元特别是那个顾问为什么对“正名”那么恨之入骨!答案就是:他们使尽偷天换日的招数搞乱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概念,然后用这个被篡改了的概念来整人济私,你要“正名”便戳穿了他们  相似文献   

7.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焦庄户地道战遗址参观,老八路军王爷爷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高高的个子,方方的脸庞、宽宽的下巴,挺直的鼻子,给人一种刚毅的感觉;两眼炯炯有神,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武之气。别看八十多岁的人了,走起路来还是标准的老八路姿态。一见面,我对他的敬佩之情便油然而生,我曾经在心里无数次想象过的抗战英雄就是他这个样子的。他首先带我们去参观焦庄户地道战纪念馆。他告诉我们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鬼子的铁蹄就踏遍了华北大地,中国人民陷入了苦难的深渊,侵略者到处杀光、抢光、烧光,仅在焦庄户所在的冀东平原就制造了几…  相似文献   

8.
马利 《教师》2011,(1):26-27
在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的表达交流模块.列举了孔子的这样两则小故事。第一个讲的是,孔子的一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小孩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过功利和贪心。孔子却对他说,他做得好,因为他的这种行为在向社会宣告:只要冒险救了别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激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相似文献   

9.
在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的表达交流模块,列举了孔子的这样两则小故事。第一个讲的是,孔子的一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小孩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过功利和贪心。孔子却对他说,他做得好,因为他的这种行为在向社会宣告:只要冒险救了别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激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相似文献   

10.
<正>庄子曾假托孔子说了这样一件事: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渊对孔子说:我曾经渡过一个叫"觞深"的深渊,看见摆渡的人,划船技术太高明了,简直是"操舟若神",如有神助一般。我就很羡慕地问他:操舟可以学吗?他回答说:可以。但是,他又透露了一个秘密:要是你会游泳的话,你学划船就特别容易;要是你会潜水的话,即使你从来没见过船,你也会划船了。请问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1.
文峰广场     
文峰广场,我曾经去过很多次,每一次去,都会有新的感受。今年春天,我又一次游览了文峰广场。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象棋残局”,传说是孔子以及他的学生下的棋。穿过棋局,即可看见一个花坛,但吸引我的并  相似文献   

12.
1939年4月上旬的一天,细雨迷蒙的湘西峻岭之中,一群袈裟褴褛的和尚正攀援在陡峭的崖边。突然,一个和尚脚底一滑,身子便向深渊坠去。紧急中,他一把攥住荆条,才稳住身子,不料,他背上的包袱被扯松,掉入了深渊。脱离险境的和尚一看包袱失落,不禁脸色大变,汗如雨下,他呆了一会儿,大叫一声:“师父,我对不住你呀:”说着,纵身跳进了深渊。众和尚悲痛万分,双手合十,默默地祈祷。过了好一会儿,他们又各自加固了一下身上的包袱,继续向山中走去。  相似文献   

13.
孔子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认为,当学生的学习已达"愤"与"悱"的心理状态时,就需要去启发。孔子就常用诱导的办法回答学生的问题,他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扣其两端而竟焉。"所谓"扣其两端而竟焉"是指盘问他所问问题的两个方面,然后逐步引导提  相似文献   

14.
张希林  东辉 《下一代》2009,(1):44-47
孔子的生活是学习,学习是他的生活。孔子说过,他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而是由于爱好古代文化,靠勤奋和敏捷去学习得来的,承认自己是“学而知之者”。孔子的学习精神、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是他留给后人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孔子有个得意门生,姓宓,他的名字很奇怪,叫子贱。这个宓子贱在鲁国任单父令之前,去拜谒孔子,孔子叮嘱他:"不要因别人的意见与自己相反而轻易否决别人,更不要轻率许人,这样容易丧失操守。"  相似文献   

16.
有个人老是在想:“我怎样才能成功?”于是他向那些成功人士请教成功的经验。一天他遇到孔子,欣喜若狂没想到孔子听完他的问题这样回答他:“你居然有时间来.问我如何追求成功?为什么不马上去实现呢?”  相似文献   

17.
有一次,孔子要带他的学生去远足。学生甲问他:“明天何时出发?”孔子说:“吃过早早饭出发。”学生乙又问:“明日何时出发?”孔子却说:“吃过迟早饭才出发。”结果,甲乙两学生都在孔子预定的时间吃过早  相似文献   

18.
问题的源起:在指导学生学习高中语文读本第六册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个非常“特别”的问题:孔子为什么难以推行他的仁政主张?我认为是他个人的原因,他说话太“冲人”,他的主张很好,但说话太“生硬”,不易为人接受。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个“观测点”很新。以前我们看孔子,关注的大多是他的思想,即使谈到孔子的语言,也是作为《论语》这部语录体著作的语言,大多是从语录的角度去分析他的思想价值。“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爱因斯坦语)。我决定搞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复述了张同学的问题,肯定了他的“重大发现”。或许是我煞有介事的开…  相似文献   

19.
<正>小语姓"小",但我们语文老师却应有"大语文观"。在今天的《孔子拜师》教学中,真正让我体会到了来自生活的语文更能让孩子们学好语文,结合生活的语文更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用好语文。片段一:生1:从"风餐露宿"这个词语,我仿佛看见了孔子在路上,饿了就啃两口冷冰冰的馒头,渴了就喝小河沟里的水。生2:他的馒头吃完了就只好去挖野菜来吃。生3:野菜还要煮,他没有火,他应该是去摘野果子吃。生4:他没有吃的了,可能会到别人家里去要一点儿来吃,电  相似文献   

20.
孔子周游列国时,路过吕梁瀑布。它从高处倾泻下来,水声訇訇。这时孔子看见一位老者走了下去。孔子想叫一名弟子去救他。可瞬间那老者竟又重现在百步之外。他白发飘飘边走边唱,神形潇洒。孔子赶上他,虚心请教:请告诉我,你有什么秘诀可以对付这样的水流?老者笑道:我只是随着漩涡进入,又随着漩涡出来,我让自己适应水流,而不是让水流适应我。顺应生命之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