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语文》2011年第3期发表了吕蒙、毛远明《释"悬米"》一文(下简称吕文),文章认为:文献中的"悬米"乃"悬水"之误,由"悬水"的"瀑布"义比喻连绵不断,源远流长。然细考各用例,我们发现吕文的释义并不准确,以下试加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风水术又称堪輿术,是一种从古代沿袭至今的择吉避凶的术数。“堪輿”即为相地、看风水的意思。古人认为,宇宙和人体均由“气”所生,自然变化、人的祸福均与气有极大关系,所谓“有气则生,无气则死”,因此,古人一定要找一个生气旺盛之地居住和埋葬。“风水”一词,最早见于晋代郭璞所作的《葬经》,书中记有:“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可见风水自古就是相地之法的两大要素。风水术后来与阴阳五行学说、易学理论、谶纬之学相融合,形成一整套的“风水学”理论,让人真伪难辨,泥沙俱下。但是,它能相继传承两千余年不灭,必然有其合理的成分,其中,选择墓藏之地,迷信成分居多,而选择建筑居住用地时,则包含了一些合理的、朴素的地理学道理。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村寨的选址布局:风水观中的环境生态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我国传统村寨的选址布局长期以来是受传统风水观支配的。风水观是中国人在长期适应自然生态环境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思想意识,包涵了中国人对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的选择,规划和布局的思想,其目的是追求理想的生存环境。理想的生存环境必须“藏风”、“得水”、“乘生气”。风水思想的产生受到了中国古代“生气论”哲学的影响,认为“天地间只有一个气”,“万物皆成于气”,风水穴位所在乃地中生气旺盛之处,而生气的特点是“乘风则散,界水则  相似文献   

4.
这里并没错     
贵刊1995年11期发表了云南王崇翔老师的“《第一场雪》中的两处值得商榷”一文。笔者拜读后,认为文中提法存在理解错误,现提出,愿就教于王老师及读者。文章(一)认为:“……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这句中的“山川、河流”不能并列使用。理由是因为“川”就是河流的意思,这样使用会有重复之误,应改为“山脉、  相似文献   

5.
2021年,我们课题组承接了四川某高校的一个横向课题,暑假期间多次飞往成都进行调研。课题完成之后,校方邀请课题组游览了位于四川甘孜州康定、道孚和丹巴三县交界处的雅拉雪山。此次雪山之行让我有了一个意外收获——雪山的雪线让我联想到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底线。雅拉雪山,藏语全称为“夏学雅拉嘎波”(意为东方白牦牛山),海拔5820米(也有资料说是5884米),被康巴藏区的牧民视为心中的一座神山。  相似文献   

6.
客家文化特色民居围龙屋靠山面水,由椭圆形的围屋和半月形的池塘构成,组合为完整的圆形,体现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对天地的敬拜。其中,半月池是围龙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味。从风水理论看,水是构成风水宝地的重要元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不仅是万物之源,还被看作“财源”的象征,客家人相信有水即有财;半月池倒影围屋,并与屋后青山相互辉映,虚实对称,具有建筑美学上的建构作用;半月池可以有效减少地震、火灾的灾害损失,池中还可养鱼植莲,池水还能方便灌溉,调节气候。  相似文献   

7.
一、元素论的萌芽 我国古代学者在公元前四世纪战国时的作品《尚书·洪范》中就明确提出“五行”的概念,认为构成世界万物的是金、木、水、火、土五行。 古希腊的哲学家认为自然界存在着初始物质。如泰勒斯(Thales,公元前640~546)说水是万物之源,阿克西米尼(Anaximens,公元前560~500)说空气是万物之源,赫拉克利特  相似文献   

8.
神州聚焦     
塔克拉玛干沙漠有水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科技人员王宏、李凤林等,最近首次发现塔克拉玛干沙漠有“凝结水”。这一发现对认识塔克拉玛干沙漠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凝结水又叫“悬状水”,是沙漠中潜水层水分蒸发上升,接近沙漠表面遇冷凝结而成。本世纪中期地质学界有人提出自然界存在“凝结水”的理论,却一直未找到实证。据介绍,王宏、李凤林参加塔克拉玛干沙溪水资源科学考察时,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一个名为“塔中”的地方,发现了两处“凝结水”0一处分布在一座沙丘半山腰的湿沙带中,湿沙带中存在的悬状水无根无源,两天后随湿沙一起蒸…  相似文献   

