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且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高;肺心病住院患者中,心力衰竭所占比例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25%~70%,病死率10%~20%,仅次于肺性脑病,占死亡第2位 。患者常存在高黏血症,易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我院近2年来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与低分子肝素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6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慢性肺心病合并肺性脑病占20%~25%,而肺性脑病病死率为25%~50%,如此每4~5例慢性肺心病即发生一例肺性脑病,每2~4例肺性脑病即有一人死亡。当前,如何更有效地防治肺性脑病,使其发生率和病死率阵低,仍是临床界一项重要的任务。 病例报告 患者史××,女性,68岁,主因咳嗽30余年,下肢浮肿两年于1994年3月12日入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46例留置中心静脉插管患者并发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探求预防感染的对策.方法:将46例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并发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类,并制定相关预防对策.结果: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原因与操作护理、留置时间及病人的身体状况均有相关性.结论:适当的防治对策可极大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肺隔离症为一种少见的肺的先天性发育畸形,肺隔离症发生率约占先天性畸形疾病的1.1%~1.8%,占肺部先天性畸形的0.15%~0.64%,肺隔离症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异常的血液供应,有正常的支气管树分布,但无肺功能,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是采用手术治疗,切除病变所在肺叶否则易反复发生感染,随着年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ICU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ICU收治的10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下呼吸道感染6例,对照组发生下呼吸道感染23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司帕沙星对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04.1~2005.6月于我院治疗的74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用司帕沙星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司帕沙星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总有效率为93.24%,细菌清除率为92.6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结论:司帕沙星是一个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呼吸衰竭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对我院1976.3~2000.3月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21例患者中17例行机械通气治疗,13例行气管切开。结果: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率16.2%(21/130),死亡率28.6%(6/21)。结论:术前心肺功能异常、呼吸道感染、麻醉、手术创伤、伤口疼痛等是引起术后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加强术后呼吸道管理、避免手术并发症对预防术后呼吸衰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分析综合干预措施对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00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综合干预护理措施,分为干预前、干预中、干预后几个阶段,观察患者干预前后血流感染发生率的情况.结果:600例ICU患者中使用导管的有487例,占总数的81.2%,发生血流感染的有16例,占2.7/1000d;干预后较干预前患者的血流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患者进行综合干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对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肺部感染是院内感染率最高的,尤其在老年患者中,肺部感染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从1992年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综合防染过程中诸多环节的密切配合,我们着重从综合性预防管理着手防染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近几年来老年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率从7.6%降至3.2%。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抗结核药联合应用情况,笔者对我院门诊诊治的200例患者的结核病药物联用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来自本院2005年12月门诊治疗的结核病患者共200例,男103例(51.5%),女97例(48.5%),年龄1~80岁。其中肺结核80例,淋巴结核16例,肺结核伴感染34例,结核性胸膜炎31例,肺外结核39例。  相似文献   

11.
胎儿娩出后30分钟,胎盘尚未娩出者,称胎盘滞留。是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发生率约为1%,占产后出血总数的10~27%,可导致病人感染、出血、休克,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应引起产科医生的足够重视,及时寻找原因,采取正确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现状进行目标性监测,并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2012年胸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的前瞻性调查,共计576例.应用病例对照方法,将医院感染的病例作为"病例组",无感染的病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相关因素与医院感染的关系.结果 576名术后患者共计发生医院感染45例,50例次,感染发生率为7.8%,感染例次率8.7%.感染部位最多的是下呼吸道,占64%;检出病原菌52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43株,占82.69%,其次为革兰氏阳性杆菌7株,占13.46%,真菌2株,占3.8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年龄、住院季节、手术持续时间、是否输血与医院感染关系较为密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住院季节、是否有长期大量吸烟史、是否有糖尿病、手术持续时间、失血量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针对胸外科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和特点以及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胎膜早破是指胎膜于临产前自然破裂,羊水外流,是孕产妇感染、围产儿死亡和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从19937月—1996年12月,共收治胎膜早破205例,均得到积极治疗和护理,母婴健康出院。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1993年7月—1996年12月,共收治产妇1956例,其中胎膜早破205例,占10.4%。在205例患者中,孕周<37周38例,占1.9%,孕周>37周167例,占8.5%。 1.2 胎膜早破发生的主要原因:(1)多胎妊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科子宫切除的原因和防止措施。方法对18例产科子宫切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于子宫收缩乏力所致占产科子宫切除的33.3%,是产科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本文产科子宫切除发生率为0.063%。其中,剖宫产发生率0.149%,经阴道分娩发生率0.017%。其中有2例留有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后遗症,无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1例,围产儿死亡率为5.3‰。结论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降低剖宫产率,防治产后出血,可显著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及适时切除子宫,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在剖宫产术中应用菌必治预防术后感染发生的效果。方法 :将 2 74例接受剖宫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一组在麻醉诱导期使用单次剂量的菌必治和甲硝唑 ,比较两组在术后感染发生率、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手术开始前使用菌必治能显著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对于容易发生感染的高危患者更加有效 ,术中及术后分离出的 64株细菌对菌必治的敏感率为 93.8%。结论 :在剖宫产术开始前预防性应用菌必治能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 ,值得推荐在高危患者手术时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兰索拉唑、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胶囊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8例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且经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切片染色镜检、13C-尿素酶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任何两项阳性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60例,常规三联方根除治疗(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囊)加0.35g双歧杆菌片0.7g2次/d,口服,与抗菌药物间隔2h服用,疗程14d。对照组58例,常规三联方根除治疗(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囊)不使用双歧杆菌,疗程14d。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C-尿素酶呼气试验。比较两组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根除率80%,对照组根除率77.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但是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三联疗法结合双歧杆菌片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不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我科施行LC95例,术后出现切口并发症5例,占5.27%,相对较高。分别为切口出血2例,感染2例,灼伤1例,并发症多发生在开展LC的早期,缺乏经验可能是主要原因。为减少切口并发症,我们体会将剑突下切口选择在剑突右下旁正中部位可减少出血和切口疝发生的机会。异物残留于切口深部是造成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应采取预防措施。使用电刀时,应注意功率调整和器械绝缘性完好。防止出现切口并发症,有利于LC优势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96例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循证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焦虑情况、住院期间并发症(肺部感染、神经根粘连)发生率和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结果循证护理组在焦虑、肺部感染及神经根粘连的发生率相对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有效解决了患者的心理问题,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发生原因和预防.方法:分析此种手术328例中22例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并发症:其中大出血2例,脑脊液鼻漏1例,眶周血肿和气肿6例,中隔穿孔1例,鼻泪管损伤1例,术后窦口闭锁及术腔粘连10例,总发生率为6.6%.结论:熟悉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加强鼻内窥镜手术操作的训练,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急性白血病(AL)由于本身的特性及化疗对骨髓正常细胞的抑制作用,感染成为诱导化疗期间重要的致死原因之一。为了探讨在普通条件病房内住院的AL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及防治措施,本文总结了1995年以来我院住院的AL患者60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本文收集了1995年10月至1997年10月我院住院的AL患者60例,均经骨髓象检查及细胞化学染色确诊。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40例(M_1-M_7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