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己去吧》是“九义”教材第一册新入选的课文 ,由两段句式相似的对话和两幅图画组成。第一段是小鸭和鸭妈妈的对话 ,第二段是小鹰和鹰妈妈的对话。故事告诉我们 :只要勇敢地锻炼自己 ,就能成功 ,不能事事都依赖父母。在教学这篇课文时 ,根据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 ,可采用“一读、二演、三练”的形式进行教学。一读 ,理解内容。教学这篇课文 ,应体现低年级教学的特点——多读少讲。在指导学生读的过程中 ,去理解词句 ,领会思想感情 ,以“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可分三步来进行…  相似文献   

2.
课文讲的是宋庆龄关心少年儿童的故事 ,语言亲切生动、浅显易懂 ,故事小中见大、平中见奇 ,结构上虽无起伏婉转 ,但间插悬念 ,结尾处画龙点睛 ,深化主题。根据刚入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基础 ,可应用“自主发展———点拨启导”阅读教学思想设计本课教学。一、破题开篇 ,读悟质疑揭题后 ,读题 ,要求读出题眼来。让学生初步建立“读文先读题 ,读题悟题眼”的认识。读题后让学生围绕课题问“为什么” ,老师提炼出一个主要问题 :为什么说这个蛋糕不平常?二、整体把握 ,明确重点本篇课文较长 ,加上三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较好的概括能力 ,要…  相似文献   

3.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18课,这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童话。课文由两段文字和两幅图组成。讲的是小鸭让妈妈带自己去游泳,小鹰让妈妈带自己到山那边看风景。鸭妈妈和鹰妈妈都没有同意,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几天后小鸭和小鹰分别学会游泳和飞翔。课文讲了一个道理:不要依赖别人,要自己大胆尝试,只有实际去做,才能学会生活的本领。教学本课,要着重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故事的意思,在读中领悟其中的道理。  相似文献   

4.
徐晴 《黑河教育》2002,(3):38-39
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 1.教材分析 本文是小学语文第一册中以对话形式出现的第一篇简单童话。课文有两段对话,有段落结构相似的特点。小鸭要求妈妈带自己去山那边游泳,小鹰要求妈妈带自己去山那边看风景。可是,它们的妈妈拒绝了它们,让它们自己去。过  相似文献   

5.
教学分析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在妈妈的鼓励下,学会了游泳;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学会了飞翔。课文故事情节简单,结构相似,可精讲第一自然段,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读自悟第二自然段。从语言上看,这篇课文的语言规范、简练,富有情味,但“带我去”“自己去吧”等词句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还需教师开掘。此外,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有12个,教师应把重点放在识字上,  相似文献   

6.
教学重点、难点:能找出课文中描写图画的内容,能根据图画想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读好人物对话,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奶奶的感激之情;体会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及邻里之间的亲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预设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设置悬念1.师:同学们,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亲人”。(有血缘关系的,有亲戚关系的,有救命之恩的……)2.揭题:亲人(齐读课题)师设疑:课文中谁称谁为“亲人”呢?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激起情感1.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2.不懂的地方同桌交流或向老师、同学请教。3.全班交流。课文…  相似文献   

7.
一、揭题激趣 ,初读感知教学伊始 ,先播放有关狮子的录像 ,让学生欣赏 ,再问学生看到的是什么动物 ?然后出示课题 ,让学生读课题并根据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 ,你们想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提出“课文写了哪两只小狮子 ?”“写了两只小狮子的什么事 ?”等问题。此时 ,学生已兴趣盎然 ,教师适时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 :根据同学们提的问题 ,借助拼音反复自由朗读课文。并在自读的过程中 ,圈画出生字 ,读准字音 ,然后检查读生字。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听录音朗读课文一遍后 ,再读课文 ,读给同桌听 ,抽学生个别读 ,互相评议、纠正。通过这一反复读的过…  相似文献   

8.
教学分析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在妈妈的鼓励下,学会了游泳;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学会了飞翔。课文故事情节简单,结构相似,可精讲第一自然段,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读自悟第二自然段。从语言上看,这篇课文的语言规范、简练,富有情味,但“带我去”“自己去吧”等词句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还需教师开掘。此外,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有12个,教师应把重点放在识字上,让生字在具体语境中反复重现,增加感知的强度,把认识生字与正确诵读课文紧密结合,用识字的成果去促进课文的诵读。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  相似文献   

9.
《登鹳雀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诗 ,作者写的是登鹳雀楼凭栏远眺时的感受 ,前两句写景 ,后两句议论。全诗洋溢着盛唐时期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教学这首古诗。可采用“读、查、连、画、悟、疑、背”八步教学法 ,引导学生披文入情 ,用心去感受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1 读。在揭题后老师范读课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自由地轻声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 ,并逐步做到流利地读。2 查。让学生把诗读熟了 ,再要求查字典 ,解释字义 ,从字面上初步弄懂诗的意思。如“依”、“尽”、“欲”、“穷”等。从字典中查得的字义 ,要放到诗句…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紧扣“迷人”层层深入,教活全文,落实课程标准所强调的“突出重点,加强综合”这一要求。教学过程一、畅谈夕照,引入“迷人”1.师谈话导入:同学们,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那景色是迷人的。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自己所观察到的夕照美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描写夕照的,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作者笔下那迷人的夕照吧。2.板书课题,让学生依据课题感知课文可能会讲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感知“迷人”1.自由阅读课文,要求:(1)扫清字词障碍,读准、读顺课文;(2)找出最能概括作者欣赏…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紧扣“迷人”层层深入,教活全文,落实课程标准所强调的“突出重点,加强综合”这一要求。【教学过程】一、畅谈夕照,引入“迷人”1.师谈话导入:同学们,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那景色是迷人的。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自己所观察到的夕照美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描写夕照的,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作者笔下那迷人的夕照吧。2.板书课题,让学生依据课题感知课文可能会讲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感知“迷人”1.自由阅读课文。要求:(1)扫清字词障碍,读准、读顺课文;(2)找出最能概括…  相似文献   

