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调查,儿童生病后,服用的药品绝大多数都是儿童和成人通用的药品,或用的全都是成人使用的药,这种儿童用药成人化的现象应引起人们的高  相似文献   

2.
儿童用药一直是一件让年轻父母苦恼的事情。当前,还是有许多儿童用药用成人药品替代的现象发生,相信许多人都见过这种现象:年轻的妈妈在给孩子服药时,会用剪刀把药片剪成1/4或更小,这样做既费劲又影响疗效。“心系好儿童”活动组委会和太阳石药业有限公司告诫父母们:与成人相比,儿童对药物的吸收和分布都有显著差异,因此对药物的品质、剂量、剂型、口感、是否利于吸收、不同年龄儿童的用药量划分等许多方面都有特殊要求,用成人药品代替儿童药品是非常危险和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3.
顾名思义,非处方药就是不需要医生处方的药物。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全面启动,非处方用药将更多地为人们选用。然而,非处方用药在便利百姓的同时,也潜藏着不安全因素,使用不当会对健康构成威胁。儿童体质柔弱,脏腑娇嫩,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与成人差异明显,须特别谨慎。非处方用药以口服最安全,给孩子用药时还应考虑选择合适的剂型、合理的剂量、充分的疗程。一、剂型儿童往往因药苦而拒服或泼洒部分药物,影响药效。购买非处方药时,应选择儿童常用剂型,如糖浆剂、干糖浆剂、果味型片剂、滴剂、冲剂等口感好…  相似文献   

4.
家教文萃     
《家教指南》2005,(10):32-33
告诉孩子的10条网上安全规则。专家:三成矮小孩子改变生活方式就会长高,儿童服用成人药危害健康,孩子交友六大要旨,怎样为孩子设定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5.
现在许多家庭都有一些常见病的备用药,这样当病情不重时,就可先根据病情服用。所以掌握点用药常识是很有益处的。 1.小儿用药剂量。治病用药除了对症用药外,用药剂量也很重要。剂量太大,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中毒;剂量太小,起不到治疗作用,尤其是小儿用药量较复杂,随年龄不同、体重大小而有差别。一般市场和医院供应的各种药品规格大多为成人剂量,即基本上都是成人一次服用的安全量,若儿童照此剂量服  相似文献   

6.
一些常见的抗感冒药成人使用是安全的,但儿童即使按规定剂量服用也可能出现意料不到的副作用,有时甚到发生较严重的药物反应。这是由于儿童身体各组织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各器官的功能也不完善,抵抗能力较低,对药物敏感的缘故。所以,临床医生告诫:儿童(特别是10岁以下者)患感冒时,以下几种常见的感冒药“应当慎用或不宜使用。  相似文献   

7.
刘晓东 《教育导刊》2005,(10):27-29
成人是文化历史财富的拥有者,因而儿童应向成人学习.儿童富有好奇、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儿童有纯净的眼睛和纯朴的心灵,因而儿童与成人的关系不应仅仅是儿童向成人学习的单方面关系,儿童身上也有值得成人学习的东西.儿童和成人具有互补、互哺的关系.儿童和成人应当相互学习.笔者在此主要通过玛格丽特·米德的代沟理论看成人与儿童的关系.按照米德的说法,在当下这个急速发展的时代,成人应当自觉地向儿童学习.  相似文献   

8.
根据研究取向的差异,儿童研究可分为基于成人视域的研究、基于儿童视域的研究、基于成人视域和儿童视域融合的研究。其中,基于成人视域的研究是成人本位的研究,成人在研究中发挥主体作用;基于儿童视域的研究是儿童本位的研究,儿童在研究中发挥主体作用;基于视域融合的研究是共生立场的研究,成人与儿童在研究中作为研究主体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基于成人视域的研究和基于儿童视域的研究割裂了成年与童年、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内在联系,最终沦为了异化的"反儿童"研究;因此,有必要推进基于视域融合的研究,以期实现儿童生命与成人生命的绵延生长及儿童生活与成人生活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9.
爱的本质在于付出和给予。儿童既是爱的被动接受者,也是爱的主动付出者。但在实际生活中,主动付出的儿童之爱常常被成人无意识的忽视。儿童之爱出自本能,源于自然,是儿童的天性;儿童之爱在教育中首要表现为对环境的爱和对成人的爱。儿童之爱是儿童内在敏感性的源泉,影响儿童的自我实现;是儿童精神世界的表达,帮助成人了解儿童;更是成人的精神诉求,实现成人尊严的提升。儿童之爱的培育需要成人接受儿童的爱,尊重呵护儿童爱的天性,以爱育爱,实现成人与儿童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0.
刘慧 《福建教育》2022,(14):18-20
<正>当下,儿童成长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尤其是自杀倾向等心理危机,令人不安。无论原因如何,成人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儿童的生命成长离不开成人。儿童在成人之前,离不开成人的抚养、管教与陪伴,但成人若以成人世界的经验、眼光、标准看待儿童,自然很难真正理解儿童,也就无法走进儿童,不但难以为儿童生命成长提供有效的能量,而且可能适得其反。因此,要解决儿童的问题,必须先反思和解决成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母婴世界》2013,(12):61-61
喂药小秘笈: 1.选择小宝宝专用药。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药物都有儿童剂型,它们添加了宝宝喜欢的甜酸味道,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另外,儿童剂型分量是根据孩童身体调配的,使用更安全。  相似文献   

