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学生个体由于认知经验的差异,兴趣爱好的不同,思维活动的千差万别,因此,便有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那么,教师如何“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以关注为起点,以满足为重点,尊重学生的体验特级教师徐永森曾说过:“一篇文章从哪儿讲起,重点讲什么,不应该由教师决定,而是取决于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的程度,任何离开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而主观臆断的教学实践,都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应该是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关注的问题为教学起点,以学生主体的满足为教学重…  相似文献   

2.
“讲”无罪     
王群 《内蒙古教育》2004,(12):40-4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和尊重他们对语言材料有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越来越多的老师认为.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在一些疑难处、甚至关键处.都乐于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意思来,读出体会来.读出韵味来。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悟”.  相似文献   

3.
习作教学“教”的重点与核心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努力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尊重学生心灵思想的自由,促进学生个性的解放,精神的升华。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立足学生的现实生活,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使他们愉快地参与习作,在习作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总之,只要教师的“导”触动了儿童的心弦,孩子的创作激情便会喷涌而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知道,学生的体验并不都是完美的,学生的多元反应也并不都是正确、合理的,他们对价值观的体验有时可能是消极的、不健康的。面对学生缺乏正确价值观的体验,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一味地为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不管其价值取向是否正确。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5.
《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确实,这种重视“多元反应”和“独特体验”无疑是对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尊重和关爱。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多元反应”,又如何对待学生的“反常”思考呢?它成了一个令教师普遍关注、亟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感受鉴赏”方面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而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的难点在于怎样唤醒学生的审美情感。教学中教师所能做到的是创设审美环境,即特定的时空环境、心理环境,提供审美内容,铺设审美通道,同时尊重学生在审美体验中的个性差异,包容他们在审美体验中的多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简论教师如何培养亲和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和力”是基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师亲和力的核心是民主平等的思想,教师亲和力的目标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拥有较高的亲和力,才会拥有宽广的胸怀,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并真诚地帮助他们在学业上获得成功。[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自《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来,素来被视为戴着镣铐跳舞的语文教学似乎可以无拘无束地手舞足蹈了。“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育者不再囿于一孔之见,定于一家之言,而是尊重异端,容纳叛逆。课堂教学俨然成了多声部思维合奏曲。于是《亡羊补牢》既可以解读为为时未晚,也可以解读为追悔莫及;  相似文献   

9.
一、尊重学生,欣赏学生 首先,教师要宽容地对待学生写作。学生是写作的主人,对学生的写作自由,教师应该加以必要的保护,对他们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表述,教师应该给予充分尊重。《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鼓励自由表达”,  相似文献   

10.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个性发展。台湾李坤崇教授提出了综合活动课程的“教学三诀”:放、陪、法。“放”代表着教师充分相信、尊重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尝试与体验;“陪”代表着教师有效的指导;“法”代表着一系列的教学准则,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教学常规,激励他们内心的荣誉感和向上的力量。所以,选题指导课,  相似文献   

11.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快乐作文?尊重、理解学生是“快乐作文”的前提。“快乐作文”的关键是发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让学生挑重担,树信心。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发掘、捕捉每一个学生作文的成功点、闪光点,给予明确的鼓励或暗示,始终让他们觉得“我能行”“我真行”,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郑百苗 《云南教育》2005,(19):35-36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但是,我们有些语文课堂教学因刻意标新立异而流于追奇猎怪,诸多生成让人颇难释怀。  相似文献   

13.
走进新课程,令人振奋的课堂风景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尊重,他们开始以找回的话语权,敢于独立思考,对语文作出个性化的多元反应;教师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开始“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显然,这是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重大时代价值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评语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谓个性化阅读,就是遵循基本的阅读方法,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允许他们在已有的知识系统、思维方式、允许他们在已有的知识系统、情感体验、智力水平基础上对作品做出或深或浅、  相似文献   

15.
“生成”的误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新《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来,素来被视为戴着镣铐跳舞的语文教学似乎可以无拘无束地手舞足蹈了。一个新概念向我们走来,这就是生成!“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育者不再囿于一孔之见。定于一家之言,而是尊重异端,容纳叛逆。课堂俨然成了多声部思维合奏曲。  相似文献   

16.
自新《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来,素来被视为戴着镣铐跳舞的语文教学似乎可以无拘无束地手舞足蹈了。一个超越预设至今弥香的新生命向我们走来,这就是生成!“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育者不再  相似文献   

17.
一、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 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营造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要对学生充满信心,努力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发现学生的优点,引导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在学习中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元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本文想就“生生对话”中教师的功能和作用做一点粗浅的探讨。所谓“生生对话”,即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现实的情形是,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体现对学生“自我体验”的尊重,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意见观点看法一律赞成而不加评判,其实这是对“尊重”的误读,也是对课改精神的误解。毫无疑问,课改的目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但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是削弱教师的作用,相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教师作用的强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19.
黄丽华 《云南教育》2004,(25):20-21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语文课程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既是整个语文课程实施的要求,也是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它要求语文教学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组织教学,忽视学生的生活背景和个性体验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已成为阅读教学中的惯用语,加上对“应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片面理解,于是乎,教师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牵强附会、似是而非的“独特”体验,不置可否、不敢“妄言”,进而“不明事理”、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