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淦源 《收藏界》2010,(5):51-56
牡丹纹是元青花装饰的主要纹样之一,在各种器型上多用作主体纹样或辅助纹样,也常于人物故事图、花鸟图画中作配景。本文从元青花牡丹纹布局、骨式、形态及艺术特征诸方面,探讨其基本样式及规律,剖析同时代的许多牡丹纹存在有艺术水平的差异,艺术风格也有所不同,为鉴赏元青花提出新的视角观察。  相似文献   

2.
曹淦源 《收藏界》2010,(6):59-61
(接上期)三、元青花牡丹纹的艺术特征及品位元青花牡丹纹具有一般元青花装饰纹样的基本特征,但牡丹花的自然姿质及其文化内涵的独特性,又使牡丹纹在青花纹样中别具一格。另一方面,元青花牡丹纹是由多名工匠手绘的,工匠彩绘技能的高低也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  相似文献   

3.
禚振西 《收藏》2001,(2):18-20
瓷器的装饰是指采用一定的技艺将纹样饰于器物上,使瓷器被装扮修饰得更加美丽和富有寓意。因此,就其内涵而言,它包括装饰手法和装饰纹样两个方面。由于各时代各窑口制瓷匠师使用的工具和采用的技艺手法不同,喜爱和制作的纹样之题材内容和图案结构亦各有不同。因此,在每件瓷器的装饰上,不可避免地具有了时代及窑口特征。这些装饰方面的各种鲜明特征,是瓷器鉴定中特别重要的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瓷器,在文化交流中,其装饰、造型不断受到洋文化的影响,被誉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皇冠上明珠的元青花是最典型的例子,其实是"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下册,155页)当时,蒙古大军横扫欧亚,使中外交流的渠道更为通畅。以波斯人为主的回回人涌入,为华夏大地带来了新鲜的波斯文化。白地蓝花的元青花盛行,色彩上是受到蒙古人尚白尚蓝的影响。纹饰繁密(T166—2,图1)的装饰,与波斯手工业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耀州窑博物馆近年新征集的一批宋代青釉耀州窑青瓷,从器物造型、装饰工艺和纹样图案来看,很多具有突出特色,例如竹马、飞天等装饰图案为耀州窑独有,从中可窥见宋代耀州窑青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多变造型与精湛的刻印花技艺。  相似文献   

6.
耀州窑是中国古代著名青瓷窑之一,其装饰技法丰富多样,刻花、剔花、划花、印花、贴塑、绘画、镂孔等无不具备。晚唐时期由于受越窑装饰技术的影响,新颖活泼的划花纹样开始兴起。划花装饰技法是采用竹、木或骨类等有弹性的尖状工具,在瓷器坯胎上划出各类单线条纹饰,然后施釉烧成。其题材主要有植物、动物和几何纹样。划花装饰技术的出现开创了耀州窑瓷器装饰艺术的新局面,为宋代耀州窑青瓷刻花工艺奠定了基础。在此介绍六件典型青瓷划花装饰器物,与读者一同赏析。  相似文献   

7.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瓷业兴旺,青花瓷器成为主要品种,御窑厂的产品胎质细腻洁白,釉层肥润光莹,青花色凋浓翠明艳,造型多样丰富,纹样精致秀美,在陶瓷史上久负盛名。但是人物图装饰极为稀少,未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本文试从装饰艺术方面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庆玉 《收藏》2013,(8):42-45
2009年,首都博物馆举办"青花的记忆——元青花大展",第一次大规模集中展示元青花瓷,73件元青花展品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等收藏机构。2012年10月20日,上海博物馆建馆60周年,从世界各地30余家博物馆等收藏机构商借到90件元青花展品再一次集体亮相,举办"幽蓝神彩——元代青花瓷器大展",又一次实现了元青花的大聚首。只有北京首都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这样有名气的专业收藏机构才具备这样的实力和信誉,才能调集到这么多件元青花器物集中展示。  相似文献   

9.
刘卓 《收藏》2013,(7):52-61
花卉一直是中国瓷器装饰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唐代开始,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花卉作为植物装饰题材的一部分逐渐在装饰艺术中崭露头角,诸如莲花、石榴花、牡丹花等花卉纹样广泛运用于陶瓷、金银器、漆器、丝绸等各种工艺品之上。宋元时期,花卉装饰纹样受到兴盛的花鸟绘画影响一改唐代豪放风格,装饰的花卉种类更加繁多,并且造型丰富写实,体现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0.
沈浩注 《收藏》2012,(3):52-56
在中西瓷器贸易达到鼎盛期的18世纪,中国瓷器装饰上出现了西方的人物、花卉、建筑及徽章等种类丰富的西洋图像,瓷器也成为中西方艺术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此时西洋艺术东来,除仿古外,并模仿西洋瓷之绘画,如圣母像,碧眼卷发之人物等,此系以前所未有者。"瓷绘西洋人物图像不仅丰富了瓷器的装饰题材,有助于西洋绘画技法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马琳 《收藏》2021,(3):56-71
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各种造型的纹样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意息相关,一直随社会文明的演进而发展。而卢彩为借胎上彩,由釉彩表达的图案纹样可以说是广彩的灵魂。在《中国纹样词典》中,“纹样”,为装饰器物表面的花纹、“纹”酒“文”,所以中国古代又称之为“文章”,现在俗称“花样”或者“花纹”。  相似文献   