9.
时间之流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逝者如斯。斯如逝者。然而,“逝者”与“斯”终究是不同的,大川出自高山峻岭,疾徐有变,深浅不一,而时间的流程却是亘古如斯,不论天长,还是地久。但以人有限的想像和理解力,把时间比作河流还是颇为恰当的。河流一脉相承,奔奔滔滔,直至魂归大海,悬瀑之流即深潭之水,源头之溪即入海之涛;在人类的知识体系里,则强分之上游、中游、下游。时间更是不灭不竭不断的流程,农历的时间与公历的时间又有什么不同呢?屈原的时间和歌德的时间也是没有区别的。在人类的历史学中,时间却被分成当代、现代、近代、古代。这样,时间的能量就…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学习中出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某些情况下,先有意识的让学生出错,然后让学生找到错误的根症,一方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增强学生对错误的警觉意识和“免疫”能力。一、试错教学的依据和作用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刺激反应联结”和“试误”理论认为...  相似文献   

11.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们在写作过程中,在观察感知客观事物时,并不是停留在单纯的认识事物上,而总是伴随着情感的体验。哲人云“愤怒出诗人”,普希金认为“越是悲哀,他的诗就越工整”,中国古人亦云“穷则愈工”,刘勰就主张“为情造文”,文章乃作者感情之载体,好的文章应该是情感流淌其中,无情之文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情感充沛之文章,则匠心毕现,文心斐然。然而,在学生的作文中“假”、“大”、“空”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2.
释“悬米”     
隋《宋永贵墓志》:洪源括地,与悬米争深;高峰极天,共云丘比峻。悬下一字,拓片清晰作米。复查隋唐文献,多次出现悬米。墓志材料如:(1)竹箭分流,起于悬米。(隋《裴鸿墓志》)(2)将恐波迁悬米,舟移接汉之川;峰低委粟,泽贸干云之峤。(唐《韩节墓志》)  相似文献   

13.
71.“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长江之歌》)该歌词中蕴涵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说明长江上源是靠冰川融水及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春季气温升高,积雪、冰川融化,形成长江源头的水源补给。“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这是由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因而绝大部分河流东流入海,长江也自西向东流,注入东海,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又由…  相似文献   

14.
《八小时以外》2010,(11):9-9
“你懂不懂风水?在这个地方你的建筑起来了,就挡了政府的办公楼。这里是衙门,你要建在这门口?!我不知道是哪个领导批的,如果我在这里,你就批不了!”重庆市江津区委书记王银峰以“影响政府办公楼的风水”为由,要求当地一个合法楼盘项目停建。谈判很不愉快,开发商暗里录音并发到网上,引起网友热议,并被冠以“风水门”。  相似文献   

15.
“广义风水论”与人类生活环境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风水术以其历史之悠久,参与者之普遍,文物古迹典籍之浩瀚,服务领域及学科领域之广阔,以及对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发展作出的贡献,而令世人震惊,命名其为“广义风水论”当之无愧。“广义风水论”是通过气、水与岩土的关系及其在岩土中运移之规律和产生的万千地象来服务于人民的学问,它溶天地生人知识于一炉,既考察人类生活环境系统,又联系民族文化积淀,是整体有机自然观在应用地学中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6.
《后汉书.南蛮传》Ban瓠说,一误将Ban瓠为犬,二误将Ban瓠为“长沙,武陵蛮”之源,此说广为流传,误上加误达1500年,本文认为:Ban瓠本为黄帝后入,归入三苗部落并成为其著名首领,罗泌《路史.论Ban瓠之妄》言之成理;与长沙,武陵蛮有关的民族族源与远古九黎部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孙业兰 《教育文汇》2008,(12):33-33
我至今忘不了去年期末考试前的一次语文模拟考试的试题是那样的“恐怖”! 命题者将老舍先生的两篇文章《济南的冬天》和《济南的秋天》中写“水”的文字作比较阅读,问甲文乙文中水的特点各是什么。从卷面看,属于填空题,每个问题后留了约一厘米的横线。正是这个一厘米长的横线,让我一筹莫展。济南的冬天之水与秋天之水比较起来的确各有特色,但是,如果要我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嵌入这个横线上,不怕见笑,我真的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18.
乔俊杰、马玉山在《修辞学习》撰文认为,《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句 第一个“无”字似误,与“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甚是抵牾。此论缺乏确凿证据。要探讨这个问题,必 须弄清“素琴”与“丝竹”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职工教育》2010,(7):17-18
美丽雄厚的青藏高原,被称为千山之宗、万水之源,她不仅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同时也是长江、恒河等许多世界著名河流的发源地。从某种意义上讲,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母亲河。西藏的蓝天碧水,就是人类美丽的香格里拉。在西藏,有一位身体瘦弱但精神饱满的藏族女子,用自己的智慧、心血和近20年的青春岁月,守望着这片高天厚土的雪山、草原、湖泊和森林。她就是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扎西央宗。  相似文献   

20.
“试误”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魏有章“试误”即“尝试错误”.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提出的关于人类学习过程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过程(如发现新理论、发明新技术、掌握新技能等)是一个反复“尝试错误”的过程,是一种长期的探索性的认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