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新的教育理念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形式,数学课堂是如此的“热闹”。但是,当肢体的活跃代替了思维的活跃,当数学的“热闹”掩盖了数学的本质。当数学课因片面追求生活化、活动化而变得华而不实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数学课堂的“数学味”哪去了?那么如何让“数学味”重返数学课堂呢?下面笔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在很多学生和家长的眼里,数学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也是沉闷、压抑的,整天就是抄抄算算.可面对今天的课改,我想大声呼吁:这样的数学课堂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针对人们过去对数学课堂的片面认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必须对症下药,激活自己的数学课堂,让学生人人爱数学,人人乐于自主地学习数学.那么,数学教师应该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数学课堂的问题设计意义;从数学课堂提问设计应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数学课堂提问设计应确立知识与技能培养并重的理念等角度探讨数学课堂的问题设计原则;从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营造情境、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教学模式、数学课堂问题解决后的评价与反馈等角度给出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4.
用“热闹”二字来形容当前的一些数学课堂教学是不为过的。当肢体的活跃代替了思维的活跃.当形式的热闹掩盖了数学的本质。当数学课因为片面追求生活化、活动化而变得华而不实的时候.一种反思的声音发人深省:如今的数学课,“数学味”淡了,形式化的东西多了,数学课上的“数学味”哪儿去了?  相似文献   

5.
优秀的数学课堂在于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否被真正激活。数学课堂真正依靠什么来吸引学生?数学课堂中的一切教学方式与方法,必须彰显数学学科特色,为学生思维开路,引领每个学生参与思维运动,获得思维成果,不断积蓄数学课堂的思维能量,用数学最本质的思维之美,去打造数学课堂的真正"颜值",呈现数学学科之美,将已走远的数学拉回学生身边,让学生真正走入数学世界,因数学思维乐趣而"爱"上数学,使得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数学的本质在于思考,数学课堂是有益的数学思考方式和应有的思维习惯的教学,这是数学味课堂的真实体现。那么,如何使数学课堂中的数学味更浓一些,为学生的智慧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平台呢?笔者认为应该凸显如下几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堂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多的是进行数学思维活动的训练.数学思维训练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实现.数学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我们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断地推行,高效课堂的模式日益更新。数学课堂渐渐成了学生的舞台,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以活动为中心等理念深入教师的心。可是反思、审视我们的课堂,一味地夸大生活和活动的作用,反而会让数学课堂的"数学味"缺失。我们不能让"生活味"取代了数学味,也不要让"活动味"掩盖了"数学味"。如何让数学课堂返璞归真,还原数学味呢?一、提升教师的数学素养特级教师蔡宏圣提出:一个没有数学知识储备的教师,上出的数学课肯定没有数学味。在课堂上,教师无疑是主导者,在建构课堂时以本身的数学知识为基础。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理性的学科,若教师没有把握数学的本质和知识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课堂教学时过度夸大"生活味"和"活动味",数学课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堂是实施数学教学的场所,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而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参与程度.如何构建和谐民主的数学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值得每位教师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刁发 《林区教学》2009,(5):92-93
学生的理性思雏能力,影响着数学教育从数学领域向非数学领域的迁移。在新课程指导下,反思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在当今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数学质量的倡导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我们迫切需要优化数学课堂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数学新课标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理念.但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理想的发展,真实有效是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永恒主题。怎样才能做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大家一起探讨数学课堂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汲取智慧、分享成功的幸福乐园。教师要立足幸福课堂,烹制出数学课堂的"儿童趣味"、"数学味"、"生活味",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3.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与超越。新课程强调数学生活化,但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内容的置换。数学生活化不是用“生活味”完全取代数学教学所应具有的“数学味”,而应是借助现实、有趣的内容沟通生活数学与书本数学的联系.实现两者在更高层次上的融合。可以说,数学课堂是“数学味”与“生活味”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4.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在知识的传授中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本质所在,体会到数学课堂的魅力。本文从运用数学故事,感知数学魅力;注重数学语言美,领悟数学魅力;注重数学生活美,品味数学魅力;张开思维的翅膀,升华数学魅力四个方面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  相似文献   

15.
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在这种形势下,教师除了尽最大努力去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还应该训练学生解决各种问题的数学思维。传统的应用题教学过分强调解题的数学方法,但是严重忽略了学生解应用题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教学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剥夺"了学生自由想象与思考的权力,很少鼓励学生去形成创新思维,更不用提数学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了。解应用题时,良好的数学思维有赖于系统的分析过程、执行过程与反思过程,而不少教师和学生急功近利,将大部分时间都  相似文献   

1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数学课堂应充满情趣.我们在力求追求数学课的"数学味"的同时,也要创设课堂的情趣,让学生乐在其中.接下来我就如何让中低年级的儿童快乐学数学这个话题谈一些我浅陋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是因为遇到问题且需要解决而引起的,没有问题的学习是不存在的.数学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能够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开始围绕问题积极思考.因此,数学课堂不可能没有数学问题情境.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这个话题,近年来数学教育界讨论得非常多,有了一些成果.但这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们常常听说某节数学课很精彩,某节数 学课很有“味”。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一节数 学课上得精彩,上得有“味”呢?我细细地琢 磨了一下,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从事 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探究数学问 题,在数学活动中应用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 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活动中去感受数学独特 的文化魅力。也就是说,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体现出三“味”——探究味、应用味和文化味。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探究"、"合作学习"、"数学建模"等形式多样的课改方案,强烈地影响着我们原本熟悉的教学环境。无论是课时的减少,还是教学方式的改变,都对我们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思考:高中数学课怎么上,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其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思考一:数学课堂的核心应从注重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移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段有些数学课堂的生活味越来越浓,数学味反倒显得有点淡。如何调和好生活味与数学味之间的比例,使数学教学既有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味道,也不缺失数学本身应有的味道,使生活味与数学味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