12.
儿童观,是成人对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包括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跟成人的关系,儿童心理,儿童的教育等等各方面的内容。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主要是成人,而创作客体,也主要是指向儿童。正是儿童文学的这种特殊性,使得成人在创作儿童文学  相似文献   

13.
一些家长和教师,为使幼儿能咽下药物,常擅自将一些药物碾碎或让幼儿嚼碎服用。殊不知,药物的剂型是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和用途专门研制的。现谈谈几种常见药物剂型的服法。  相似文献   

14.
成人在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良好的精神关系是促进儿童实现精神个体化、满足儿童合理欲望、促进成人不断完善的必要条件。然而在现实中,成人在促进儿童精神发展的同时,也给儿童带来了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焦虑:儿童"自我"被取代、儿童欲望体验不平衡、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精神榜样缺失。因此,应通过发扬尊重文化、强化二者精神关系之间爱的纽带以及成人自我教育等方式优化成人与儿童的精神关系,促进儿童精神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儿童的世界——儿童是这个舞台上的绝对主角,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在这里展示,儿童的话语在这里张扬……这又是一个成人的世界——有关成人教养儿童的种种困惑、成人对待儿童的种种"劣迹"以及成人关于儿童的种种思考都在这里凝聚……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教育文化往往建立在成人对儿童的优越感的基础之上。这种优越感假定:儿童生下来就像一张可任意涂抹的白纸或一只有待填塞的空瓶;成人是儿童之师,儿童成长的目的就是要学做成人,向成人看齐。本文对这两个基本假设的虚妄性进行了分析与批判,指出教育是一门与人的"内在天性"及其"生长法则"合作的艺术,成人不可能按自己的主观意愿任意地塑造儿童;成人并不事事处处优越于儿童,在某些方面,成人应当以儿童为师,向儿童学习。这两点结合起来,便是作为一种教育态度的"谦卑"。论文认为,谦卑不是成人在儿童面前故意摆出的一种低姿态,而是人之为师所必备的一种专业伦理品格。  相似文献   

17.
威廉·华兹华斯曾提出"儿童乃成人之父"的骇俗论断,从生态批评角度来看,这一理念是华兹华斯对儿童、成人与自然三者关系的深刻思考:儿童对自然的虔敬、关爱,是成人认识和感悟自然的本源;儿童从自然中领悟的智慧,是指引和扶持成人的真理;儿童与自然的友好相处,是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榜样。"儿童乃成人之父"蕴含着华兹华斯高瞻远瞩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8.
儿童的绘画与成人的不一样。作为教师不能沿袭传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式来指导儿童绘画,以成人的标准教给儿童成人的画法,而应充分尊重儿童的天性,保护孩子的天性,使儿童得到生动活泼、自由的发展。只有正确指导儿童绘画,儿童的绘画潜能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9.
中世纪西欧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的生活和教育问题是中世纪西欧教育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西欧中世纪,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成人影响的。他们的生活不仅依赖于成人,其教育也是被成人严格控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儿童生活在成人世界里,与成人没有完全区分开,学校发展也有限。儿童的存在是一种依附的存在,儿童的发展和地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20.
成人与儿童既蕴含了年龄的差异,也关涉着经验的悬殊,由此导致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旨趣。在成人文化的视野中,儿童是想象的,儿童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儿童是一个想象家。然而,在儿童文化里,想象是什么,为什么要想象,怎么想象,却有着大异其趣的解释。儿童的逻辑和成人的逻辑,儿童的解释和成人的解释,其间的种种差距也正喻示着我们:尊重儿童文化,尊重儿童独有的生活方式和想象方式,这是成人文化对儿童文化的最佳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