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笔者并非播音界人士,对播音这门专业知之不多。近年来,广播电视改革的呼声较高,热心的广播电视受众,对播音改革的关切程度,不亚于广播电视工作者。笔者耳闻目睹,颇有感受,于是产生了关于播音改革的一些断想。播音要改革,这恐怕是没有异议的。怎么改革?首先是否应该弄清楚播音这个基本概念,即反映播音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据笔者了解,当前播音界对播音这个概念有两种表述:一、“播音是新闻的报播”(姑  相似文献   

2.
苏晓琼 《新闻前哨》2002,(12):35-35
随着广播电视节目大幅度改革,电台、电视台的播音队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被誉为广电媒体的“窗口”中亮相的,也不再仅仅是播音员。主持人、记者、编辑以及各类专家学者,也在话筒前、荧屏中各领风骚。许多同行都觉得,播音员的阵地在逐渐萎缩,就连播报新闻这一播音员最后的阵地,也快被新闻节目主持人“说新闻”的播讲形式蚕食。还有一些领导和业内人士轻视播音工作,使得播音在广播电视媒体中的实际地位大打折扣。说起新闻播报,业内人士都认为,不能用“播”,而应用“说”,“播”就是保守,“说”就是改革。传统的“播报”面临“说…  相似文献   

3.
景然 《现代传播》2002,(2):130-132
随着广播电视改革的发展 ,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譬如 ,有的单位将原来电台和电视台的播音人员合到一起 ,成立了播音主持部 ,也就是说 ,一个播音员 ,既要适应电台播音 ,又要适应电视台播音 ,这就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业务问题 :电台新闻播音与电视新闻播音的区别是什么 ?这种区别受哪种主要区别因素控制 ?播音员在播这两种新闻节目时在心理上如何把握等等。电视和广播新闻播音从表面形式看有其鲜明的共性特征 ,表现在 :1 都是运用有声语言传达信息的新闻播音 ;2 都是运用现代的电子手段进行传播 ;3 都要求所播的内容真实…  相似文献   

4.
晓河 《声屏世界》2006,(12):52-52
播说结合的样式顺应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快速发展变化趋势,如何丰富有稿播音,真正让“有稿播音锦上添花”呢?主动添加,将“播”与“说”结合,在有限的节目时间里,尽量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手段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有稿播音,有文字依据在手,眼中似乎也唯有“播”的依据,各种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都有用武之地,却难以找到“说”的感觉,如何找寻突破口呢?不妨从细节入手:树立“翻译”意识。在有稿播音中,首先,我们必须将书面语转换成通俗易懂的口语化语言。如:将“均”改说“都”“,系”改说“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比如“,若”…  相似文献   

5.
赵贞  沈清萍 《声屏世界》2009,(12):39-39
眼里有受众。广播电视语言不是自言自语.也不是对空宣传,更不是自我欣赏.传播和宣传要看对象。播音员一般是在演播室里播音.身边没有听众、观众,初学者和缺乏经验的播音员、主持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往往会“目中无人”“心中也无人”.这就使播音在贴近受众上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容易出现为播而播,表现自我的现象。这就需要播音员加强自我修炼,在播音的时候眼里有受众,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把新闻节目比作广播电视的主体,而把专题和文艺节目比作广播电视的两翼。不认识这一点,就不是一个称职的广播宣传工作者。播音工作是广播宣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播音最能体现播音员的专业特征,是播音员语言艺术与演员语言艺术的根本区别之所在。任何艺术,都有内容和形式这两个方面,内容总要由一定的表现形式赖以传达,播音员要出色地播好新闻是很不容易的,在步入播  相似文献   

7.
论播音节奏     
时下有不少观(听)众对我们电视台、广播电台播音员存在的播音“八股腔”提出了批评,认为我们的播音语气平淡、乏味,播什么样的稿件都是四平八稳、表达单一、千篇一律。我觉得意见提得很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播音员的生活积累不够丰富,思想感情不太充实,对稿件没有较高的分析理解能力,这样的话,势必形成平平淡淡的“念”稿,固定腔调地“唱”稿等。  相似文献   

8.
从事体力劳动久了,会感到肌体的疲倦,长期的伏案,也会带来神经的紧张。作为坐在话筒前的播音工作,假若超出了一定的“度”,也会产生一种疲劳感。播音疲劳,是一种不大为播音工作者所重视的播音困乏现象。所谓播音疲劳,如果单从字面上理解,会简单地认为就是嗓子累,播不下去。其实,这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从我们的实践来分析,这种播音的疲劳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机械性疲劳(又叫物质疲劳)是由播音者自身因素决定的。这是一种磨损性疲劳,不科学的用嗓都能造成机械性疲劳。如一味追求自己感觉“好听”而故意拿腔拿调;为使声音深沉一些,便压住嗓门,为使  相似文献   

