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搭配是指词汇项的习惯性共现,这种共现体现了词汇项之间的横向组合关系和纵向聚合关系,说明词项之间具有相互期待性和可接受性。在语言使用中,词与词之间的搭配使用,要受到语法规则、语义选择、结构和文化因素等方面的限制。本文首先论述了词语搭配的界定,进而从词汇习得角度来探讨词语搭配的问题,着重从语法规则限制和语义限制两方面论述词汇搭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词语搭配是指一些词与另一些词同时出现的语言现象。在语言实践中,人们为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经常通过特定的语言环境,巧妙的改变词汇的搭配组合方式。词语搭配的变异是获得修辞效果的一种主要手段,主要体现在矛盾修饰法、移就、通感、轭式搭配、话语反讽以及隐喻等修辞手段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修辞是最能体现汉语灵动活泼、内涵丰富特点的语言运用方式,<长恨歌>在这方面独具特色,尤其是对变异修辞的运用,不仅数目多,而且类型广.据笔者统计,<长恨歌>中变异修辞的用笔之处多达236处,其中组合搭配变异运用的频率最高,多达155个.组合搭配变异中的定中搭配运用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4.
汉语的语法实质上就是两级语言单位的组合法,学习汉语语法主要是了解和掌握汉语各级语言单位的组合规则(组合方式、组合手段和组合关系)。组合中,语言单位之间有一个语义搭配的问题。语义搭配得当,符合逻辑事理,符合语言习惯,组合就正确,语义搭配不当,不符合逻辑事理,不符合语言习惯,组合就会出毛病。  相似文献   

5.
搭配变异通过突破语言规范,创造非常规的语义关系,制造语义冲突唤起交际者的联想,它所表现出来的修辞效果蕴含了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基础。本文通过隐喻、移就、轭式搭配和双关等辞格的表现,探讨关联理论对搭配变异修辞效果的理论支持和诠释。  相似文献   

6.
莫言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纵观近20年莫言研究资料,学者多是从叙事特征、精神内涵、文学价值等角度解读莫言作品。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突兀奇崛的语言是莫言文学作品的显著特色,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笔者拟将语言学和文学结合,运用变异修辞学的相关理论,对《红高粱》中超越常规的词语搭配进行研究,旨在考察文本中的词语搭配变异在五种基本句法结构中的分布情况、语义变化情况和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修辞上将两个语义特征互不相容的词语搭配在一起,称作"超常搭配",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爱着您的爱,幸福着您的幸福"等.这种搭配由于打破了语言的线性组合规律,不合逻辑、不合语法,造成了独具效果的陌生化现象,从而在语言接受上具有多方面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8.
司继涛 《英语辅导》2011,(4):172-174,179
英语移就修辞是一种超常规的搭配,其修辞特征在于修饰词的位移形成修饰词与新被修饰词的语义冲突,从而产生常规搭配无法获得的修辞效果。文章从定义、修辞理据、表现形式及翻译策略等方面对这一修辞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个词语都有一定的语义特征,这些特征规定了它只能和哪些词语搭配,不能和哪些词语搭配,从而构成一定的逻辑制约和语法规则。如动词“吃”要求含有“动物”义素的名词作它的施事格.要求含有“食物”义素的名词作它的受事格,这是合乎规则、合乎逻辑的正常搭配。而在修辞上将两个语义特征互不相容的词语搭配在一起,就叫“超常搭配”,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爱着您的爱,幸福着您的幸福”等。这种搭配由于打破了语言的线性组合规律,不合逻辑、不合语法,造成了独具效果的陌生化现象,从而在语言接受上具有多方面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变异修辞是指突破常规、创造性使用语言的特异表达方式。《围城》语言艺术的显著特色之一就是变异修辞的运用,《围城》小说语言的变异修辞艺术主要表现在词汇、语法、语义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修辞语义是指在语言应用过程中,修辞主体出于某种修辞考虑或者修辞需要,借助于具有普遍约定性的语言意义,并充分利用具体语境条件和特定的语体规制进行修辞创造所形成的语义修辞化变异。从总体上看,修辞语义的基本属性表现为修辞性;从不同角度观察这种修辞性又体现为情境性、具体性、个体性等属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词汇搭配对比是语义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其所研究的是词与词之间的一种横向组合关系。论文从语义和语法层面对汉维语词汇搭配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超常搭配是语言陌生化理论的一个具体体现.<围城>中词语的搭配遵照语法规则,超越语义要求,以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述补式等超常搭配实现了语言的陌生化.  相似文献   

14.
语言变异是作家在运用语言时,出于表达的需要,故意在一定限度上突破语言、词汇、语法等种种常规而采取的一种变通用法。文学语言的变异,实质上是能指与所指、语符与语义,在具体使用时的分离和偏转,能指与所指的对应关系的破裂,从而产生语言的“偏离效应”。鲁迅是语言艺术大师。他笔下的语言,常常打破常规,运用语言变异艺术,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语言,给读者不平常的感觉,获得艺术享受。语言变异内容丰富,它是建立在修辞技巧的基础上的。他认为:“作文的人,因为不能修辞,于是也就不能达意。”修辞技巧促进语言变异,语言变异丰富修辞技巧。下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几种类型的定中短语为对象 ,分析研究了在语义组合上 ,修辞手段与语法手段的区别 ,指出 ,语法关系与语义关系的不对应 ,是现代汉语的特点 ,在分析语法结构时 ,如果不认识或者忽略这个特点 ,片面地从语法关系的角度去考察语义关系 ,就会作出不符合语言运用实际的分析。本文着重分析了形容词做定语的 ,具有语法关系与语义关系不对应特征的定中短语 ,对其类型、语义组合方式、构成条件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修辞格则是这种文化的具体体现,是一定文化所编制出来的语言组合的模式。修辞格是在语音、语汇、语法基础上形成的固定的语言表达格式。修辞中的语音修辞、结构修辞、语义修辞和情理修辞对于增强语言表现力很有帮助,这在中国汉族婚礼用语中有生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有发展的趋势,并逐渐形成一种较普遍的语言现象.现代汉语中“副+名”的组合,有的出于语法的需要,有的则出于修辞的需要.出于语法需要的,大都具有关涉性的语义特征;出于修辞需要的,大都具有描述性的语义特征.现代汉语中副词修饰名词有两种类型,即语法类型与修辞类型.两种类型的“副+名”组合,在具体分类、句法功能、语义等方面是不同的,修辞类型中的名词可看作活用,名词临时活用为形容词.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有发展的趋势,并逐渐形成一种较普遍的语言现象.现代汉语中“副+名”的组合,有的出于语法的需要,有的则出于修辞的需要.出于语法需要的,大都具有关涉性的语义特征;出于修辞需要的,大都具有描述性的语义特征.现代汉语中副词修饰名词有两种类型,即语法类型与修辞类型.两种类型的“副+名”组合,在具体分类、句法功能、语义等方面是不同的,修辞类型中的名词可看作活用,名词临时活用为形容词.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超常搭配,就是超出语法和逻辑意义上的词语搭配现象,它往往是不同辞格的具体运用,有着其独特的修辞功用。《故乡的榕树》中有几处语言的超常搭配,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相似文献   

20.
"数·量·名"定中结构的变异搭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量·名"定中结构的变异搭配在文学语言中较为常见,它是对正常搭配的语义规则、语法规范、逻辑准则三方面的超越,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和特殊的修辞效果.文章拟从其搭配类型、构成特点及语法规律方面作一些探讨,力求对其本质规律有新的拓展与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