12.
明正统(空白期)青花鱼藻纹大罐器物特征:明正统(空白期)瓷器画工一般较草率,粗犷有余,细腻不足。而这件青花鱼藻纹大罐上的画面不仅分为5个层次,而且画工非常精细,其第一层画为锦格纹,第二层为缠枝莲,第三层是鱼藻,第四层蕉  相似文献   

13.
曹淦源 《收藏界》2012,(12):55-59
近几十年古陶瓷界研究空白期(明正统、景泰、天顺)瓷器取得可喜的成果,曾被历史尘封的空白期瓷器,如今重现光华。这一时期青花彩绘俊逸洒脱,所谓的"空白"原本丰富而绚丽,尔后还得到弘治民窑如火如荼的薪传。饶有兴味的是这两者的艺术特征又可以追溯到元代。我们把三个时期的青花瓷的器物造型,以及装饰纹样的题材、布局、构图、式样、  相似文献   

14.
《收藏界》2010,(9):18-18
民间有无"元青花",一直是学术界关心的问题;民间有多少"元青花",应该是概念上的问题。要理清这一问题也不难,只要理出元青花出产的历史和使用情况,问题就凸显于眼前。 爱好元青花的人都知道,青花产生于唐,成熟于元。云南的建水、玉溪等地也出产元青花。但今天我们研讨的主要还是元代景德镇出产的成熟、有价值、人们看好的元青花。  相似文献   

15.
何谓“金彩” 金是一种存世量稀少、具有深黄色光泽的贵重金属。自古以来,人们经常使用它装饰各类器物,既可以增添美感,又显得富丽华贵,达到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制瓷工艺中也常使用黄金制成彩料装饰器物,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金彩”。明清官窑金彩瓷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6.
杨俊艳 《收藏》2016,(1):52-63
"比德尚玉——龙泉窑瓷器艺术展"是北京艺术博物馆自2010年以来连续引进的"中国古瓷窑系列展"之第八个。此精心设计制作的展览以历史年代为序,青瓷器物贯穿始终,脉络清晰,主题突出,时代特色鲜明。展品中既有龙泉青瓷博物馆珍藏的文物精品,也有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最新发掘出土的窑址标本、制作工具与各式窑具。展览为我们生动讲述了龙泉窑青瓷初创、发展、繁荣、鼎盛与衰落的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17.
《收藏界》2010,(2)
造型饱满敦厚,古朴大方。腹部主体装饰以虎头兽面纹样装饰,结构严谨,将传统元素融入新的艺术语言和构成方式表现了青铜纹样的张力:以磁白为底色,对比强烈鲜明,创造了响亮优美的节奏感;局部变化细腻,营造了优雅神秘的艺术氛围。整件作品大气、稳重,有历史感,但又不失其雅致。于1987年被评为国家级珍品。  相似文献   

18.
李铁锤 《收藏界》2014,(5):58-66
数月产有,跟北京东方大学的十来名师生一起,到成都西北55公里处的都江堰玉堂窑参观考察,有学员曾问及玉堂窑的器物造型与装饰艺术特点,我说写篇短文来回复,然而拖至今日才草草收笔。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7,(9)
正泉友家藏一枚清代龙凤纹大花钱(见图),直径58毫米,圆形圆孔,质地黄铜,铸制精美。正面为一条旋身而起腾云升飞的龙,张口戏珠;背面为一只色彩斑斓的凤,翩翩起舞。周围饰以云朵花卉,显示出一派祥和之气。其图像简约概括,富有艺术韵味。在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中,龙凤是广大民众最喜爱的一种纹样。由于它寓意吉祥,因此在古代各种器物上出现,屡见不鲜,钱币也不例外。据  相似文献   

20.
梁正君 《收藏界》2012,(10):58-63
神话人物故事图是瓷器装饰中人物纹样之一,多为佛、道等宗教人物,如观音、八仙、麻姑、财神、福禄寿三星,以及传说中的神仙人物,如刘海、仙女、牛郎织女、和合二仙、钟馗等。神话人物在瓷器上的出现不早于魏晋时期。两晋时期,飞天最为常见,多贴饰在青瓷莲花尊的颈部。唐代瓷器装饰艺术高度发达,人物题材得以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