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源 《海外英语》2012,(16):177-179
William Faulkner’s Absalom, Absalom! has aroused general concern and has been well received since its publication. In light of the polyphonic features of the novel,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adopt Bakhtin’s theory of polyphony to probe into the dialogues in Absalom, Absalom!. This thesis is a discussion on the microdialogue in the hero’s inner heart.  相似文献   

2.
《押沙龙,押沙龙!》中英雄形象的变身富有隐喻色彩.单枪匹马超人型的传统英雄被解说为毫无意义的戏谑英雄.这种英雄主义带来的怀旧与怨愤,导致了典型的未老先衰症.对南方英雄主义的祭杀,源于福克纳对现代生命潜在矛盾的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3.
19、20世纪的美国南方是基督教盛行、父权制横行、黑人、混血儿又多一重种族压迫的世界,威廉·福克纳在《押沙龙,押沙龙!》中描写了萨德本的际遇兴衰,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女性人物,在萨德本周围,有这样一些女子:妻子埃伦、妻妹罗莎、女儿朱迪思、被他凌辱的米莉、他的混血女儿克莱蒂等,她们囊括了福克纳笔下女性的几种类型,她们不是《押沙龙,押沙龙!》中的主角,就如同妇女也不是南方社会生活的主角一样,这些妇女是19、20世纪南方社会各阶层女性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4.
威廉.福克纳于1950年获得194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且是最受误解的作家,其创作手法上的实验与尝试非常引人注目。其叙事手法别具一格且堪称一绝。本文试从多角度叙事的选取及小说的复调性质对于《押沙龙,押沙龙!》的叙事艺术进行剖析,在与福克纳的另一部小说《喧哗与骚动》的叙事技巧和效果比较中,来凸现其卓越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对原型批评和福克纳一些作品的研究,将福克纳的《押沙龙,押沙龙!》与圣经故事进行比较,力图从原型批评角度对本作品进行分析和探讨。文中运用"置换变形"的原理再现圣经原型在作品中的置换。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圣经原型来剖析人类社会的一些共有主题和南方失败的必然性。同时,本文还分析了圣经主题在作品中的重述,来揭示和讽喻美国南方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道德价值观沦丧的悲剧性下场。  相似文献   

6.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押沙龙,押沙龙!》中存在着四个彼此之间有巨大差异的叙述人,且叙述人与人物身份重合。每个叙述人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颠覆他人叙述、建构属于自己的主人公故事,妄图建立自己的叙述权威,从而导致了《押沙龙,押沙龙!》叙事的虚构性和不可靠性。本文拟从叙述人身份的特殊性出发,勾勒四位叙述人对故事建构—颠覆—重构的叙述过程,从而见出《押沙龙,押沙龙!》独特的叙事。  相似文献   

7.
复调小说就是直接由小说中各主要人物来叙述故事和塑造矛盾的或有争议的人物形象、具有开放性、未完成性和未定论性的小说.这种创作风格被二十世纪以来英美现代派作者广泛运用.作为美国南方文艺旗手威廉·福克纳最伟大但最不为人所知的小说之一,<押沙龙,押沙龙!>前卫地运用了复调,由四个主要人物及其读者们一起来探索主人公斯特潘扑朔迷离的故事和塑造他的矛盾的或有争议的形象--奴隶制残忍无情的恶魔,开拓时代奋发进取的英雄,美国社会令人发指的种族主义者-并以此来抨击和歌颂斯特潘及其旧南方,探讨斯特潘及其家族乃至整个旧南方兴盛衰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押沙龙,押沙龙!>的篇名得自<圣经·旧约>,其故事结构与<圣经>中"押沙龙"的典故也大致相似,这使它具有了<旧约>的原始色彩与悲剧格局.除此以外,这部作品之所以能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还因为在萨德本家族的两个最复杂的主人公身上,再现了有关个人命运和社会伦理的两个基本原型:其一是英雄原型,这主要体现在萨德本富有传奇色彩的个人创业中;其二是乱伦神话原型.  相似文献   

