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鹏 《传媒》2002,(6):51-52
时政新闻,即时事政治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国内外与时局发展相关的事件的报道,内容涉及国家及各级政府的政令、国内领导人参加的各类重大活动、重大国际事件的报道。政治性和新闻性是电视时政新闻的两大特性。 “政治是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政治性就是指事物所具有的政治方面的属性。在新的世纪里,“政治”的内涵是什么呢?江泽  相似文献   

2.
田艺霏 《新闻窗》2013,(3):26-26
新闻报道策划是指新闻媒介为了更好地在配置和运用新闻资源方面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以取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在新闻实践活动中进行的谋划与设计,其目的在于使媒体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新闻资源去影响受众,以取得最好的社会传播效果。但是,新闻报道策划并非尽善尽美,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仍显现出一些问题和瓶颈。  相似文献   

3.
新 闻报道策划是指新闻媒介为更好地配置和运用新闻资源 ,以取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对新闻实践活动进行的谋划与设计 ,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新闻资源去影响受众 ,取得最好的传播效果。新闻炒作是指新闻媒介利用自身的影响 ,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参与设计和报道 ,以促成事件向有利自身利益的方向发展 ,取得一定的轰动效应。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炒作尽管都是新闻媒介在传播活动过程中 ,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去进行谋划、设计的一种行为 ,但其策划的客体和目的性是不相同的 ,所获得的社会效果也是不相同的。区分两者差异的最基本方法 ,就是…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道策划是指新闻媒介为更好地配置和运用新闻资源,以取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对新闻实践活动进行的谋划与设计,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新闻资源去影响受众,取得最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编辑与策划     
陈霞 《青年记者》2006,(6):51-51
“新闻策划”作为一个高频率使用的词汇和操作方法已经广泛受到新闻界同行的关注和青睐。所谓新闻策划是指编采人员对新闻业务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以便更好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办出特色,取得最佳社会效益的新闻活动。那么,作为报纸的编辑,他们在策划中起的作用如何呢?  相似文献   

6.
张传保 《新闻窗》2006,(5):38-39
新闻策划作为当今比较流行的新闻运作方法,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越来越受到新闻媒体的重视。一般而言,新闻策划是指新闻媒介为了更好地在配置和运用新闻资源方面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以取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在新闻实践活动中进行的谋划与设计,其目的在于使媒体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新闻资源去影响詈众。以取得最好的社会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新闻策划是新闻工作者遵循事物发展和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并根据反馈信息不断调整、修改。更好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取得最佳社会效益、传播效果和经济效益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8.
建立我国新闻传媒的社会效益评估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飞 《新闻记者》2005,(11):28-3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新闻传媒越来越认识到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并想方设法在法律和现行政策允许范围内的各个方面,提高传媒的经济效益。然而,在自由度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隐忧。一些传媒为了经济效益,罔顾社会效益,在受众中造成不良影响。而目前我国新闻传媒的社会效益评估仍然是无体系、零散、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9.
赢利途径     
虽然新闻网站的主要目的是社会效益,但是为了持续发展,也不得不考虑经济效益,而赢利模式只能以社会效益拉动经济效益,即使是商业门户网站,也不能只顾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这是由我国国情和党的新闻政策所决定了的。  相似文献   

