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激励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要善于开发与利用文本中的习作资源,让学生进行丰富、活泼的有效性练笔,从而促进学生的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习作单元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体例创新,体现了该套教材更加重视表达训练的特点。习作单元以单元语文要素为统领,写作资源更为密集、更为聚焦,这对写作知识的开发、写作训练链条的构建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有着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用好习作单元的写作资源,对其他单元课程资源开发和实践,有着积极的样本意义。  相似文献   

3.
做好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促进习作目标的有效达成,同时学生也能够在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过程中乐于向学、主动探究。但是,目前课堂中教师开发利用习作教学资源的意识淡薄,且利用形式单一。所以,我们需要对话课堂,创生教材资源,并拓展课外,整合各种生活资源,从而真正内化习作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文本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通过研究和处理教材,挖掘文本资源,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习作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写作需要一定的素材积累,如果素材缺乏,作文也就会变得假、大、空。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习作素材的开发和利用,要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获取习作的原料,丰富习作的素材。 一、活用教材资源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实验教材在二、三学段的教材编排上采用"主题组元、读写双线并行"的体例.便于学生学习时读写结合、从读学写。但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对单元习作的研究和实践仍然是"涛声依旧",常常是在单元即将结束时才开始关注习作,草草布置,匆匆指导,对提升学生习作水平并无明显的帮助。显然,教师对单元的习作资源并未有效利用。怎样促进单元习作资源的有效利用,甚至进一步深度开发?我们可以在习作前期做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7.
中高年级都有着以"家乡"为题材的习作要求,但学生的习作往往不尽如人意。在习作实践探索中,作为语文教师,努力挖掘和利用乡土语文资源,创设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深化感受并搜集自己身边的乡土资源,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丰富他们的习作素材,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陈燕青 《天津教育》2020,(3):155-156
信息化教学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小学语文教育活动,同时信息化教学环境也为开发与应用习作教学资源提供了支持条件。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助于整合开发习作教学资源,合理应用习作资源,促进习作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文章联系小学习作教学实践,针对信息化环境下习作教学资源的优势和开发原则进行分析,探索应用习作教学资源的有效策略,以更好地提升习作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9.
开发和利用地方课程资源丰富习作教学,使习作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实现作文教学的生活化、情境化是作文教学一个重要话题。一、建立评价机制,积累乡±文化资源 作文就是要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用恰当的方式和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有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有着取之不尽的习作资源。作为农村教师,如果能指导学生去观察、去开发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那么,学生在写作时就能做到“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自然化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指向“全域化”自然情境生发下的小学语文课程综合化教学和学生项目式学习,指向在开发日常生活资源和地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的人的课程资源的开发,指向“在生活中、基于生活、为了生活”。助推小学语文习作“教”与“学”方式的改革与新型习作资源构建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2.
小学阶段是学生习作训练的起步阶段,本阶段对学生习作的训练不应局限于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应唤醒学生对习作资源的整理开发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逐步培养学生完善有条理的写作思维。本文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入手,浅谈习作素材库建立的重要性,并针对性讨论如何科学构建、运用习作素材库,盘活学生习作,着重以课例分析为载体,浅谈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运用写作素材库,使学生习作言之有物,提高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3.
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明确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课程的主体,应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课程建设,创设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平台。语文教师秉持生活处处皆语文的课程意识,延伸与扩充习作课堂,让习作课堂基于教材、基于学生,存在于更大的课堂——学生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有着取之不尽的习作资源。作为农村教师,如果能指导学生去观察、去开发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那么,学生在写作时就能做到“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实验教材二、三学段以专题组织教学内容,整个单元就像一个教学共同体,习作教学只是整体中的一部分。有效利用和开发单元习作资源,是习作有效教学最为便捷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众多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评选的人物具有时代性、现实性、典型性,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伟大精神和探索创新的崇高品格,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教育最好的课程资源。尤其让学生学写颁奖词,对提高其习作能力和语文综合水平有很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众多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评选的人物具有时代性、现实性、典型性,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伟大精神和探索创新的崇高品格,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教育最好的课程资源.尤其让学生学写颁奖词,时提高其习作能力和语文综合水平有很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中所精选的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为学生习作的经典范文。如果教师善于挖掘文本内涵,充分利用教材这一经济高效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练笔平台,对学生进行练笔训练,无疑对提高学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作为山城山乡人,教师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挖掘习作资源,做好"农"字文章。  相似文献   

20.
开发乡土资源,有效运用,丰富习作题材,激发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乡土"意为本乡本土。习作教学的乡土化是指习作内容方面向本土资源的倾斜与靠拢。一、价值:习作素材的有效创生小学生作文写人写事类屡见不鲜,虽不乏真情实感,但总未免取材的狭隘与生活的狭窄。如果南方的学生写写姑苏寒山寺、徽州西递村,北方的学生写写长安马嵬坡、黄河风陵渡、边关燧火台,那么展示的将是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