9.
王玉梅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07-110
《押沙龙!押沙龙!》独具特点的叙事艺术表现为不但在叙事时间上使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倒错,而且采用零聚焦、内聚焦与外聚焦交汇的多角度、多层次叙事方法。同时,小说叙述中存在的对话更赋予这部小说以意义的无穷性。  相似文献   

10.
<押沙龙,押沙龙!>标志着福克纳后现代主义的创作转向,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互文性的写作策略之上.文章拟以文本结构、人物选择和神话模式的易位为切入点对文本进行互文性解读,以求对文学传统与文本独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押沙龙,押沙龙!》是威廉&#183;福克纳的集大成之作,在叙事艺术上极具实验性,对其叙事艺术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本文结合立体主义绘画艺术,以立体主义多视角叙事为切人点,探讨《押沙龙,押沙龙!》的叙事艺术。《押沙龙,押沙龙!》的叙事艺术和“立体主义”绘画有很强的“家族相似性”,具有突出的立体主义特征,是典型的立体主义多视角叙事。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押沙龙,押沙龙!》与《撒母耳记》的对照比较,分别从《圣经》原型,不一而足;父子关系,似“是”而“非”;兄弟相残,原因各异三个方面论证了小说与《圣经》故事的关联及对后者的超越,进而探讨和阐述了福克纳舍弃看似“名副其实”的《黑屋子》而更名为看似“名不副实”的《押沙龙,押沙龙!》的意图和目的。  相似文献   

13.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伟大的实验主义小说家,其第九部小说《押沙龙,押沙龙!》是现代小说独一无二的一种实验,这突出地表现在作品对“时间”的创造性处置上。他在叙事领域实践了立体主义艺术的美学理念,《押》在叙事上通过时序交错,使不同时空发生的事呈现出共时化形态,重构了一个立体性的文本现实。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主义叙事文本中,地理空间超越了传统文学中场景只为人物提供活动空间和为事件提供背景的局限性;地理空间的建构成为观照人物心理状态的最佳途径。在福克纳长篇小说《押沙龙,押沙龙!》中,主要女性人物罗沙、埃伦和朱迪思所处的地理空间都具有封闭、狭小和相对死寂的特点,四十三年未曾开窗的房间,蝴蝶以及闺房等地理意象以鲜明的视觉可视性和丰富的象征性把上述主人公空虚、压抑及绝望的心理状态生动展示出来。地理空间与心理状态的相辅相成实现了小说创作中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地理空间的构建无疑提升了地理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5.
福克纳是一位著名的美国作家,以其对人类社会的杰出贡献而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文章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结合作品中的社会背景,阐释福克纳的<押沙龙,押沙龙!>,历史辩证地分析福克纳创作中的反面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6.
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押沙龙,押沙龙》取材于《圣经》(撒母儿记)。本文作者认为小说人物中惟有斯图潘与大卫王对应关系明确。押沙龙在小说中则没有明确的人物对应关系,而且具有指向的模糊性和多义性。  相似文献   

17.
福克纳小说中的圣经原型对人性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专家、学者在研究福克纳及其作品时,都把注意力集中于福克纳小说中的种族冲突、美国南方制度以及小说的多角度叙述、时空变幻等方面。只有少数研究者注意到了福克纳小说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文章从一个新的角度深入挖掘了福克纳的作品对人性的探索;探索现代人在失去人类古老的美德之后人性的堕落;探索社会等级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和探索种族主义对人性的践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威康·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代表者,是美国也是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现代主义小说家之一。福克纳逝世后,美国以及许多其他国家对他的评价越来越高,对他的研究本身已经成为一门学问。本文主要从期刊论文数量、研究对象、研究角度综述中国福克纳研究,总结了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海外英语》2007,(5):44-45
It is worthy of noting that, whilst Crookston Castle witnessed the earlier and happier portion of Mary's variegated life,  相似文献   

20.
一、吃和喝吃苹果 eat an apple, 吃药 take medicine,吃糖 have some sweets,吃饭 have one's meals,吃馆子 dine out,吃惊 be surpri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