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班主任应当好“中医”湖北省通山县一中焦明在医学界有中、西医之分。西医中的西药虽然见效快,但它很多时候只能治标;中医中的中药虽然见效慢,但它常能标本兼治。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尽量扮演“中医师”的角色,时时事事对学生施以“中药”。一、多服“爱心露”。学生需要...  相似文献   

2.
“爱———对学生的爱”是一个闪光的教育理念,是连接师生之间的纽带,教师的事业心、教师对学生的热爱程度,不但影响着他们能掌握多少知识,还在思想品德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下面,我就十几年的亲身体验,谈谈一个教师应具备的爱心。一、向学生播种你的爱心对于教师来说,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犹如夏日里的徐徐轻风,冬日里的缕缕阳光,这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学生的爱,它不同于父母对儿女的爱,这种爱更无私、更高尚,是一种蕴藏在心灵深处被升华了的爱。初为人师时,我以为对学生不来个“下马威”,不给点“颜色”看,便会“管不住…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母爱和师爱 ,但师爱又不同于母爱。师爱是一种情感与心灵间的特殊的爱 ,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 ,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 :“教育之没有情感 ,没有爱 ,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 ,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因此 ,教师的爱不能停留在内心 ,仅工作为一种自我体验而存在 ,而应该以各种方式表露出来 ,外化成一种现实的教育力量 ,并用“爱”这把金钥匙去启迪每一个学生的心智。一、面向全体学生 ,施予爱心教师的爱心就是对学生的关心。苏霍姆林斯基把“爱孩子”看作是一个教师生活中的重要品…  相似文献   

4.
浅谈师爱——师德的最高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有人说:师爱是师德的最高境界。而师爱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即“师魂”,是师德的核心。它自觉而理智、纯洁而全面、普遍而持久,是一种无私、高尚、伟大的爱。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素质中的灵魂和核心.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做好教育工作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而师爱则是师德之魂。做好教育工作就是要对学生有着爱心,这是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魏丽萍 《甘肃教育》2013,(23):24-24
一、班主任对待学生要有爱心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从事班主任工作十几年里,我深深体会到“爱”真正的含义和师爱在教育中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一个微小的“爱”的举止,传到孩子们心里.  相似文献   

6.
后进生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现象。下面我就如何运用师爱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变工作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前苏联教育家捷任尔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好孩子。”日本一家报刊对千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果显示:52.8%的学生希望教师温和、可亲,富有爱心;而喜欢知识渊博型教师的学生只占31.4%。由此可见,师爱在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是多么的重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牢记陶行知的“爱满天下”的教导,更要以自己的言行感召学生,培养学生有一颗爱心!本文从三方面对师爱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施行“爱的教育”,走进每个学生心灵、让和谐和愉悦引领学生成长、让爱走向学生的生命。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像家人般爱护,让师爱浸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爱的教育是一门深而活的学问,今后我将继续践行在爱生的路上……  相似文献   

8.
师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精神力量,是教师必备的情感素质,也是促进教育优化的重要条件。要将融融的师爱洒向每个学生,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以爱心抚慰学生的心灵。一个学生如果经常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这不仅有利于他形成爱老师、爱父母、爱班级、爱学校、爱祖国的情感,使他对人生充满希望,而且使他更容易懂得并相信人与人之间和谐而真诚的关系,形成与人友爱、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爱,是人类普遍具有的心理需要。每个学生都想得到教师的爱,特别是那些暂时落后的同学更需要师爱。我班曾有一个男生,经常惹是生非,跟人打架,…  相似文献   

9.
如何爱学生     
李丽 《广西教育》2008,(16):28-28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心盈注,情感丰赡,是做一个好老师的前提。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爱学生是道德情感,是职业之爱,而不是私情之爱,因此,师爱是“泛爱”,  相似文献   

10.
师爱的智慧     
<正>谈及教师工作,人们普遍认为“师爱”是关键,认为“爱”学生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爱”要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关于“师爱”的话题很多,  相似文献   

11.
杨润 《青海教育》2009,(4):50-51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由理智感、责任感、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感,教师是学校教育的责任者,更是落实师爱的重要责任人。教师若无耐心,不讲究教育方法和时机,学生并不一定会接受。这正如一些教师埋怨的:“我为了他好,他还不领情”。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仅有师爱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瞳爱,接受你的爱。  相似文献   

12.
"爱心"是教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情操,也是教师工作的主旋律。可以说,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但是师爱要全面、要公平,要爱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13.
在学生和家长的眼中,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的、和蔼可亲的老师呢?我认为,想成为家长和学生喜爱、尊敬的老师,除了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外,更重要的是有一颗爱心。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必备条件。教师有了爱,才更容易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才会对学生充满信心和耐心。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熊熊的烈火,可以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它是指路的明灯,照亮学生前进的方向;它是绵绵的春雨,滋润学生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4.
“师爱”在育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 ,我认为“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是教师高尚思想感情的突出表现。实践证明 ,教师热爱学生既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必要前提 ,又是取得良好教育成果的重要保证 ,它既能促使教师搞好本职工作 ,又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一、“师爱”是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 ,爱的需要是人的需要结构体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青少年来说 ,期望得到成人的爱 ,既是他们本能的要求 ,又是他们个性健康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环境因素。在一个家庭中 ,孩子是否受到正常的父爱母爱 ,对其个性发展有着极为重…  相似文献   

15.
对于教师来说,“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衡量一位教师的职业道德如何,主要表现在他是否爱生上。因为学生只有感受到师爱,才能接受教育,才能不断进步。“师爱”应该来自于每位教师许多优秀的教师、班主任都是热爱学生的典范。然而,并非每位教师都能自觉地爱生。有的教师认为“爱生是班主任的事,与我无关”。事实上,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基本前提,没有对学生的热爱,就没有对学生好的教育。“师爱”会产生无形的教育力量,能使学生尊重、信任教师。学生乐于接受教育和帮助,才会产生自觉学习、遵守纪律的积极性,他们的智力、情感、品质才会得到进一…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身上存在着一种天然的向师性,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教师对学生的爱起初往往是单向性的,可是当教师主动、真诚而反复地向学生传递“爱”的信息时,它就会激起学生情感的“回流”。近年来,我在做班主任工作时尝试给学生悄悄地递小纸条,让小小的纸条传递师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着的一种心理需要。” 在学校,学生们会很自然地把“爱的要求”转移到教师身上,而且,许多孩子重视师爱胜过父母的爱,对于师爱的反应比对父母的爱的反应还要强烈。因此,学生们希望得到教师的爱,这种心理甚至有时可以成为他们在学校中一切行为的动机。可见爱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核心的作用,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师爱论     
爱,是人类基本的情绪之一,它是对人或事物表示喜欢时产生的积极情感。爱的产生,是由于人的需要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肯定性的体验,它给人以温暖和动力。爱,作为人类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教育蕴含的爱就是师爱。师爱的力量就是教育的力量,没有师爱也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除了教师和医生的职业之外,未必有其它职业需要如此多的热忱”。他认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给教师的建议》)。热爱学生,这对教师来说,不仅是必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需要,而且也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9.
近读罗素《教育与美好生活》,当读到“教师,应该比爱他的国家或教会更爱他的学生”时,我被这崇高的师爱深深地打动了,不由得想起我的彭章会老师。  相似文献   

20.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要说在嘴上,更要身体力行地融入到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师爱的伟大。”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面对有思想、有行为的活生生的人——学生,我认为用爱心沟通学生的心灵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