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地区的高中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是丰富学生知识蓄积、提高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概述读是信息输入,写是信息输出。因此,应注重  相似文献   

2.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大脑思维过程具体化、直观化的方法,在语文"以读促写"的教学中有不可忽视作用。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发掘潜能,还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巩固记忆,还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结合笔者在语文"以读促写"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实践经验,以例谈的方式,着重探讨如何在语文"以读促写"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读,只有充分、认真地读,才能深入文本。让学生读可以是精读、读出情感;可以是品读和拓展读,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把同类或作者其他文章一起比较,从而更能把握文章的风格和感情;可以是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在读中要尊重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相似文献   

4.
"三维六式"是重庆七中唐小洁老师总结出的一种读写结合模式。其中,三维,是指仿写、改写、创意写作的三维视角;六式,是指语句仿写、语段仿写、全文仿写、对比写作、课文改写、创意写作等六种提升语文写作能力的教学模式。"三维六式"模式较好实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目标,将"读"与"写"有效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5.
<正>顾振彪先生认为:"写作与阅读结合,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联系课文进行写作,就在应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应用把课文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二是提高写作能力。以课文为写作材料,省去搜集材料之劳,可以直接投入写作训练,尤其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可见,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应紧密结合,同步前进。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读写结合,切实做到以读促写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努力。一、注意积累  相似文献   

6.
"以读促写"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文章从以读促写提出的背景、以读促写的应用原则、以读促写的实施步骤三方面,对以读促写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指出教师要善于借助以读促写来优化英语写作教学,让学生的英语写作学习更高效。  相似文献   

7.
许多人关注较多的只是如何以读促写。这虽是正确的,却只谈了问题的一半。要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就要既以读促写,又以写促读,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以读促写与以写促读是一个整体,是读写结合的一个循环。在这个循环中,大致有以下四个环节:一、读一文写一文。在引导学生阅读一篇课文时,就引导学生从这篇课文的整体构思以至语言的运用等方面留心在意,在授课  相似文献   

8.
初中英语是初中教育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尤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英语在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写作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学重难点,让初中英语教师备受困扰。"以读促写"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改善这一局面。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以读促写"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结合二类课文教学提高以“读”助“写”能力江西刘先英结合二类课文教学,逐步提高学生以“读”助“写”能力,我认为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一、学习二类课文,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读写基本功训练比如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在教学这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英语教学朝着更加实用的方向发展,对学生的读写听阅等多个方面的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写作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以读促写"教学模式能够在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阅读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英语写作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全面提高。基于此,本文对"以读促写"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理 《甘肃教育》2014,(22):98-98
正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的结合点,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逐渐提高。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课文中蕴藏着许多写话训练的"点"。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有效依托文本,以读促写,开展作文教学呢?一、凭借课文,创新习作形式小学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写作的资源,这是培  相似文献   

12.
杜敏 《海外英语》2013,(3X):120-121
该研究旨在探索"以读促写"这一教学手段在英语专业泛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针对英语专业泛读课堂侧重单一的阅读训练和语言知识学习的不足,根据Krashen的输入和输出理论,在泛读课堂中引入"以读促写"的教学手段来说明其给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学生"写"的任务的布置和批改,证明了"以读促写"的教学手段对加深学生的专业文化背景知识,提升阅读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综合水平尤其是写作能力的提升是较为显著的。  相似文献   

13.
"读写结合"是语文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重要的语文教学原则之一。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将阅读教学中的读和写巧妙地结合起来,拓展"读写结合"的形式,丰富"读写结合"的内容,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增加学生的真实情感,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4.
正在初中英语教师开展写作教学的时候,教师发现学生不愿意写作的原因有:觉得英语写作很难、觉得没有写作的素材、不喜欢英语写作。要突破这种写作教学的困境,初中英语教师可以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在一起,用"以读促写"的方法开展英语教学,使用这种方法,既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又能提高写作效率。本文将论述"以读促写"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使用方法。一、引导学生改写文章所谓的改写文章,是指学生可以改变一篇文章的长短、描述  相似文献   

15.
<正>作文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改革条件下,采用"以读促写"的策略,不仅能提升初中作文教学质量,同时也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素材基础,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进而为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奠定扎实的根基。一、"以读促写"的解读"以读促写"策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通过阅读来达到积累素材,转化成写作灵感的过程。在"以读促写"中,教师需充分扮演好引导和效果评估的角色,在整个策略应用中始终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应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1,(41):27-28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写作和阅读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彼此间相辅相成,不可分科。因此,"以读促写"的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并得到了教育界的一致好评。可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仍然对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作用理解得不够透彻,将写作和阅读变成两个不相关的部分来进行教学。这样一来,学生在写作上遇到问题,只能留着等到作文课上才能得到解答,这很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大体上说,要想写出出色的文章,必须要以一定的阅读量作为基础,而阅读量的多少,可以直接决定学生能写出什么水平的文章。在"以读促写"理念当中,"读"是途径,而"写"才是最终目标。因此,教师要想切实提升语文教学水平,就要首先从"写"入手,找寻自身教学模式中的局限性,并就其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探究。文章主要就学生的观察力、语言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深刻对初中语文"以读促写"的策略进行广泛讨论。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如何让语文教学更高效,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而"读写绘"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以读促思,以读促写,以画促思,以画促写,让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享受语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1,(1):47-48
阅读是作文构思创作的主要渠道,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精华。在语文教学板块中,阅读与写作是重中之重,读写结合指的是通过课文等语言载体,从阅读的内容出发,制订与阅读本身有血肉联系的"写"的内容,进而推动以写促读、以读带写的教学目的。如何有效的"读""写"结合就非常重要了。读写融合在语文实践中作为一种核心教学策略,读书和写作都是较为长远的功课,需要师生的共同配合才能凸显其价值。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各种文章,多方面积累语言知识,促使学生掌握各种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教学主要是阅读与理解,学生在阅读一篇课文,理解和领悟了课文的形式和内容,语言的表达能力自然有所提高。而写作文的同时,学生要获取资料,这样也可以促进学生去阅读并提高阅读质量。所以说,新课程下可以采用以读带写,以读促写的作文教学策略。一、透彻阅读课文,提升学生思想高度1.透彻理解课文,让学生巧妙地将课文思想结合生活表达在作文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论语〉十则》是儒家经典,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但对学生来讲,他  相似文献   

20.
正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们阅读和写作能力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将"读"与"写"融为一体,实现以读促写,以提高中学生的读写水平,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这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重要作用及教学联系进行了分析,就如何在教学中开展以读促写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