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诵读中华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每一个教育者的神圣使命。经典诵读,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丰厚孩子的人文底蕴,打好生命底色。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自立之基。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是传播中华文明,培养民族精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让学生从经典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汲取民族精神的养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让学生广泛而深入地撷取国学精华,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进一步提高文化素养、审美品位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下面我就如何进行经典诵读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培养小学生的经典诵读兴趣  相似文献   

3.
国学经典是我国文明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她博大精深的内容蕴涵着先辈们无穷的智慧。2008年我校成为大城县"践行国学精华,创新育人模式"实验校,国学经典成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开发这一校本课程,不仅让学生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  相似文献   

4.
徐斌 《甘肃教育》2020,(4):49-49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之根,是民族精神之魂,内容广博,意蕴深刻。现代中学生接触较多的是"快餐文化",更需要国学经典的浸润感染,以提高道德文化素养,完善人格教育。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三观"定型时期,诵读国学经典,领会文化精髓有利于学生"向美向善"发展,让学生借古人的学习之道增强学习效果,借经典智慧调适心理减轻压力。国学经典浩如烟海,学校要组织老师根据本校实际编写适合学生诵读的校本课程,采用多种方式营造诵读气氛,在践行中传承国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是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水平的有力举措,是宣传和贯彻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扩大语言文字工作社会知晓度的有益尝试,本文论述了诵读经典诗文的有益之处,引领着学生们走进积淀着五千年民族精神的中华文化,让我们在成长的旅程中"以千年文化为伴、与中华经典同行"。  相似文献   

6.
赵美莎 《广西教育》2008,(34):34-34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灿烂的中华文化因她而千古流传,伟大的民族精神凭借着她的魅力而四海弘扬,浩然正气也靠她得以代代传承。有学者曾说:“儿童心灵洁净,读经典诗文效果比成年人更好。”诵读经典诗文,让学生从小与中华圣贤同行,对他们的个性修养和人格发育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将经典诵读应用到幼儿教育中,不仅可以让幼儿感悟中华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也能为他们文化素质和个人素养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幼儿教师应当开展行之有效的经典诵读教育,同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明有着几千年的积淀和传承,是中华民族历代智慧的结晶。对幼儿进行中华经典诵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幼儿进行中华经典诵读是传承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起步。对幼儿进行中华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中华文化中的精华的熏陶,不仅对于中华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孩子们的成长也是大有裨益。笔者在本文中将会着重地介绍对幼儿进行中华经典诵读的意义,从各方面进行详细的说明,接下来介绍在对幼儿进行中华经典诵读时可以采取那些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活动背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007年初,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推出了一项重大活动: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同时提出活动的主题——"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旨在"倡导阅读传统经典,在诵读中亲近中国文化,在亲近中热爱中华文明,在热爱中创新传统思想,在创新中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中华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历经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把经典引入小学语文课堂,进行经典诵读不是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一种文化的熏陶。通过诵读、热背中华古典诗文,让学生进入广阔深邃的文化天地,汲取营养,温润心灵,丰富情感,滋养精神。而且,《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相应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相似文献   

11.
优秀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源头,其中不仅蕴涵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知性美,更积淀着一个伟大民族灵的灵魂和智慧,是民族千年老人对后世子孙的谆谆教诲,是圣贤伟大的思想光辉.诵读中华经典,传承神州文明,这是对中华文化的继往开来,更是对古国文明的发扬光大,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而又升华于现代的社会,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在中小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传承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能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族思想博大精深。孩子们从经典中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从而接受到实实在在的国学教育。  相似文献   

13.
<正>一.活动背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007年初,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推出了一项重大活动: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同时提出活动的主题——"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旨在"倡导阅读传统经典,在诵读中亲近中国文化,在亲近中热爱中华文明,在热爱中创新传统思想,在创新中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国学经典处处闪烁着中华文化的思想光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固本培元的奠基作用。开展经典诵读,重视传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是一件功在当下、意泽千秋的大事。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掌握诵读的方法、大致理解经典的思想,使学生爱上诵读、学会诵读,并多多诵读,从而厚实他们的文化底蕴,传承中华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5.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古代圣贤思想与智慧的结晶。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既能增加他们的涵养,又能提高其素质水平;既能让他们了解中华文化之根,也能使他们树立民族自信心,提高人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选择适合小学生特点的内容,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易经》《论语》《孟子》等经典名著可视为重要代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对社会、对学校、对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站在中华民族振兴的高度讲.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传承优秀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对于学校来说,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建设书香校园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学校增强文化底蕴,形成和谐进取的工作局面和学校独特的竞争力。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幼就开始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在诵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教育,可以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与好书相伴,我们教育工作者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期我们重点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并介绍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7.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古代圣贤思想与智慧的结晶.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既能增加他们的涵养,又能提高其素质水平;既能让他们了解中华文化之根,也能使他们树立民族自信心,提高人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选择适合小学生特点的内容,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易经》《论语》《孟子》等经典名著可视为重要代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对社会、对学校、对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站在中华民族振兴的高度讲,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传承优秀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对于学校来说,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建设书香校园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学校增强文化底蕴,形成和谐进取的工作局面和学校独特的竞争力。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幼就开始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在诵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教育,可以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与好书相伴,我们教育工作者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期我们重点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并介绍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9.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2016年9月版)指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为此,引领学生诵读经典,"弘扬传统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成为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要让学生"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则须探索并实践经典诵读中的文化浸润途径。一、身体力行,点燃"诵读的激情"  相似文献   

20.
<正>传统的经典文化在发展中更多凝聚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因而文化是传承民族精髓的关键要素。很多专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倡导通过经典诵读,提升教育改革发展新模式。在实施课程教改的同时,中小学的教育已经从传统的诵读逐步转化为诵读和理解相结合的阅读课程。传承中华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典诵读工程在中国越来越火热,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将之纳入学校教学之中,但由于其在学校的开展尚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