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文体学关注语言分析或语言形式选择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从认知的框架来解读文学作品,更能揭示语言中蕴舍的意识与语言形式的关系。本文介绍了认知语言学中的主要理论模式,即图形一背景、意象图式、概念隐喻。并拟从认知文体学的视角,对《春》这一诗歌进行认知文体分析。指出认知语言学对文体学结合的方法更能解释对诗歌语言的选择,为文学作品的探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2.
语篇视点与认知诗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前人的研究,以《约翰·安德森,我的爱》为例,采用语篇视点和认知诗学中的图形/背景、隐喻等理论相结合的视角对它进行认知解读,探讨语篇视点与认知诗学的关系。研究认为,视点也属于认知诗学的研究领域,它在认知诗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视点理论对英语诗歌文本的分析。视点为丰富认知诗学的研究范畴,为英语诗歌赏析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诗经·卫风·木瓜》的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诗经》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本文从认知视角,应用概念合成理论对《木瓜》中隐喻的意义构建过程进行分析,验证了概念合成理论对《木瓜》的意义建构过程具有强大的解释力,从广度上扩展了对《木瓜》的研究,也为大家赏析《诗经》的文学魅力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认知语言学吸收了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的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拓宽了我们的研究视野,为语言研究增加了新的视角,也提高了语言学研究的科学性。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论述了一词多义的成因,并从范畴理论、框架语义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三个方面探讨了一词多义现象。  相似文献   

5.
论文试以关联理论(RT)和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ICM)理论为视角来探讨春晚小品《一句话的事儿》中的善意谎言现象,分析其解读过程中的心理机制问题。提出ICM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狭义的理论上善意谎言认知框架,而RT理论可以具体把这种理论上的认知框架应用到善意谎言实际分析中,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来解释具体语言现象的假设。同时指出,RT与ICM在对善意谎言的解读中具有互补性,两者结合起来对善意谎言具有更强的解释力。为此,论文提出了一个RT-ICM认知语用工作模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诗文赏析的心理过程。提出了"假设——模拟"心理框架,介绍了几种认知模型,然后在"假设——模拟"框架下,运用几种模型对一首抒情诗《雨霖霖》和打油诗做了个案分析,这种赏析方法使阅读不仅有意义,还有意思,增进了阅读趣味,在诗文赏析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备受学界关注的语言现象。本文拟从框架转换理论视角出发,以"认知语境"和"理想化认知模型"这两个概念为导向来对当下广为传播的网络流行语做一个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人体词的语义丰富,是语言的一部分。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人体词进行过研究。但是,对于人体词的语义扩展机制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框架语义学是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成果之一,认为语言是基于认知的身体体验概念化的产物。本文以我们熟悉的人体词为研究对象,试图从框架语义学的角度对人体词的认知机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通过实例说明框架理论在人体词语的语义扩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刘庚玉 《海外英语》2012,(4):143-144,163
语言学中的框架理论强调视角的不同导致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对同一种情景进行描绘时,不同词汇和句法选择,即不同的表达式都会展现出在译者的认知域里想要突出表达的内容。框架理论在翻译现象研究过程里,尤其在不同翻译文本的研究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正于Snell-Hornby所说的,框架视角翻译研究的核心理念是:翻译不是词与词的配对,而是着眼整体、重造格式塔的过程。该文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对《牡丹亭》两个译本进行比较研究,看不同译者在不同的视角和见解下如何理解文本内容,重塑人物角色。  相似文献   

10.
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研究构词现象是现代构词学研究的新课题。从研究词的结构入手掌握词汇,是人类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过程。文章从认知范畴、象似观和认知模型与激活理论为视角对英语词汇进行认知的分析及词汇教学的认知语义分析,探索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1.
认知语法认为意义即是概念化,构建了一个综合的理论框架来描述翻译中的概念化过程及认知加工。以Langacker的认知语法理论为基础,从意象的详细度、突显、总体扫描和顺序扫描等方面出发,分析《鲁迅小说选》英译本中的意象及其在翻译中的序列性和名词性等问题,这说明翻译并非单纯地传达原文中的客观内容,而应是以传达原文的概念化场景为原则。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诗学的基本理论来源于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哲学理论基础是认知体验哲学,研究对象是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类作品。笔者运用认知诗学中的基本分析理论对中国宋代婉约派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声声慢》进行了逐句地深入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本词产生不同角度的理解与心得。  相似文献   

13.
《沁园春·雪》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品味诗歌是一种艺术享受,需要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子和词语。对于《沁园春·雪》这首毛泽东的词,课堂落实的目标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认知内容、感受声律、品味语言、赏析手法、领会意境、发展语感。在反复的吟诵中给学生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为此作了如下的朗读设计。  相似文献   

14.
英语词汇十分丰富,一词多义、一词多性、一词既多义又多性是这门语言的普遍现象,而对多义性及多功能性的了解在学习和研究这门语言过程中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研究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从认知视角来诠释英语词汇多义性及多功能性,并对其演变的成因加以探讨和说明。  相似文献   

15.
朱徐柳 《海外英语》2011,(1):149+152
词汇一直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巨大障碍,怎样使学习者在一个没有二语语言环境下轻松习得足够多的词汇始终是学者们苦苦探索的领域。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对词汇学习的认知研究也日趋关注。从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隐喻、意象图式和英语词素构词的认知视角,探讨词汇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6.
词汇一直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巨大障碍,怎样使学习者在一个没有二语语言环境下轻松习得足够多的词汇始终是学者们苦苦探索的领域。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对词汇学习的认知研究也日趋关注。从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隐喻、意象图式和英语词素构词的认知视角,探讨词汇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象似性理论分析李清照词中的映像象似,拟象象似和隐喻象似,从而揭示诗词中形式与意义的深层含义及认知机制,证明象似性理论的阐释力,也为诗词赏析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一词多义既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又是一种认知现象。Rosch的原型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是在传统范畴观的基础上,为了更科学地定义词义的范畴而提出的一种概念构建模式。本文从原型理论视角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认知解析,并利用隐喻、转喻等认知手段,深刻地理解词的多义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认知理论与英语教学的紧密联系,着重讨论认知在词汇、语法教学中的表现,并对有关的认知理论对这两教学的启发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为现代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也是对现代英语教学改革作的一次探索。  相似文献   

20.
蒋会 《海外英语》2013,(7X):229-230
英语类比词是当代新英语词汇中的典型的构词方式,具有很强的语言创造性和能产性。研究表明,英语类比词的认知机制是不同空间的概念合成。概念合成理论不仅能较好的解释英语类比词的动态语义构建过程,而且揭示出概念合成理论有很强的阐释力,为英语类比词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有助于完善英语词汇的认知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