9.
庄玮 《新闻世界》2009,(9):49-50
随着社会转型,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媒介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视媒体为满足受众的需求,改变传统的播音方式,产生了“说新闻”的形式。这种改变带动了新闻播音的又一次变革。近年来,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的新闻播音风格已经过时了,所有的新闻节目应该一律由“播”改为“说”,这种观点在业界也一直争论。本文通过解剖“播”与“说”这两种形式来探讨新闻播音中“播”与“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播音是广播电视中至关重要的工作环节。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播音基础理论也从实践中总结并发展起来,成为广播电视学中的一个独立体系。但是,它的基础理论的建立和完善还是七十年代以后的事。大家都知道,是“文革”改变了广播独具特色的工作方式。那个时期的政治生活中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各级广播电视传媒中,新闻节目一直以来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各台无一例外地下大气力进行着改革和创新,不论是节目的内容.形式,还是播音员.主持人的播音方式,都在进行着探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近年有一种观点认为,时代在前进,新闻节目传统的播音风格过时了,所有的新闻节目应该一律由”播”新闻改为“说”新闻。这种观点在业界引起很大的反响和争论。对新闻的“播”与“说”孰优孰劣,孰是孰非,莫衷一是。笔者认为,新闻节目的播与说不是矛盾体,是由不同节目内容的需求决定的.播与说各有优劣,互相依存,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12.
充分认识播音工作的重要地位促使播音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孙家正我讲几点意见。第一个问题:要充分认识播音工作在广播电视工作中的基础地位。现在电台或电视台业务工作发展都非常快,但目前有忽视播音的情况,它直接影响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已经在观众或听众中引起了意见,...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众传播将重心从“传播什么”转移至“如何传播”,这已是公认的事实.作为大众传播中传者的代表,播音员当然要与时俱进地去专注于“怎么播”或“怎么说”的思考. 我国的电视新闻播音始于沈力在《简明新闻》(1958年11月2日开播)的播音.经过20年曲折发展,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于1978年1月1日正式开播并迅速带动全国新闻类节目的发展,其播音方式成为一种新闻播音范式被广泛应用,并被业内称为“联播体”,学界称为“播报”,现如今它仍是全国新闻播音的主流方式.又是20年后,鲁豫在凤凰卫视的《新闻早班车》(1998年4月1日开播)中开启了一种新鲜的新闻播音方式——“说”新闻,不仅令观众耳目一新,也引得其他媒体追逐效仿,同时引发了学理界的大规模讨论.从此,有关于“播”新闻与“说”新闻哪种更好的争论便甚嚣尘上,而且愈演愈烈直到今天,最近甚至有人提出“说”终将取代“播”的方式,成为新闻播音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关于播音,《广播电视简明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播音──广播电台、电视台由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编辑、记者在各类节目中面向听众、观众直接传达信息的有声语言活动。”这是一个有着三层含义的定义:第一,播音是有声语言活动;第二,播音是在广播电视传媒环境下的有声语言活动;第三,播音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等在各类节目中向受众传达信息的有声语言活动。在这里“有声语言活动”是其概念的本质──即播音是一种语言活动,而在“听”、“说”、“读(指阅读)”、“写”等语言活动中,播音又是一种“说给人听”的语言活动。说白了,…  相似文献   

15.
每一次广告播音都要有情感表达,通过生动感人的语言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有句古话说得好:“感人心者莫过于情”。人都是有感情的,我们的社会就是以感情为纽带把人与人组织联系起来的。美国广告专家霍普金曾说过:“要用能激发感情的因素来充实广告的内容”。在当今的广播电视媒体中,情感表现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广告播音中,许多成功的广播电视广告作品证明:富有感情色彩或人情味的广告是具有感染力的,容易被听众、观众所接受。我台播出的山东佳丽日化总公司产品的广告词:“把白云还给蓝天,让美丽回归自然”,播这句话时就要调动激昂的情…  相似文献   

16.
我们播音的基础理论体系,要在实践中不断建立起来,这是播音队伍要完成的一件大事。对于这个问题,我谈几点看法。(一)关于播音要素问题。苏联播音员在五十年代曾总结播音有三要素:是什么?为什么?对谁播?我们也延用了这三要素,后来又补充了怎么播这第四要素。是什么?为什么?这两要素是解决对稿件的理解问题,是怎么播一篇稿件的基础。怎么播?是表达问题,是手段,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与稿件相贴切的有声语言传达出去的一种方法。因此,播音的几要素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理解作为基础,表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术了。  相似文献   

17.
试论广播电视两种播音的异同─—兼论建立电视播音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河南南阳地区广播电台李云朝我国的电视播音从1958年沈力在北京的第一声起到现在已经35岁了。35年它是在广播播音的严格规训下渡过的,如今耳边还不时“絮叨”着50年代的广播播音理论。也许是...  相似文献   

18.
王红梅 《新闻爱好者》2008,(10):110-110
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节目的主要类型,是广大群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对于播音员来说,新闻播音室播音创作中的“重头戏”,是最具播音语言特色的一种播音样式。从我国新闻播音的发展变化看,尽管由于时代的变迁,具体的社会氛围、公众的心态不同,新闻播音风格有一些差异和变化,但是,在新闻播音的总体格局、语言样式、表达特点方面,  相似文献   

19.
播音主持策略分析,对广播电视节目品牌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从提高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感染力、展现播音主持的艺术性,以及追求播音主持的专业化等方面,探讨了播音主持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广播电视新闻播音表达形式上存在着“传统”与“现代”之议。传统意义上的播音是播音员依据文字稿件运用有声语言进行的二次创作,在完整、准确传达信息的同时,表达形式上更侧重于播读。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