10.
拜读贵刊2005年第9期夏雨禾先生的《透过“疫苗事件”看新闻报道的风险性》一文后,笔者觉得该文有夸大“疫苗事件”报道风险性之嫌。所谓“报道的风险性”,属于报道真实性的范畴。就“疫苗”报道个案而言,报道的风险性就是整个事件报道过程中,把疫苗作为“假疫苗”、“问题疫苗”、“夺命疫苗”报道而可能产生的不良传播效果。考察整个“疫苗事件”的报道过程,把新闻报道的风险性归结为新闻时效性俘虏客观性;媒介公正立场的缺失;(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急功近利、妄加猜测、不负责任报道行为;解决问题缺乏科学.对新闻事实过早的“盖棺定论”而使新闻报道缺乏深度等原因,都有失公允和简单,值得深入探讨。从新闻采访写作规律和认知规律看,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不仅涉及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的关系,还关系到如何把握新闻报道的过程和新闻的社会传播效果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特工门事件”曾被美联社评为2005年的十大新闻事件。该事件对美国政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新闻界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使美国一直引以为荣的新闻自由大幅退步,记的获罪与入狱,使得美国新闻界人士人人自危。我们应该从美国政界和新闻界对“特工门”的处理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加强和完善我国的新闻法制建设。本尝试以“特工门事件”为样本,从新闻法、新闻管理体制、新闻自由体制和新闻职业道德等方面分析美国的新闻法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采.写.编》2000,(5):9-11
报业,是一种高智力产业。其在新闻传播操作中的高智力含量,是报纸获得个性以及不被别种媒体取代,进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争夺读者市场很关键的因素。从总编辑到部室主任乃至负责版面的编辑和记者,智力运用如何,更是获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 笔者在沧州报社对沧州日报、沧州晚报调查时,于其生机勃勃的新闻传播活动中发现:“新闻策划”活动是他们从上到下戮力同心形成决战市场的智慧之剑。  相似文献   

13.
记者的新闻敏感来源于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深入理解。新闻的价值要靠记者的眼睛去发现,然而,并不是所有记者都能很好地发现新闻事件的最大价值。社会生活纷繁复杂,记者只有深刻地了解社会,把握社会,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新闻事件的价值所在,并使新闻事件在报道中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前段时间,关于南京长江大桥“跳桥事件”引发的报道,如果记者能够对新闻背景进行全面的了解,也许报道的社会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闻活动日益丰富和延伸,新闻采访遭到拒绝的事件屡屡发生。无论是负面报道还是正面报道,记者吃“闭门羹”的事件时有发生,本文将重点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现状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司马长风 《传媒》2003,(8):52-53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中的中国新闻出版业百废俱兴。1983年6日,中央“两办”文件《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如一场“及时雨”。规定着回归正途的中国新闻出版业前进方向。《决定》中首次使用了出版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的提法,最后在2002年2月正式施行的国务院法规《出版管理条例》中定格为“从事出版活动,应当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20年来,两个效益问题在新闻出版工作中如影随形,成为出版人的一个情结……  相似文献   

16.
贾茜 《青年记者》2004,(4):21-22
《华西都市报》在“迈向主流化”的实践中,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也很显,2003年的广告销售额达到了4.35亿元。通过对《华西都市报》进行分析,笔认为其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预告性新闻是指报道“已经决定、即将发生的事件”(任晓云《时代呼唤预测性报道》)。这种新闻形式成为当前市民化报纸显现信息量、体现服务性的重要产品。大量刊登预告性新闻,是对“只有事件才构成新闻”的传统新闻理念的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8.
骆正林 《记者摇篮》2004,(11):35-36
社会生活纷繁复杂,记者只有深刻地了解社会,把握社会,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新闻事件的价值所在,并使新闻事件在报道中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前段时间,关于南京长江大桥“跳桥事件”引发的报道,如果记者能够对新闻背景进行全面的了解,也许报道的社会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让"非合作型"采访对象开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冰 《青年记者》2006,(14):41-42
近年来,新闻采访遭到拒绝的事件屡屡发生,记者被打被骂的暴力纠纷也时常见诸报端。当然,在记者被拒事件中,新闻记者采访遭拒更多的是以非暴力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可以说,这种新闻采访遭受软拒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更为普遍,对新闻活动的影响更大。“非合作型”采访对象的心理分析新闻采访学把采访对象分为“合作型”和“非合作型”两种类型,“非合作型”的采访对象,即在特定的情境下,对记者采访明确持不欢迎、不合作态度的人。面对记者的采访,为什么有的采访对象积极协作,有的采访对象则消极对抗呢?采访对象这些形形色色的心理有无规律可寻,受…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栏目的策划,是为了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或者实现预期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根据受众的特点以及相关的环境,按照新闻传播规律或市场运作规律,对于新闻传播活动的整体或其中的环节事先进行筹划、谋划的栏目传播策划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