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哈立德之书》是阿拉伯裔美国小说的开创之作,在现代阿拉伯文学界、美国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学界均影响深远,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小说不仅体现了阿拉伯传统文学与西方现代文学相互借鉴与结合的鲜明特征,而且也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与交融的产物,因此,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而且对于处理当代东西民族方关系与东西方文化关系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苏蔓殊的小说并不仅是鸳鸯蝴蝶派泛滥的言情,他的小说充满了民族、民主思想和浓厚的爱国情感,这种思想感情和现实撞击,表现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还表现为在东西方文化冲击下选择的艰难与困惑--具体体现为对东方传统女性和西化女子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后殖民主义兴起的原因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东西方关系的复杂多变、各民族国家对文化身份的追求与认可、具有东方生活经历的知识分子进入学术界并积极反思现代性以及经济的全球化。其代表理论家有:佳亚特里·斯皮瓦克、爱德华·赛义德与霍米·巴巴。英国小说中有许多涉及殖民和殖民地的作品,后殖民主义的出现为解读此类作品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围城》中,钱钟书以我国传统的讽刺艺术手法为基础,汲取西方文学中讽刺艺术的长处,加上作者丰富的学识,哲理性的思考,对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意识、道德观念、复杂心理,尤其是阴暗心理进行了文化反省和文化批判,展示出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性弱点和在中西两种文化冲击下的困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我国现代讽刺小说发展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研究界对《围城》小说中知识分子群体形象的塑造众说纷纭,本文认为小说写的是四十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在战争文化下的特殊现实境遏,揭示中国知识分子在人类生存中所体现的基本根性--依附性人格,及其在文化断裂中苦苦挣扎的困顿,由此做出文化复兴的反思:对知识分子人格理想的反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阿多诺文化批评的视野研究《赫索格》和《洪堡的礼物》两本小说中知识分子赫索格与洪堡在消费主义社会的困惑和迷惘。在阿多诺看来,在消费主义时代,文化被商品化,成为消费品,由此大众文化占领了主导地位。本文阐释了代表精英文化的知识分子在文化工业时代的衰退,以及他们对精英文化的捍卫。但是文化工业时代,大众文化变成了主导力量,精英文化在消费时代走向衰退,失去了它的权力。  相似文献   

7.
身份困惑困扰着阿莫司.奥兹笔下的20世纪巴勒斯坦犹太移民,使他们的家庭生活危机四伏。伴随着大流散,犹太人分散地生存于异质文化中。在犹太文化与异质文化的接触中,文化同化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关系取向。文化同化使犹太民族付出了沉痛的代价:犹太人出现了信仰危机与自我身份的困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喜福会》中的四对母女间存在的矛盾冲突来探讨体现在两代华裔身上的东西方文化冲突。由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对生存的不同理解造成了小说中母女之间的冲突,同时也代表了东西方文化冲突产生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明的崛起,整个世界都受到其深刻的影响。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和阿拉伯——伊斯兰等文明都曾在埃及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发展与交融。近代的一些埃及学者来到欧洲,亲历影响世界的西方文明。陶菲格·哈基姆就是这些学者中的代表,其小说《东来的鸟》更是以一个东方人的视角来阐述文明之间的差异,同时也描绘了一个东方人在西方世界里的无奈和困惑。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高二教材《短篇小说选读》中第一篇小说就是鲁迅先生的《在酒楼上》。这篇小说表现的是一个向往革命的知识分子在走投无路的境遇中销蚀了灵魂的人生悲剧。而主人公吕纬甫也就成了鲁迅笔下困惑的和悲剧命运的知识分子的经典代表形象。下面我们不妨试着来分析这一典型人物的悲哀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1.
"穿越"这个话题近几年来在东西方的小说和屏幕上屡屡亮相并掀起一阵风潮。国内外对于穿越小说的创作类型、特色、时代背景和意义等都做了相对深入的研究,但在穿越背后所体现的东西方不同心理诉求的论述则相对匮乏。本文从穿越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入手,分析了东西方穿越小说所传达的不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荒原蚁丘》揭示出卡根领导阶层在西方文化的侵蚀下放弃本土优良文化并盲目认同欧洲文化,从而致使其主体身份丧失,最终导致其政权机构崩溃。小说通过比阿特丽斯这一人物形象体现了作家的主张:非洲知识分子不应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迷失了自我,而应摆脱霸权文化的束缚,立足于本土优良文化传统,重构自我,这或许是非洲摆脱困境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3.
《我的名字叫红》是土耳其文学史上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奥尔罕·帕穆克的重要作品。小说故事情节曲折,叙事视角独特,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东西方文化碰撞与交融主题的分析,旨在探讨奥尔罕·帕穆克对土耳其的民族文化身份在东西方文化冲突背景下的思考与关注。  相似文献   

