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断地推行,高效课堂的模式日益更新。数学课堂渐渐成了学生的舞台,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以活动为中心等理念深入教师的心。可是反思、审视我们的课堂,一味地夸大生活和活动的作用,反而会让数学课堂的"数学味"缺失。我们不能让"生活味"取代了数学味,也不要让"活动味"掩盖了"数学味"。如何让数学课堂返璞归真,还原数学味呢?一、提升教师的数学素养特级教师蔡宏圣提出:一个没有数学知识储备的教师,上出的数学课肯定没有数学味。在课堂上,教师无疑是主导者,在建构课堂时以本身的数学知识为基础。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理性的学科,若教师没有把握数学的本质和知识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课堂教学时过度夸大"生活味"和"活动味",数学课  相似文献   

2.
余燕 《现代企业教育》2014,(24):425-425
中职数学对于惧怕数学的中职生和独角戏的数学教师来说,数学课堂都是枯燥无味的,构建适合中职师生的幸福数学课堂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新的教育理念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形式,数学课堂是如此的“热闹”。但是,当肢体的活跃代替了思维的活跃,当数学的“热闹”掩盖了数学的本质。当数学课因片面追求生活化、活动化而变得华而不实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数学课堂的“数学味”哪去了?那么如何让“数学味”重返数学课堂呢?下面笔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自从实施课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但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去数学化”倾向及“数学味”缺失的现象。可喜的是,问题正在被校正“,数学课要有数学味”正在重新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然而,使“数学味”重返数学课堂,让数学课真正富有“数学味”,首要的是要从“认识”与“实践”这两个层面上找到“数学味”缘何会淡的原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既保持现有课堂的教学特色,同时又凸现出数学课必要的“数学味”。笔者以为,造成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味”淡薄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一、目标膨胀,数学课堂承载过…  相似文献   

5.
数学的本质在于思考,数学课堂是有益的数学思考方式和应有的思维习惯的教学,这是数学味课堂的真实体现。那么,如何使数学课堂中的数学味更浓一些,为学生的智慧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平台呢?笔者认为应该凸显如下几  相似文献   

6.
何天利 《教师》2008,(4):112-113
最近。我好几次参加了长沙市小学数学学会组织的“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体现数学课堂的数学味”的专题活动,我开始思索,什么是数学味,我也努力追求着数学课堂特有的“味”儿。如何让课堂充盈数学味呢,下面我谈几点肤浅的看法,请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7.
摒弃奢华、做作、虚浮的数学课堂,演绎真实、朴实、生成的课堂教学,我们应该关注、追问和思考数学课堂的本色。数学是充满魅力的,课堂是真实、简约的,因此,数学课堂本色应是简约、流动和充满魅力的。教学中,要认识、彰显数学课堂的本色,善用删"赘"存"精"、化繁为简、启思怡情等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把握数学课堂本色之要义,使数学课堂教学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稳步前行!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的数学课上得越来越精彩纷呈,很多教学方式都被搬到了数学课堂上.但是小学段有些数学课堂的生活味越来越浓,数学味反倒显得有点淡.其实,数学的生活味和数学味的比例应该恰当,生活味浓了,会减少数学的严谨性;生活的味道淡了,会显得数学课非常严肃,所以,二者的关系应该处理得恰到好处.如何把"数学味"与"生活味"融为一体,我发现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考应为数学课堂最本质的特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课程理念给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不少变化,精心创设生活情境,积极开展小组活动,热火朝天讨论交流,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有趣了、活泼了、热闹了.但是在很多这样的课结束以后,静下心来琢磨:这样的数学课似乎少了些什么?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这些情境与活动是学生学习的真需求还是教师为了"赶时髦"呢?这些有趣与热闹的背后有没有引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展开思考呢?再仔细品味:这样的数学课堂缺少了学生积极有效的数学思考,数学课少了"数学味",数学课堂因缺乏积极有效的数学思考渐渐地失去了应有魅力和生气.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许多教师走进了新的误区,数学课堂变得越来越没有数学味。因此,教师应让数学课堂回归本色。本色的数学课堂应该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恰当的情境创设、简洁的教学流程和实用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教师都在更新着自己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也还看到课堂上令人担忧的一面。许多教师为情境而创设情境,为体现自己教学观念的转变而设计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数学课的"数学味"渐渐谈了,甚至严重缺失了。那么,在新课程下如何评价一堂数学课呢?一堂优秀的数学课其衡量的标准是什么呢?笔者认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打造活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效率.鉴于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让数学课堂有"游戏"可玩,让数学课堂有"故事"可听,让数学课堂有"实验"可做,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数学课  相似文献   

13.
梁洁涛 《广西教育》2014,(13):87-88
数学味,笔者的理解是一种数学思想在课堂中的传承和发展。要让自己的数学课堂有数学味,除了要有更多的专业的数学知识做支撑,更要把这种思想人文渗透在学生的数学故事中。看张齐华老师的课,再对比反思自己的数学课堂,笔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要有“数学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肢体的活跃代替了思维的活跃,当形式的热闹掩盖了数学的本质,当数学课因为片面追求生活化、活动化而变得华而不实的时候,一种反思的声音发人深省:如今的数学课,"数学味"淡了,形式化的东西多了,数学课上的"数学味"哪儿去了?1.课堂要有"思考味"。  相似文献   

15.
"以生为本"是课改下所提出的数学基本理念,也是在数学课堂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的理论依据,也有助于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所以,为了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也为了学生获得健全的发展,更为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促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体,从而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亲和数学亲和学"一直是我的教学主张。所谓"亲和数学",一方面是指教师要以自身的亲和力、人格魅力,用真心与爱心营造出和谐、亲和的课堂学习氛围与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是指数学本身的亲和,这是"亲和数学"更重要的内涵。下面,我结合课例谈谈"亲和数学"课堂的"亲和"味。课堂是有生命的,是儿童成长的场所,一堂数学课是儿童生命的一次美妙拔节。那么,面对天真烂漫的儿  相似文献   

17.
闫振岭 《贵州教育》2012,(19):31-33
新课程改革以来,很多数学课堂生活气息浓了,数学味却丢失了,让数学思想和精神失去了一块生长的土壤。因此,数学课堂除了有知识的丰厚、技能的纯熟外,更应有思考方法的领悟、思想精神的启迪,这才是数学课堂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以学为中心"是小学数学课改的基本理念,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数学课堂中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中职生的发展需要,中职数学课堂改革势在必行。中职数学课堂改革宜从三方面入手。首先要求彻底改变中职数学教师参与数学课堂的方式,其次要求彻底改变中职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方式,最后要求改变中职数学教材参与中职数学课堂的形态。  相似文献   

20.
从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入手,结合教学实例,阐释了这种"简约"数学教学的课堂要求,以及如何打造出一个"不简单"的数学课堂,从而为我们的课堂做好减法,构建返璞归真、简约高效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