12.
《自己去吧》是小学语文第一册新增的课文 ,由两段文字和两幅图组成。讲的是 :小鸭要妈妈带他去游泳 ,鸭妈妈让他自己去 ,小鸭学会了游泳 ;小鹰要妈妈带他去山那边看美景 ,鹰妈妈叫他自己去 ,小鹰学会了飞翔。这篇文章重在说明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明理 ,由“学会”到“会学” ,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看一看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由感性到理性。我先组织学生看图 ,给他们一个直观印象。出示第一幅图 ,引导学生思考 :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 ?他们呆在什么地方 ?他俩在说什么 ?让学生自由讨论 ,讨论后激励学生 :“同学们知道…  相似文献   

13.
一、观察图画,导入课文出示课文的第三幅插图,请学生观察,图上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在学生基本说出意思后,老师激趣:“兔妈妈为什么要给小白兔一个最大的蘑菇呢?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那就读一读《蘑菇该奖给谁》这一课吧。不过,你一看课题就会更奇怪了,蘑菇到底该奖给谁呢?兔妈妈做得对吗?也请小朋友在课文中找答案。”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课文内容,寻找答案。2.检查反馈。(1)读准带点字的读音。····参加临走得意蘑菇··练习乌龟(2)把自己认为读得好的地方朗读给大…  相似文献   

14.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坚持以读为主的策略 ,教给学生自读方法 ,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和默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 ,形成语感 ,受到思想情感熏陶。以读代讲。 我教学《自己去吧》一课时 ,先引导学生自主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让学生反复读顺课文。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思路初步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进一步将学生的读引向发现、感悟的读文层次。这时 ,教师先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进行思考。先要求观察第一幅图 ,问 :“小鸭说了什么 ?”要求学生回顾课文 ,用文中的话以读代答 ,并启发学生注意句末的问号 ,想想小鸭子这句…  相似文献   

15.
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猜谜语:“弯弯树,弯弯藤,藤上结着水晶铃。”学生猜出是葡萄后,我问:“你们知道哪里的葡萄最有名?”这样就引出了课题。我让学生先看课本上的插图,凭借插图了解“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然后,我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学生细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第一自然段时,我说:“同学们,我们去葡萄沟看看吧,葡萄沟在哪里?那里出产什么水果呢?让我们读读第一自然段。”我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怎样才能读得更好呢?我用灯片指导学生弄清“新疆、吐鲁番、葡萄沟”这三个词语之间的关系,通过…  相似文献   

16.
修定后的初中语文课本,新增加了“课内自读课文”。怎样处理这类课文,这是一个新课题。我认为,虽名曰“课内自读课文”,但并不是只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教师可以撒手不管,对这种类型的课文,教师自始至终都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同时,“课内自读课文”还应有一些常规要求以及检验这种课型教学效果的标尺。现在我想就怎样处理这类课文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陈洪桂  杨远龙 《小学生》2013,(11):126-126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把"重感悟"摆到了阅读教学的第一位,他认为学生学习课文"情要自己在读中悟;理要自己在读中悟;法儿也要在读中悟"。学生是阅读感悟的主人,任何人、任何媒体都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和思考,而只能靠学生自己去学习感悟。学生读得越充分,感悟得就越深入。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中自悟,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恰恰相反,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调动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学习兴趣1.出示狼和小羊对话的教学挂图 ,问学生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 ?觉得狼怎样 ?(生答后 ,师板书 :狼 ) ,问学生听过有关小羊的故事吗 ?小羊怎样 ?(生答后 ,师板书 :小羊 )然后板书“和”字 ,把课题连起来。2 .让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提出学习要求 :1.让学生看着拼音 ,读准字音 ,特别是生字的字音。2 .要求学生通读句子 ,读通课文。三、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出示生字、生词卡片开始认读 ,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其他学生思考 :课文里狼想干什么 ?(生答后 ,师板书 …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试用修订本)第一册18课《自己去吧》是一篇文字简明 ,图画精美的课文。它叙述了小鸭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游泳 ;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飞翔的故事。为了体现试用修订版的小语“大纲”的精神 ,彻底改变过去繁琐的提问、分析讲解 ,在教学中 ,我采取了“以读为本 ,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 ,以初步训练一年级儿童的阅读能力。一、读中激发兴趣《自己去吧》这篇课文 ,文字简明易懂 ,插图色彩艳丽 ,形象生动。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我充分利用文中的语言、插图 ,拨动儿童心灵的琴弦 ,使之受到艺术…  相似文献   

20.
一、多读多背每学一课,都应要求学生读准每一个单词,背诵每篇课文。当然,背诵应讲究方法和技巧。我在教学中让学生采用联想记忆法去背诵课文,颇有成效。背诵对话时,让学生在理解对话内容的基础上先把对话内容想像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并且最好把自己也联想进去,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边联想画面边读对话内容。利用这种方法背课文,学生感觉很好,提高了说英语的积极性。二、课堂形式多样上英语课不能仅仅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形式,而应抽出一定的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我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让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