14.
由于巴金对以俄国文化与法国文化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人道主义与基督教等现代西方文化的接受使他获得了一种世界性的文化视野,从而导致了其怨恨体验的产生。巴金小说的怨恨首先是对旧社会制度尤其传统文化中家族制度的外向怨恨。同时也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弱点在知识分子本身与他自己思想深处存在着极大的积淀与制约,从而又导致了其怨恨的现代性体验由外发转向内省,由怨恨制度转向怨恨知识分子本身,由怨恨他者转为怨恨自我。  相似文献   

15.
王韬是晚清“条约口岸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他早年在上海长期受雇于传教士设立的墨海书馆,在那里他接触到了最新的西方科技和文化.中年以后的王韬,在致力于新闻出版和教育事业,并积极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推介到海外的同时,得到了游历欧洲和日本的机会,他大力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共同发展,并将国外的先进经验应用于在中国的实践,从而成为江南地区最早走向世界的现代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6.
《纽约客》叙述一幕幕中国人出国求学和旅居故事,叙事视野面向世界,具有跨语际实践的现场逼真性。那令人叹惋的留学生形象.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批台湾大学生在北美开拓生活空间的艺术表达。他们的心理困惑象征“跨文化对话”之不易.也一定程度地代表着东西方语言文化中介人的“横向存在性”。白先勇的留学生小说是一种悲悯心理的释放,对拓展中国文学题材空间有实证意义,对理解中国社会开放的必要性.对纠正传统文人的地域文化观念惰性,也都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乐美儿 《培训与研究》2009,26(11):51-55
以乌篷船与贡多拉为代表的东西方水乡舟文化影响了绍兴与威尼斯城市文化风格的形成,并与乡土文学、艺术相互融合,既丰富了舟文化的内容也加强了城市的影响力。通过分析比较东西方舟文化的成长土壤及对当地音乐、绘画、诗歌、小说、散文等艺术形式的渗透,追溯了水城的地域文化风格与舟文化相互交融的历史轨迹,并关照了绍兴与威尼斯舟文化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乌篷船与贡多拉为代表的东西方水乡舟文化影响了绍兴与威尼斯城市文化风格的形成,并与乡土文学、艺术相互融合,既丰富了舟文化的内容也加强了城市的影响力。通过分析比较东西方舟文化的成长土壤及对当地音乐、绘画、诗歌、小说、散文等艺术形式的渗透,追溯了水城的地域文化风格与舟文化相互交融的历史轨迹,并关照了绍兴与威尼斯舟文化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作为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大师,萨义德非常关注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的群体。萨义德是接受正规西方教育的巴勒斯坦裔,这种东、西方双重身份的交织使得他更为重视知识分子应有品行,更加关注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他眼中知识分子具有独立的人格,他们具有批判意识,在公共场合代表弱势群体发出声音,他们处于流亡的隐喻状态,甘于脱离中心,处于边缘地位,是社会的边缘人和业余者,面对权势他们敢于讲真话,敢于表达自己的立场。  相似文献   

20.
《张马丁的第八天》采用了二元对立的情节模式,这种模式的背后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的碰撞与扭结,反映了整个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在东西方文化选择中的焦虑。小说在本质上是一个关于人类的寓言,在张马丁与张王氏的身上,能够清晰的透视到世间的荒诞与人类苦难绝望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