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职业枯竭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工作和所教学生都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了解中小学教师在职业枯竭中的性别、教龄、年龄等人口学因素的差异,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并且对社会支持等相关因素的研究能够为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提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
教师职业枯竭严重危害着教师的心理健康,职业枯竭使教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延缓和阻滞作用。职业枯竭的产生源于教师的职业角色特征,又与社会和学校管理因素相关。教师职业枯竭的缓解与克服,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体自我调适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问卷法探讨了特殊学校教师职业枯竭特点。结果表明:特殊学校教师职业枯竭显著低于普通学校教师;北京市特殊学校教师职业枯竭感显著高于深圳市特殊学校教师;特殊学校教师职业枯竭在教龄、学历、每周授课数量、任教科目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教师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这些压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造成教师职业枯竭.教师职业枯竭的原因复杂多样,文中着重分析了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职业枯竭的原因,并探讨了预防和避免教师职业枯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教师职业心理枯竭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职业心理枯竭是衡量个人工作质量的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探讨教师职业心理枯竭的总体特征、危害,重点分析影响教师职业心理枯竭的相关因素,提出科学的干预对策,对于有效解决教师职业心理枯竭问题,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注教师成长的盲区——职业枯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日渐深化,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枯竭问题也日渐加大,教师专业成长受到一定影响。文章分析了影响教师职业枯竭的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教师个体因素,提出了应对教师职业枯竭的策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7.
朱姝  信红 《教育学术月刊》2010,(2):57-58,82
文章对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目的:探讨吉林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职业枯竭问卷和90项症状自陈量表,对吉林地区19所中小学校共1192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枯竭状况属于中等水平,心理健康各因子与全国常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不同的心理健康因子对职业枯竭的各维度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说明心理健康水平低是导致职业枯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学效能、应对效能、职业枯竭关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教师教学效能、应对效能对教师职业枯竭的预测作用,并比较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在这种作用上的差异。方法:以29所高中阶段学校763名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教师教学效能量表、应对效能量表、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量表,对其教学效能、应对效能和职业枯竭进行模型设定和验证。结果:两类学校教师的教学效能主要以应对效能为中介作用于职业枯竭,同时也对应对效能和职业枯竭的个别因子产生直接影响,应对效能区别于教学效能,是一种更为重要的变量;普通高中教师的教学效能以应对效能为中介作用于职业枯竭中的非人性化、情绪衰竭、认知枯竭因子,并直接影响个人成就感因子;职业中学教师的教学效能则直接影响非人性化因子,并以应对效能为中介作用于职业枯竭的四个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教师教学效能、应对效能对教师职业枯竭的预测作用,并比较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在这种作用上的差异。方法:以29所高中阶段学校763名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教师教学效能量表、应对效能量表、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量表,对其教学效能、应对效能和职业枯竭进行模型设定和验证。结果:两类学校教师的教学效能主要以应对效能为中介作用于职业枯竭,同时也对应对效能和职业枯竭的个别因子产生直接影响,应对效能区别于教学效能,是一种更为重要的变量;普通高中教师的教学效能以应对效能为中介作用于职业枯竭中的非人性化、情绪衰竭、认知枯竭因子,并直接影响个人成就感因子;职业中学教师的教学效能则直接影响非人性化因子,并以应对效能为中介作用于职业枯竭的四个因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教师职业枯竭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教师职业枯竭的致因与影响,并试图讨论利用终身教育资源建立教师终身教育机制,以较好地缓解教师职业枯竭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教师教学效能、应对效能对教师职业枯竭的预测作用,并比较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在这种作用上的差异。方法:以29所高中阶段学校763名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教师教学效能量表、应对效能量表、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量表,对其教学效能、应对效能和职业枯竭进行模型设定和验证。结果:两类学校教师的教学效能主要以应对效能为中介作用于职业枯竭,同时也对应对效能和职业枯竭的个别因子产生直接影响,应对效能区别于教学效能,是一种更为重要的变量;普通高中教师的教学效能以应对效能为中介作用于职业枯竭中的非人性化、情绪衰竭、认知枯竭因子,并直接影响个人成就感因子;职业中学教师的教学效能则直接影响非人性化因子,并以应对效能为中介作用于职业枯竭的四个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描述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理枯竭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探索有效降低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枯竭的对策。方法:采用测量法,对四川省182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理枯竭现状进行测量分析,并系统考察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枯竭的特点及对策。结果: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理枯竭与参照值相比情况较为严重,主要体现在个人成就感和认知枯竭两个维度上;职业心理枯竭的个人成就感维度在所教年级因素上存在差异;职业心理枯竭的情绪衰竭、去人性化、认知枯竭三个维度在有无辞职想法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职业心理枯竭的个人成就感维度在是否担任班主任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理枯竭状况较为严重,同时教师的职业心理枯竭还具有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心理枯竭状况普遍存在的新趋势和新特点,亟待社会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师职业枯竭是一种在工作重压之下产生的身心疲惫状态,它已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及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造成高职教师职业枯竭原因有社会发展因素、学校内在因素和个人因素,所以应该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方面来解决高职教师的职业枯竭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学效能、应对效能与职业枯竭的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是职业枯竭的高发人群,探究高中阶段教师职业枯竭的现状与内在作用机制,进而研究应对方法,对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有重要意义。我们对29所高中阶段学校763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建构教师教学效能、应对效能和职业枯竭的结构方程模型,发现教学效能主要以应对效能为中介作用于职业枯竭,同时直接作用于职业枯竭中的非人性化因子;应对效能区别于教学效能,直接作用于职业枯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和应对效能,有利于修正教师的职业枯竭。  相似文献   

15.
以340名中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以"教师职业倦怠问卷"为研究工具,对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并不严重,成就感较高,中学女教师情感枯竭维度显著高于男教师,专科组教师情感枯竭维度与成就感维度均显著高于本科组教师,教龄因素对职业倦怠各维度均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分层取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广西桂林市、玉林市、防城港市等35所学校900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教师职业倦怠和生活质量相关因素的状况进行书面调查。结果表明:广西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整体处于低等程度的职业倦怠,但情绪枯竭处于中等程度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水平存在教龄差异,6~10年教龄是教师职业生涯中职业倦怠的高发期;女教师职业倦怠总分和情绪枯竭显著高于男教师;广西中小学教师生活质量相关因子状况处于中下水平,人际交往能力因子得分最高,业余娱乐生活和生活质量总体评价两因子得分最低;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生活质量相关因子呈显著性负相关,认知功能、精神紧张度、自尊、人际交往能力、生活质量总体评价5个因子对职业倦怠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918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社会支持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业枯竭、职业承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社会支持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业枯竭与职业承诺之间起调节作用。据此,本研究提出教育建议:降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职业枯竭感,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提供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8.
教师职业枯竭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教师职业枯竭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普遍存在的现象所谓职业枯竭也称为职业倦怠或心理枯竭,是一种因工作深化和工作节奏加快而导致的生理、心理疲惫现象。国外学者Freudenberger和Maslach将“职业枯竭”界定为:个体无法应对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渴状态。教师职业枯竭表现形式多样:从职业的角度看,表现为教师自身知识的老化。教师的专业知识一般是自己接受高等教育时积累的,彼时的积累到此时传授给学生,有些内容不免显得陈旧。而且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原来所学的东西几年之…  相似文献   

19.
农村小学教师职业枯竭及其与抑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教师职业枯竭问卷和Beck抑郁问卷(BDI)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农村小学教师的情绪衰竭、非人性化程度显著低于城市教师,认知枯竭程度显著高于城市教师,个人成就感差异不显著;(2)工作量大小对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枯竭程度有影响;(3)BDI总分、部分项目与职业枯竭有相关,但都在0.3以下,说明职业枯竭和抑郁虽然有交叉,但实质不同。  相似文献   

20.
关注教师成长的盲区——职业枯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枯竭是当前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困扰教育界的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枯竭主要表现为生理、情绪、心智、价值、非人性化和行为方面。本文从社会、学校、教师个人三个维度时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缓解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